徐國勳|教你做菜:雞篇

此資料由整理發佈


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

烹制方法

烤雞翅日式照燒雞腿可樂雞翅(懶人版)咖喱雞肉檸檬烤雞翅新奧爾良烤雞腿馬鈴薯超簡單的菜可樂雞翅永不失敗之【黃燜雞】小米椒爆雞胗照燒雞腿黃燜雞米飯做法超快手紅燒雞腿香辣燒雞爪電飯鍋簡易版:鹽焗手撕雞

典故傳說

呆若木雞典出《莊子·達生》。說周宣王特別愛看鬥雞,他請齊國馴雞高手訓練出一隻常勝不敗的鬥雞。這隻雞站在那裡,心神安定,不驕不躁,看上去就像木雞一樣,別的雞見到它這副樣子,全都嚇跑了,不敢與它斗。呆若木雞的意思已演變成了人因恐懼或驚訝而發愣的樣子。雞(6張)

月懷一雞典出《孟子》。有一個人每天偷鄰居家的一隻雞,有人勸他說:「這不是正派人的行為!」他便說:「我知道這不好,這樣吧,請允許我少偷一點,原來每天偷一隻,以後改為每月偷一隻,到了明年,我就徹底洗手不幹了。」喻指那些明知道自己錯了,卻故意拖延時間,不肯及時改正的人。

牝雞司晨典出《尚書·牧誓》。牝雞,母雞也。打鳴本是公雞的「專利」,母雞在早晨打鳴被認為不吉利,舊時認為這預示着家庭的敗落。封建時代用以比喻婦女篡權亂政。

雞口牛後也作「雞屍牛從」、「寧為雞口,無為牛後」。典出《戰國策·韓策》。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雄雞斷尾典出《左傳·昭公二十二年》。本指雄雞因怕做祭祀的犧牲而自殘其身,後比喻人怕被殺而自盡。

雞鳴狗盜典出《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今雞鳴狗盜多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雞犬升天又作「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雞犬皆仙」。典出《神仙傳·劉安》。書中說淮南王劉安修鍊得道,臨升天之時,「余葯器置中庭,雞犬舐啄之」,也都升天成仙了。後世遂以雞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到好處,親朋好友也連帶沾光。

牛鼎烹雞典出《後漢書·邊讓傳》。用煮牛的大鍋烹雞。比喻大材小用。

味如雞肋典出《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雞的肋骨沒有肉,比喻某些事情不做可惜,做起來沒有多大好處。

聞雞起舞典出《晉書·祖逖傳》。說祖逖和劉琨少年而有壯懷,半夜聽見雞叫,便起身操演武藝,以備報效國家。後世即以此比喻有志之士及時奮發。

鶴立雞群又作「獨鶴雞群」。典出晉戴逵《竹林七賢論》。說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比喻一個人的儀錶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

家雞野雉典出晉何法盛《晉中興書》。原意是晉庚翼把自己的書法喻為家雞,把王羲之的書法喻為野雞,以示賤近與貴遠,亦比喻風格迥異的書法繪畫等。

雞骨支床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床席之上,後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中能盡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山雞舞鏡典出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山雞對鏡起舞,比喻自我欣賞。

陶犬瓦雞典出南朝梁蕭繹《金縷子》。說陶土做的狗不能守夜,泥土塑的雞不能司晨。比喻徒具形式而無實用的東西。

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據說堯帝時,遠方的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大家都歡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因重明鳥模樣類似雞,以後就逐步改為畫雞或剪窗花貼在門窗上,也即成為後世剪紙藝術的源頭。我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時報曉,是信德。所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

古時春節在門窗上畫雞。漢人東方朔的《占書》上說:「歲正月一日佔雞,二日佔狗,三日佔豬,四日佔羊,五日佔牛,六日佔馬,七日佔人。」六畜日排完了,才輪到初七是人日。為什麼有這麼個排法呢?古時有本叫做《農家雜事》的通俗書上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按人類馴六畜的次序排,雞最先馴養成家禽,狗次之,其他依此類推。另一種說法是按牲畜的大小排,小的排在前面,所以雞排在第一,其他依次排後。還有一種說法是按六畜和人的遠近排列,雞、狗養在屋裡,接近人,豬羊次之,牛馬另有欄廄,離居室最遠,所以排在後面。看來後一說似乎有些道理。為什麼人反而排在六畜之後呢?這問題古書上沒有提及,古人雖不曾發現進化論的道理,但作為能創造工具、有思想的高等動物的人類要比低一等的動物出現的較晚,是合乎生物進化的原理的。春節人們畫雞可能因為初一是雞日。

晉朝人着的《玄中記》里講到前面說的度朔山上的這隻天雞,說是當太陽剛剛升起,第一道陽光照到這株大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着叫起來了。所以春節所剪的雞,其家就象徵著天雞。

雞的神聖意義在中國創日神話中,雞有幸充當創日第一日所造之物。「《太平御覽》卷三十引《談藪》注云:一說,天地初開,以一日作雞,七日做人。」為何雞會成為創日神話第一日所造之物呢?這必與雞的神聖意義有關。葉舒憲先生在其《原型數字「七」之謎》中有過一段描寫雞的話,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人日創日神話中第一日所造之雞,表面看是一種動物,在神話思維中卻是某一特定的空間方位——東方的象徵。神話學家們認為,創日神話表達的從混沌到有序,從黑暗到光明的主題,是以初民日常經驗中的東方日出,白晝取代黑夜的自然現象為藍本。

春秋時代左丘明所着《國語?晉語四》記:「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十二姓反映了遠古黃帝部落的十二個胞族。十二姓之中,惟獨雞是十二地支的成員。

古代計時器尚未發明,早晨的雞鳴一聲,向人們報告新一天氣開始,它不僅是莊戶人家的時鐘,也是公共生活的時鐘。戰國時代,著名的函谷關,開關時間就以雞鳴為準。落魄而逃的孟嘗君,面對大門緊閉的關口,擔心後面追兵到,食客中有會口技者,學雞鳴,一啼而群雞盡鳴,騙開關門。這個故事被司馬遷寫入《史記》,傳為熟典。

養雞多者,也能發財致富,這類現實生活中的場景也反映到神話傳說中。《列仙傳》卷上說:"祝雞翁者,洛陽人也。居屍鄉北山下,養雞百餘年。雞有千餘頭,皆立名字。墓棲樹上,晝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賣雞及子,得千餘萬。輒置錢去。"養雞可以得千餘萬錢,是養雞業經濟利益豐厚的一種反映吧。雞對人們的生活有重要影響,所以能夠在十二生肖中佔據一席特殊的位置。它是唯一的禽類,而且與"六畜"中的排位相仿,穩穩地坐在了犬和豕之前。生肖出現於何時,至今不明。很可能在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其萌芽。《國語·晉語》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僖、女吉、儇、衣是也。"其中的酉恰好與後來十二生肖中的雞相配。

風俗

古代漢族有「殺雞」的歲時風俗,流行浙江金華、武義等地。每年七月初七,當地民間必雄雞,因為當夜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若無雄雞報曉,便能永不分開。

土家族稱踢毽子為「踢雞」。春節時,男女青年一起踢「雞」,一人將「雞」踢起,眾人都去爭接,接到「雞」的人,就可以用草去追打任何人。而男女青年往往用草追打自己的意中人。以後「踢雞」就成了談情說愛的媒介。

農曆十月一日,河南一些地方要殺雞嚇鬼。傳說是閻王爺放鬼,至來年清明節收鬼。民間以為鬼怕雞血,雞血避邪,故於十月一日殺雞嚇鬼,以使小鬼不敢出來。俗語稱:「十月一日,殺小雞兒。」

山東一些地區有「抱雞」的婚俗。娶親時,女家選一男孩抱只母雞,隨花轎出發,前往送親。因雞與「吉」諧音,抱雞圖的是吉利。另外,在古時有一種留「長命雞」的習俗。臨近娶新時,男方要準備大紅公雞一隻,女方準備一隻肥雞,母雞表示新娘為「吉人」。出嫁時,女方所備的公雞一定要由自己未成年的弟弟或其他男孩抱着,隨花轎出發,並要在公雞未鳴之前趕到男家。人們認為公雞不睡覺,而母雞不睡,寓以氣勢壓倒公雞。然後,男方將公雞交給抱雞人,將公雞、母雞一同拴在桌腿上,並不時打公雞,直到公雞有氣無力,這是妻子制服丈夫的象徵。之後,這兩隻雞不得殺掉,故稱長命雞。而在浙江一帶有流行「宰雞」的婚姻風俗。新郎去新娘家迎娶,女家則在地上鋪一塊白布,讓新郎在上面宰雞,雞血不能滴在白布上,否則滴幾滴就罰幾杯酒。殺雞時,女家故意相撞新郎,但有經驗的新郎則能應付自如,不讓女方得逞。

雲南大理地區的白族流行「雞米禮」的風俗。雞米禮分雞米單禮和約米雙禮兩種。單禮為一隻公雞和一壇米酒;雙禮為兩隻大公雞,一壇米酒,一壇谷種。這是嫡親或姻親之間在出生、結婚、蓋房時互送的禮品。

舊時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流行飲雞血酒的交際風俗。在結拜兄弟時,為了表示親如手足,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人們宰一隻雄雞,在每碗酒里滴幾滴雞血,對天發誓,然後將血酒一飲而盡。

文化內涵

中國雞

中國雞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多彩。在甘肅天水西山坪大地灣一期文化中,已經發現了距今8000年左右的王世軍國畫作品雞(7張)家雞我國甲骨文中有「雞」字,說明我國遠在3000多年前就認識雞,養雞在我國已經有8000年的歷史,有文字可查的歷史至少也有3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養雞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發現雞有多種藥用價值的國家。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龍和鳳都是神化的動物,雞卻是一種身世不凡的靈禽,例如鳳的形象來源於雞。《太平御覽》:「黃帝之時,以鳳為雞。」傳說雞為日中烏,雞鳴日出,帶來光明,能夠驅逐妖魔鬼怪。據考,晉董勛《答問禮俗》中說:正月初一為雞日,正旦畫雞於門。魏晉時期,雞成了門畫中辟邪鎮妖之物。南朝宗檁撰《荊楚歲時記》也載有「正月一日……貼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此習俗流傳下來,使在門楣上貼雞成為四川成都一帶春節的習俗。過去在桃花塢年畫中也有「雞王鎮宅」的年畫,圖案上是一隻大公雞口銜毒蟲。鬥雞在我國歷史上久盛不衰,曾被人們作為消遣和誇豪鬥勝的手段,這從考古出土的漢代石刻和畫像磚上可見形象逼真的鬥雞圖。《戰國策·齊策》最早記載我國先秦時期的鬥雞娛樂:「臨淄之中七萬戶……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蹋鞠者。」鬥雞的風氣在唐代很盛行,尤其是特權階層的人物———寵信宦官、王孫公子。鬥雞以後又推廣到軍中,用以激勵戰士的勇氣,提高兵卒的鬥志,當年日本遣使來朝,曾把鬥雞的見聞介紹回國,日本也仿效一時。以後又傳向老撾、越南、菲律賓等國。如今國內和世界各地還有鬥雞。老撾和越南(1968年)、菲律賓(1997)等國都曾發行過鬥雞郵票;古巴1981年5月25日發行的《鬥雞》郵票的1套,全6枚,圖6為第一枚,是一隻昂首好鬥的鬥雞。菲律賓1997年12月18日發行了《鬥雞》郵票,全套8枚(兩個四方連)和2枚小型張,郵票描繪鬥雞用的雞,小型張描繪兩雞相鬥的場面。雄雞作為善斗的勇士,它的氣魄和英姿,自古以來就深受文人墨客的賞識,常以雄雞作為詩、畫創作的素材。例如,《詩經·風雨》雲「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後來「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被引申為形容在風雨飄搖、動亂黑暗的年代,有正義感的君子還是堅持操守,勇敢地為理想而鬥爭。畫家徐悲鴻曾創作《雨中雞鳴》,朱宣咸創作中國畫《金雞賽菊》、《絲瓜小雞》、《雞》等都是非常優秀的以雞為題材的美術作品。在中國古代,沒有報時的鐘錶,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以天亮作為一天工作的開始,而何時天亮卻是由公雞報曉來決定,人們信賴公雞,是因為公雞有信德,而雄雞報時從不會報錯,古人說這是「守夜不失時」,是信德的表現。俗話說「三更燈火五更雞」,按今人的話說,就是雞有勤奮、準確、守紀律、不誤時、認真負責的好品德。晉代祖逖「聞雞起舞」的故事,鼓舞着人們的鬥志,竟被譽為「人之楷模」。現代人們讚美雞,主要是讚美雞的武勇之德和守時報曉之信德。例如,我國發行的生肖郵票《辛酉年》(T.58),原畫是畫家張汀創作的,他採用誇張和浪漫的手法,描繪出一隻五彩繽紛、英姿勃勃的花公雞。它引頸昂首、振奮抖揚、雄視而立,是一位勇士,是一位英雄,又是時間前進的響亮號角!我國各地啟用的紀念郵戳也大多以昂首挺胸的「金雞報曉」為主圖。歐洲有的國家還習慣以雄雞圖案作為風向標,多哥1973年發行的《國際氣象組織成立100周年》紀念郵票即以雞為主圖。

2009年10月26日下午,應邀出席根親文化節並參加「品味親情——固始優質農產品開發合作戰略研討會」的嘉賓到「中國雞文化博物館」參觀,這標誌着中國首個「雞文化博物館」我縣建成並對外開放。

我國的文化遺產浩如煙海,有關雞的文化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認真總結和傳播各種雞文化現象,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有鑒於此,作為全國最大的地方優質雞繁育供種企業的三高公司在固始雞生態養殖園內闢建了這座「中國雞文化博物館」。

博物館分3個展廳,通過展板、文物、標本、實物、書畫作品等形式,全面展示了家雞的品種形成,養雞業的發展變遷歷史、發展趨勢,世界主要雞種的分佈、我國雞種分佈以及主要雞種的外觀特點、性狀性能,與雞有關的各種文化現象,包括文學、書畫、各類工藝品、以及飲食文化等,固始雞選育與產業化開發的歷程、成效。

法國雞

在法國住過的人都知道,號稱「公雞之國」的法蘭西,雞並非「貴族」,雞肉差不多是肉類中最便宜的一種。但有趣的是,在不少法國傳統家庭,尤其在鄉村的大家庭里,吃雞是件鄭重其事的事,不但要特意放在周末吃,而且最好全家一起吃。其中的原因要追溯到16世紀赫赫有名的法國國王亨利四世。他原本是法國南部一個又小又窮的邦國君主,靠着文韜武略當上法國國王。上任時法國還是一個爛攤子,百姓終年勞作,卻連最便宜的雞肉也吃不起。亨利四世發誓「要讓農民們每個周末每家鍋里都有一隻雞」。經過多年改革,法國經濟好轉,普通人的生活真的比以前改善了很多,平時基本能吃到雞肉了。從那時起,法國人開始把吃雞的周末當作過節一樣。為紀念亨利四世,許多法國南方城市還在出售一種叫「亨利四世」的彩色水果糖,不少傳統家庭仍恪守周末吃雞的傳統,「要讓農民們每個周末每家鍋里都有一隻雞」的名言也寫進小學課本,一代代傳承下來。

雞與太陽

王世軍國畫《雞之五德》雞形象已經被神化。雞雖然不等於太陽,但是雞是太陽的使者或傳令者。於是,就有陶雞、雞形壺和青銅"金雞"等,有的可能本身已經被神化,有的早被看作是神的使者或助手。這裡說的"神",首先是太陽神和火神。不是祭祀品而是祭祀對象的雞,地位當然要高一些。可以說,此時的雞已經步步登上了神壇。數千年來,雞留下了許多美好的神話傳說、文藝作品,也留下了不少與雞有關的歷史故事,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增添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古代的社會生活中,雞還是生殖崇拜的符號之一。而且,除了祭祀之外,雞在盟詛活動中也必不可少。歃血為盟用雞,古代帝王大赦天下有時也採取「金雞赦」的形式。以金雞設於高午之上,表示赦宥。雞有司晨作用,又有禮儀功能,是雞受到古人重視的重要原因。更為實際的是,養雞為人們提供了重要的肉、蛋食源。雞的個體雖小,但生產能力很大,它生長迅速,周期短,投入成本低。古人雖鮮有大規模經營的養雞業,但作為家庭副業,三五成群養雞的情況卻十分普遍。在漫長的歲月中,人們培養出了很多優良的雞品種,其中肉用品種和肉卵兼用品種多產於中國東部地區,如上海浦東雞、江蘇狼山雞、遼寧大骨雞、山東壽光雞、浙江蕭山雞等。品種優良的雞更是適於做佳肴的原料。早在漢代,就已經有了美味中的地方名牌產品–符離雞。在徐州獅子山漢代楚王墓里象徵廚房的耳室中,出土了很多雞骨,其間還有一方泥,上有"符離丞印"字樣。看來當時符離縣為這位漢代的楚王送來了不少符離雞貢品。時至今日,符離燒雞仍然是享有盛譽的地方特色食品。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漢代。

生物特性

雞(8張)1.體溫,在40.9度與41.9度之間,平均體溫是41.5度。雛雞,但養殖時,雛雞舍溫要求高,一般在三十四五度。

2.心跳,160到170次每分鐘,就日齡而言,雛雞高於成雞。就性別而言,母雞高於公雞。

3.產蛋,一隻母雞年平均產蛋300枚左右,平均出雛率70%以上。

4.其它,料肉比,一般在1.50~2.00:1;料蛋比,一般在2.0-2.5:1.0

5.雞的一般最長存活13年(飼養環境)

6.蛋雞:一般在110天左右開產(工廠化養殖),到72周淘汰、淘汰時體重為2千克左右。

公母鑒別

公雞:眼圓,採食快

母雞:頭小,眼橢圓,開食遲,採食慢同一般雞,20.5天出的公雞多,21天後出的母雞多

採食高峰:自然光照下,採食高峰在日出後2-3小時,日落前2-3小時產蛋高峰:

光照開始後2-5小時

公雞打鳴

公雞打鳴是一種「主權宣告」,一方面提醒家庭成員它至高無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警告臨近的公雞不要打它家眷的主意。公雞在白天大概每小時打鳴一次,只不過早上那第一聲雞叫劃破了黎明的寧靜,臨近的公雞接力下去,讓人印象深刻。一般情況下,夜裡雞都在睡覺。雞的大腦里有個「松果體」。松果體可以分泌一種稱為褪黑素的物質。如果有光射入眼睛,褪黑素的分泌便被抑制。褪黑素能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也直接控制鳥類的歌唱。晨光乍現,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雄雞便不由自主的「司晨」;一年之中,當白晝漸漸變長,鳥兒體內的褪黑素水平下降,它們便開始「叫春」。公園裡提着鳥籠的大爺也知曉這個道理,平常鳥籠都被厚厚的布罩蓋着,一旦摘下布罩,光線驚醒了鳥兒的「鳴叫中樞」,歌詠會便開始了。

古代,公雞可以安享黑暗靜謐的夜晚。有時遇到滿月,月光偶爾也會刺激太過敏感的公雞「起夜」。而到了戰亂時候,被聲音和火光驚擾的公雞夜啼的概率大大增加,於是古人以「雄雞夜鳴」為戰爭的凶兆。

現代社會,人工照明的普及早已消弭了晝夜的區別。不但人類深受「人工白晝」帶來的褪黑素水平下降引發的種種健康問題,跟着人混的其他動物也跟着遭殃。都是路燈惹的禍,根據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SPB)報道,英國國鳥–俗稱「知更鳥」的歐亞鴝在很多地方徹夜鳴叫。

繁殖方式

生殖系統

雞的生殖系統不同於胎生哺乳動物。公雞的睾丸、附睾在腹腔內,交配器官是退化了的生殖突起,精子頭部是長錐形。精子能在母雞輸卵管里的精子腺窩中生存達24天,並具有受精能力。

母雞能每隔25小時左右排卵一次,只有左側卵巢和輸卵管發育,受精卵排出母雞體外後未達到孵化臨界程度(24℃)會暫停發育。公雞(20張)

(一)公雞的生殖系統

公雞的生殖系統由睾丸、附睾、輸精管和交媾器組成。人工授精人員最需要了解的是公雞的交媾器的構造。

公雞沒有像哺乳動物一樣的陰莖,但有一個包括乳嘴、腺管體,陰莖和淋巴襞四部分組成的交媾器。交媾器位於泄殖腔腹側,平時全部隱藏在泄殖腔內。性興奮時,腺管體、陰莖和淋巴襞中的淋巴管相互連通,淋巴襞勃起、淋巴液流入陰莖體內使其膨大,並在中線處形成一條加深的縱溝,位於中線前端的正中陰莖體(中央白體)也因淋巴液的流入而突出於正前方,此時整個陰莖自肛門腹側推出並插入母雞泄殖腔。正中陰莖體為一圓形突起。

(二)母雞的生殖系統母雞生殖系統由卵巢和輸卵管兩大部分組成,通常只有左側的卵巢和輸卵管發育完全並且有生殖功能。輸卵管由喇叭部、膨大部、峽部、子宮部、以及陰道部等構成。母雞的外生殖器陰道口和排糞口、排尿口共同開口於肛門,稱為泄殖腔。

雞的生殖系統構造有別於哺乳動物。無論公雞、母雞的性器官均有不明顯、隱避的特點,因此我們應熟悉其構造,為人工授精的實際操作打下基礎。

受精過程

雞在交配的時候就是母雞半蹲或全蹲,翅膀向左右撐起,就像把肩膀同時向上聳起的感覺。之後公雞雙腳從背後踩上母雞背,然後用堅嘴咬住母雞的雞冠或頭上的羽毛,自己的翅膀左右撲扇,目的是保持平衡,屁股相互靠攏。這個姿勢叫「踩配」!之後,公雞的精子進入母雞的體內,讓母雞體內的卵(蛋之前的形態)受精,只有『受精卵』才能孵出小雞。查看蛋是否受精,可以將蛋對着燈泡照,如果在蛋的一面(就是吃帶殼水煮蛋敲開有氣孔的那一面)出現一小圈陰影,則表示該蛋已受精,沒有陰影的則不能孵化出小雞。雞蛋(20張)

無論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精子會很快沿輸卵管上行並達到喇叭部的精窩內。如果交配(或人工輸精)後輸卵管內沒有蛋,精子到達喇叭部只需30分鐘左右。當卵子進入到喇叭部時,一般經過15分鐘左右即會有3-4個精子進入卵黃表面的胚珠區,但只有一個精子能與卵細胞結合而受精。其實公雞一次交配能射出的精子數量一般在15-80億之間,大量的精子犧牲在征途中。據大量實驗測定,精子數量不低於1億個,同樣能達到良好的受精率,人工授精正是基於此而提高了種公雞的利用率。當喇叭部有新老精子共存時,新精子的活力則大於老精子,受精的機會也多於老精子..所以最高的受精率通常出現在開配後的第三天。

生活習性

抗寒力差。初出殼的雛雞,體溫比成年雞低3℃,要10天後才能達到正常體溫,加上雛雞絨毛短而稀,不能禦寒,所以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強,必須依靠人工保溫,雛雞才能正常生長發育。1-30天的雛雞都要保溫,並放在清潔衛生的環境中飼養。30天以上的小雞,羽毛基本上長滿長齊,可以不用保溫。體溫高,發育快。一般雞的體溫在40.8-41.5℃之間,所以必須在冬暖夏涼、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飼養,另外雞的消化道短,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快,因此要餵給營養充足,易消化的飼料才能滿足需要。抵抗力弱。特別是雛雞,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襲。因此,除做好環境的清潔衛生外,還要做好預防工作。如雞舍嚴禁外人進出,環境和籠具要消毒,各種雞都要定期注射各種預防針。易驚群。雞膽小,特別是雛雞很容易驚群,輕者擁擠,生長發育受阻,重者相互踐踏引起傷殘和死亡。因此,要在安靜的地方養雞。粗暴的管理,突來的噪音,狗貓闖入,撲捉等都能導致雞群騷亂、影響生長。怕潮濕。雞宜在乾爽通風的環境中生長,如果環境潮濕,一些病原菌和黴菌易於生長繁殖。如果雞舍內潮濕,雞糞會發酵產生有毒氣體,使雞容易得病。

形態特徵

雉雞

雉雞是雞形目雉科雉屬的1種。又名野雞,山雞,雉,環頸雉,項圈野雞。在中國,除青藏高原的大部分以外,分佈遍於全國。體長90~100厘米米。雄鳥羽色華麗。在華東所見的雉雞,頭頂黃銅色,兩側有白色眉紋。頦、喉、後頸均黑,有金屬反光。頸下有一顯着的白圈,所以通稱為環頸雉。背部前為金黃色,向後轉栗紅,再後為橄欖綠,均具斑雜。尾羽甚長,主為黃褐色,而橫貫以一系列的黑斑。胸呈金屬帶紫的銅紅色,羽端具錨狀黑斑;下體余部亦多斑雜。平時棲息於有草叢和樹木的丘陵,嚴冬遷至田野間,覓食昆蟲、植物種子、漿果和穀物。腳強善走,翅短,不能高飛和久飛。叫聲單調而低沉。繁殖時期,在丘陵的草叢間隨地營巢,把枯草、落葉等鋪在地面凹處。每窩產卵6~14枚,通常1年孵2窩。雉雞在中國有19個亞種。

蟲子雞

雞群覓食(3張)所謂的蟲子雞.是在生態環境下,採用蛆蟲飼養而得名,這些雞或在雜草叢生,或在依山傍水,或在綠樹成蔭的生態環境下享受着天然生態大自然賜予的蟲子美食,自然生長.蟲子雞食用的蠅蛆等昆蟲活性蛋白被譽為21世紀人類全營養食品.蠅蛆蛋白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着特殊作用的幾丁質,抗菌肽還含有人體必須的多種氨基酸和蛋白質.據介紹:蟲子雞終生以高蛋白蠅蛆為主食,富集了昆蟲的"能量",成為昆蟲蛋白最理想的載體.所以這種雞肉鮮味美,口感好,營養豐富.具有天然的清香,有補氣益血,善補虛弱,滋腎益脾的作用。

用途

採集過程

(1)羽毛的採集與保藏

①採集拔毛有干拔和濕拔兩種,以干拔為佳。我國大部分地區採用濕拔,羽毛含水暈大,需晾乾保藏。收集雞毛應將絨毛、片毛和大羽毛分開,特別是絨毛和片毛最有價值,勿遺漏。各種羽毛的品質和用途不同,勿棍雜。

②晾曬晾曬羽毛應選避風、陽光充足和乾淨地方,勿混入雜質。晒乾後的羽毛應及時收藏,以免被風吹走和夜間被露水淋濕。

③保藏將晒乾的羽毛存入乾燥庫房,經常檢查,如發霉或有特殊氣味,應重新晾曬。

(2)羽毛的加工

①風選將羽毛分批倒入搖毛機,開動鼓風機,使羽毛在箱內飛舞,利用片毛、羽毛、灰砂和腳皮的密度不同分別落人承受箱分類收集。為保證質量,風箱內風速要均勻,將選出的羽毛裝成大包。

②撿凈風選後的羽毛再次撿去毛梗和雜毛,抽樣檢查其含灰量及含絨量是否合乎標準。

③並堆對撿凈的羽毛根據品質成分調整與並堆,使含絨量達到成品標準。

④包裝將並堆後的羽毛經採樣復驗合乎標準,即倒入打包機,取出後縫好包頭、編號、過秤即為成品待售。

加工過程

①選料要挑選含有豐密絨絲的雞毛,按雞的部位來劃分,胸腹部位的雞毛是最適合於加工雞絨的原料。

②撕絨一般是用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捏緊要撕雞絨的上部毛梢,再用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捏住雞毛下半部右邊的絨絲往下撕去,撕下來的絨絲成朵狀,就是雞絨。

③分色撕絨時,除白色雞絨要單獨分開盛外,其他顏色統稱灰色雞絨,可以盛放在一起。

④包裝白色雞絨和灰色雞絨因價格不一樣,必須分別進行包裝。雞絨是輕泡物資,為節省運輸費用,在包裝過程時應該踩捆牢。雞絨的規格、品質自然要求乾燥,手感柔軟。雞絨含量好強純絨不得低於90%,其中復羽不得超過10%,毛片不得超過2%。

營養價值

功效作用

營養元素含量(每100克):能量167cal、水69g、蛋白質19.3g、脂肪9.4g、纖維0g、碳水化合物1.3g、維生素A48mg、維生素B10.05mg、維生素B20.09mg、維生素C0mg、維生素E0.67mg、煙酸5.6mg、鈉63.3mg、鈣9mg、鐵1.4mg、膽固醇106mg。

雞肉含豐富蛋白質,其脂肪中含不飽和脂肪酸,故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較好的蛋白質食品。對體質虛弱,病後或產後用雞肉或雞湯作補品食用更為適宜,尤以烏骨雞為佳。可用於虛勞瘦弱、骨蒸潮熱、脾虛泄瀉、消渴、崩漏、赤白帶、遺精等。

【性味】味甘,性溫,無毒。

【功效主治】補虛,祛邪,但不可多吃,因它能引發舊病,雞雖然具有補益作用。但能助溫生熱

雞頭

【功效主治】以丹、白雄雞的為好。功用:主殺鬼,祛除瘟疫,因為雞是陽精,且雄性為陽體,頭是陽氣交泄之處,所以能祛陽邪。

雞冠血

【性味】味咸,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烏雞的雞冠血,可治療乳汁不通,又可用於眼睛見風流淚以及天行赤眼。紅雞的雞冠血,可治白癜風,祛除經絡間風熱,及塗面頰治口眼歪斜。內服,可用於縊死欲絕、小兒急驚風,解蜈蚣、蜘蛛毒。治常流眼淚,可用雞冠血點眼,每天三次。

雞血

【性味】味咸,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骨折及肢體痿弱不用、腹痛、乳汁不下。熱的血服用,可治療小兒便血及驚風,解丹毒及蟲毒,安神定志。治白癜風、癧瘍風,取公雞翅下的血塗擦。

【性味】味甘,性寒,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耳聾,頭髮脫落。

【功效主治】主治小兒驚癇。燒成灰後用酒送服,治婦女難產。

【功效主治】祛五邪。

【性味】味甘、苦,性溫,無毒。

【功效主治】補腎壯陽,治療心腹疼痛,安胎止漏,則用一具肝,切碎和五合酒服。治婦女陰癢,則切片納入**。還治肝虛視物昏花。

【性味】味甘,性寒,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耳聰明目、輕身,使人肌膚潤澤,精力充沛,抗衰老,生肌斂瘡。用燈芯蘸膽汁點胎赤眼,很好,用水化後搽痔瘡,也有效。

【功效主治】主治小便失禁以及噎食不消。

雞內金

【性味】味甘,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泄瀉下痢,小便頻繁以及五臟煩熱。並可治療遺精、尿血、崩中帶下、腸風下血。又能消食和胃。

【功效主治】主治遺尿、小便失禁以及遺精,用雞腸燒灰存性,每次服三指長,用酒下。

肋骨

【功效主治】主治小兒多食易飢,形體消瘦。

【功效主治】即兩腳,治療難產,將其燒研酒服,又可軟化骨鯁,燒灰水服。

翮翎

【功效主治】主治婦女閉經,左翅毛又能助陰。且能治療婦女小便失禁、**脫垂,又能治療骨哽、癰疽。

尾毛

【功效主治】主治肉中有刺,則用尾毛十四枚燒成灰,和男子乳封上,當自出。解蜀椒毒,則將尾毛燒煙,吸入,並且用水調灰口服。治小兒痘瘡後化膿,則燒灰和水敷搽。

屎白

【性味】昧甘,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祛熱鎮心安神,安胎止癢,止痢、中風頭昏、痰迷心竅、破傷中風,及消除胸腹結塊。

製作技巧

1.雞肉可熱炒,燉湯,涼拌;

2.雞肉的營養高於雞湯;

3.雞屁股是淋巴最為集中的地方,也是儲存病菌,病毒和致癌物的倉庫,應棄掉不要。

做法大全

煎雞腿煎雞腿

紅燒栗子

可樂雞腿咖喱馬鈴薯

糯米雞

咖喱雞肉

三杯雞

凡到台灣菜館,總能點到三杯雞,大家自然認為它是台灣菜。其實,它可是地地道道的江西菜。

起源與文天祥有關

三杯雞是江西特色菜,因烹調雞塊時加入甜米酒、豬油、醬油各一小杯,不放湯水,用炭火將雞塊燉熟而得名。您可別小看這道菜,它的來源可與大英雄文天祥有關。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一位老婆婆得知文天祥即將被殺,就帶了一隻雞和一壺酒來獄中探望他。

在一位江西獄卒的幫助下,老婆婆見到了文天祥。這位獄卒把老婆婆帶的雞收拾好切成塊,在瓦缽中倒上三杯米酒,用小火煨制。一個時辰後,兩人把雞肉端到文天祥面前,他心懷亡國之恨吃完了最後這頓飯。

這個獄卒回到老家江西後,每逢文天祥祭日,必用這道菜祭奠他。後來,廚師將三杯酒改成一杯甜酒釀、一杯醬油、一杯豬油,而且用江西寧都特產的三黃雞做原料,這就是現在大名鼎鼎的江西三杯雞了。這道菜還入選了奧運主菜單。

台式三杯雞獨特調料

後來,三杯雞傳到了台灣。台灣人對它進行了小改造,將油膩的豬油換成了清淡的食用油,而且加入了一種獨特的香料——九層塔。

這種名字有些神秘的調料其實就是西餐中常用的羅勒,廣泛生長在熱帶地區,有種特別濃烈的香味兒。在台灣,九層塔是廣泛使用的香料,台灣鄉下就有這麼句俗語:九層塔,十里香。

據說台灣以前有一位女主人,因為家裡窮,只能殺了家裡的老母雞招待客人。因為怕雞不夠香,她就采來院里長的九層塔當作料,九層塔果然讓三杯雞更加香濃好吃了。

其實,這九層塔不但是製作台式三杯雞不可缺少的材料,還能用於烹調文蛤等海鮮,台灣家常菜里還有一道簡單又美味的九層塔炒雞蛋呢。

1、整雞宰殺煺毛後,清水洗凈(保持雞皮不破),剔骨時,先在雞頭頸處兩翅肩的中間地方,沿着頸骨直劃一刀,將頸部的皮劃開一個7厘米長的口,用手把皮肉撥開,將頸骨拉出,並用刀尖在靠近雞頭處將頸骨折斷(刀尖不能碰破雞皮),從開口處掏出來,用鉤勾住(或用繩綁住)吊起來。

2、從頸頭刀口處將雞皮翻開,將雞頭以下連皮帶肉緩緩向下翻剝,剝至兩膀的關節露出,用刀尖將關節的筋割斷,使翅膀骨與雞身骨脫離,將翅膀骨抽出。

3、翅膀骨取出後,一手抓住雞頸,一手按住雞胸部的尖骨,將其往裡按(避免向下翻剝時骨頭將雞皮劃破),將皮肉繼續向下翻剝(剝時要注意:雞的背部因肉少、皮緊,貼脊部分容易被劃破),用刀將皮與骨輕輕割離。剝到腿部時,將兩腿和背部翻開,使大腿關節露出,用刀將關節的筋割斷(不能割破尾部的皮),雞尖連在雞身上,沖洗乾淨。這時雞身骨骼已與肉分離,可將骨骼(包括內臟)全部取出。

4、剔腿骨。先將小腿近上關節部位和近下關節部位腿皮割開,抽出小腿骨,然後再把小腿上關節開口處的皮肉向大腿上翻,使大腿骨露出肉外,將大腿骨筋切斷,右手用刀刮骨,左手用力拉出。

5、雞的骨骼全脫出後,將雞皮翻轉朝內,用清水沖洗乾淨,形體上保持完整。鴨、鴿、鵪鶉的剔骨方法與整雞的剔骨方法基本相同。

食用禁忌

1.雞肉+芹菜=元氣損傷。

2.雞肉+鯉魚=雞肉性溫,有補中助陽之功效,而鯉魚性平,可利水下氣,兩者同容易引起身體不適。

3.雞肉+芥末=雞肉性溫,有溫補功效,有芥末性熱,若兩者同食容易引起上火,有損人體健康。

4.雞肉+芝麻=同食會導致中毒。

5.雞肉+菊花茶=同食會導致中毒。

6.尾脂腺:含有致癌物,不能食用。

雞翅膀、雞腳均能動風、生痰、助火,故肝陽上亢者忌食。

養殖技術

一、精選良種。優良的品種是飼養優質肉雞的基礎。應選養皮剪紙雞照片集錦(18張)薄骨細、肌肉豐滿、肉質鮮美、抗逆性強、體型中小型的有色羽毛的著名地方品種。如果是蛋雞可是海蘭褐京紅一號,這兩種雞都比較好,產蛋率高,適應性強。如果是做商品雞可以養烏雞貴妃雞,如果養笨雞可以養三黃雞蘆花雞等品種。

二、注重放牧。放牧是提高肉雞肉質的重要措施之一。優質放養土雞的育雛技術要求與快大型肉雞無異,在育雛室內育雛30天左右轉入大棚飼養。一般夏季30日齡、春秋45日齡、寒冬50~60日齡開始放牧。放雞場地宜選擇地勢高燥、避風向陽、環境安靜、飲水方便、無污染、無獸害的竹園、果園、茶園、桑園等地較理想。雞隻既可吃上述「四園」中的害蟲及雜草,還可為「四園」小雞出殼施肥。放牧場地可設砂坑,讓雞砂浴。還要搭建避雨、遮陽、防寒的草棚或塑料大棚。肉雞早出晚歸,放牧密度為50~70隻/畝,每群規模約500隻為宜。為防止雞走失或危害附近農作物,放牧場可設置圍欄,一直放養至出售。加強放牧可以提高雞肉的結實度,促進體格健壯及羽毛緊密光亮;還可採食青草、草籽、枯葉、蟲蠅等,節約飼料和提高肉質。有條件的可以放一批雞換一個地方,既有利於防病,又有利於雞隻覓食。

三、巧喂飼料。飼料是影響肉質的重要因素。優質土雞育雛期應飼餵易消化、營養全面的雛雞全價飼料。因其生長速度較慢,飼料中粗蛋白含量低於快大型肉仔雞全價料2個百分點,並做到少量多餐,以促使雛雞生長發育良好。育成、放牧期要多喂青飼料、農副產品、土雜糧,以改善肉質、降低飼料成本,一般僅晚歸後補喂配合飼料。出售前1~2周,如雞體較瘦,可增加配合飼料喂量,限制放牧進行適度催肥。中後期配合飼料中不能加蠶蛹、魚粉、肉粉等動物性飼料,限量使用菜籽粕、棉籽粕等對肉質和肉色有不利影響的飼料,不要添加人工合成色素、化學合成的非營養添加劑及藥物等,應加入適量的桔皮粉、松針粉、大蒜、生薑、茴香、桂皮、茶末等自然物質以改變肉色、改善肉質和增加鮮味。

四、嚴格防疫。搞好防疫滅病是養好優質放養土雞的重要保證。一般情況下,放養土雞抗病力強,較圈養快大型肉雞發病少。但因其飼養期長,加之放牧於野外,接觸病原體機會多,必須認真按養雞要求嚴格做好衛生、消毒和防疫工作,不得有絲毫鬆懈,根據本地實際重點做好以下防疫工作,推薦的免疫程序如表1所示。母雞(13張)

此外要特別注意防治球蟲病、卡氏白細胞蟲病及消化道寄生蟲病。經常檢查,一旦發生,及時驅除,肉雞中後期防治疾病儘可能不用人工合成藥物,多用中藥及採取生物防治,以減少和控制雞肉中的藥物殘留。

五、適時銷售。合適的飼養期是提高肉質的重要環節。飼養期太短雞肉中水分含量多,營養成分積累不夠,鮮味素及芳香物質含量少,肉質不佳,味道不鮮,達不到優質土雞的標準;飼養期過長,肌纖維過老,飼養成本太大,不合算。根據土雞的生長生理和營養成分的積累特點,以及公雞生長快於母雞、性成熟早等特點,確定小型肉雞公雞100天,母雞120天上市;中型肉雞公雞110天,母雞130天上市。此時上市雞的體重、雞肉中營養成分、鮮味素、芳香物質的積累基本達到成雞的含量標準,肉質又較嫩,是體重、質量、成本三者的較佳結合點。

雞病預防

雞病是對現代化養雞業的重大威脅。雞的個體小,抵抗力差,飼養密集,群體龐大,往往容易得病。發病初期又不易察覺,一旦爆發勢必迅速蔓延全群,難以撲滅。而有些傳染病迄今為止,尚無有效的藥物或疫苗可以防治。即使病雞治癒,不僅花費巨大,而且生產性能下降,成本增加。所以,只有搞好環境衛生,加強飼養管理,注意防疫消毒,做好預防注射工作,防患於未然才是預防疾病發生最切實有效的手段。

動物健康狀況的任何改變都可稱之為疾病,它是由致病微生物、營養缺乏或不適宜的環境所引起。所以從總體上說,預防工作應從兩方面着手:搞好飼養管理,消除致病因素。

搞好飼養管理是為了提高整個雞群的質量,保持健康的體況,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所以要做的工作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

一是營養充足,根據雞齡、品種、類型、體重、用途等喂以全價混合飼料,滿足它們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

二是精心飼餵,不喂霉變酸敗腐爛之料,不飲污濁不潔有毒之水,把好「病從口入」關。

三是創造環境,努力維持雞的生活環境相對穩定,要求舍內空氣流通,密度合理,溫、濕度適宜。經常清掃洗刷,排除廢物,控制污染。全體工作人員嚴格遵守既定的各種飼養管理制度。外來人員謝絕參觀,以免帶菌入內。

任何雞場都必須建立一系列嚴密的防疫制度和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加強衛生管理,切斷傳播途徑,消除致病因素。這就需要採取下列措施。

生產專業化:一個雞場最好僅飼養同一品種的雞,例如伊莎蛋雞場只養伊莎蛋雞,不再飼養其他品種的蛋雞;也可以一棟雞舍只養同一日齡、同一品種的雞。

「全進全出」制:全進是指同一棟雞舍只飼養同一日齡的雞;而同一棟雞舍的雞於同一時期全部出售或淘汰則為全出。這種制度有利於飼養管理和技術措施的貫徹實施,便於雞舍和用具設備的徹底清洗消毒,使每一批入舍雞均有一個「清潔的開始」。

避免交叉感染:雞、鴨、鵝、火雞或是其他畜禽不能同養一場,否則一些共患疾病難以控制。

合理建造雞舍:不同類型的雞舍(如蛋雞舍、肉雞舍、雛雞舍或種雞舍等)在同一雞場里,彼此相隔應儘可能遠一些,各棟雞舍之間的距離須符合衛生防疫標準。

建立健康卡片:每批或每棟雞舍的雞均應填寫列有諸如品種、孵出的日期、轉入的只數與時間、預防投藥或接種的日期、疫苗的種類、發病的時間、癥狀、病因及治療結果等項目的健康卡片,以便掌握各群雞或全場雞的健康狀況、疾病種類以及發病規律等。

及時剔除病雞:病雞是極危險的傳染源,要正確識別,及時剔除。嚴格處理病雞和死雞,對維護全群雞的健康有重要意義。

選用藥物消霉:藥物消毒,殺滅病菌,是雞場的一項常規工作。凡是進入生產區的一切人員、雞舍以及與雞有關的全部設備和用具都是消毒對象。先清洗乾淨,然後施藥,效果更佳。

檢疫和免疫:這兩項工作要定期進行。通過檢疫剔除病雞,也可以防止外來雞隻攜病入場。根據免疫程序,定期預防接種,使雞獲得對某種疾病的免疫能力,如用新城疫苗預防注射,可預防雞瘟的發生。

定期驅蟲:雞一旦感染了寄生蟲,則生長緩慢,產蛋減少,消瘦虛弱,耗料增加,嚴重時造成死亡。因此必須定期驅蟲,平養雞尤其需要,如用藥物防治雞球蟲病等。

預防性投藥:在日糧或飲水中有目的地加入適量的某些藥物,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預防某些疾病;或根據疫情情報進行一個時期的預防性投藥,以免疾病的發生。

總之,人類雖然還不能完全控制雞的各種疾病,但是通過種種努力和方法,完全可以將疾病所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注意事項

1、雞群受到應激時不要斷喙如剛接種過疫苗或在發生疾病的雞群一定要等到雞群恢復整常時才能進行;因為斷喙本身對雞群就是一個不小的應激。

2、斷喙前1~2天,在飲水中添加多維和葡萄糖,可以抵擋其出現的其它應激。斷喙前後兩天不喂磺胺類藥物(會延長流血),並在水中加維生素K(每公斤水中加入2毫克)。斷喙後飼槽中多加飼料,以減輕啄食痛苦。

3、斷喙的時間:肉雞:斷喙的最佳體重為85~92g,此時約為6~7日齡,手握方便,而且雞雛體質已健壯,腦部也基本不怕斷喙時拇指固定頭部的壓力,效果最好。反之,雛體過大,止血困難,操作難度大,工作進行慢,應急大;雛體過小,健康狀況差,易造成高死亡。

草雞:斷喙時間在10~15日齡,這時斷喙不會引起強烈的應激反應。草雞個體較小,不能過早斷喙,一般一個飼養周期只斷喙1次。因為草雞在育成期時,多採取開放式飼養,常常飼餵蔬菜、青草,需要一定長度的喙。故採用11天燙喙,燙去嘴尖,上下一樣齊,不象蛋雞上短下長。好處是啄羽好轉,嘴形改變不多,不仔細看,看出來,不會影響出售。

4、不在氣溫高和免疫接種時斷喙(夏季可選擇早上和晚上),以免增重其應激。

5、斷喙時需要有經驗的飼養員專人斷喙,以防參差不齊。斷喙時注重力應集中,動作敏婕,切的長度相宜,斷喙器刀片的溫度要控制好,溫度過低,斷喙後會流血。

6、斷喙的方法

一種是燒灼法,多用於肉用仔雞,

一種是切除法利用熱刀片對雞喙連切帶烙,這種方法多用於蛋雞。斷喙長度為上喙斷去1/2,下喙斷去1/3(自鼻孔至喙端)。斷喙時待刀片燒至褐紅色,用手握住雞,大拇指頂住雞頭部後側,食指抵住雞的下頜並輕壓咽部,使雞的頭部不能左右搖晃,同時使雞縮舌。斷喙時間約1~2秒。

徐國勳|教你做菜:五花肉篇

此資料由整理發佈


五花肉(又稱肋條肉、三層肉)位於豬的腹部,豬腹部脂肪組織很多,其中又夾帶着肌肉組織,肥瘦間隔,故稱「五花肉」。這部分的瘦肉也最嫩且最多汁。五花肉一直是一些代表性中菜的最佳主角,如濟南把子肉、梅菜扣肉、南乳扣肉、東坡肉、回鍋肉、滷肉飯、瓜仔肉、粉蒸肉等等。它的肥肉遇熱容易化,瘦肉久煮也不柴。

烹制方法

五花肉拌飯五花肉燒馬鈴薯烤牙籤五花肉啤酒燜筍乾五花肉口水五花肉泡菜五花肉五花肉泡菜炒飯蒜苗五花肉馬鈴薯芸豆五花肉蒜泥五花肉五花肉乾煸馬鈴薯片馬鈴薯片炒五花肉紅燒五花肉

結構

五花肉五花肉,即是在豬肋排上的肉。五花肉的結構是一層瘦肉一層肥肉的間隔着,而它的肥肉遇熱容易化,瘦肉久煮也不柴,做紅燒肉或扣肉都非它莫屬,傳說中的極品五花肉是10層。選擇優質五花肉,可用手摸,略微有沾手感覺,肉上無血,肥肉、瘦肉紅白分明、色鮮艷。最好的五花肉在接近豬後臀尖部位,這裡的五花肉,五花三層分明,肥瘦肉厚度相當,一整塊五花肉厚度為一寸左右。

五花肉連皮而烹,肉皮能讓湯汁變濃稠讓肉光亮,讓個中生髮不同風味變化。五花肉一直是一些代表性中菜的最佳主角,如梅菜扣肉、南乳扣肉、東坡肉、回鍋肉、魯肉飯、瓜仔肉、粉蒸肉等等。即便小食如肉粽,少了肥美的五花肉的油脂,亦是失之千里。

第一層:豬皮。

第二層:豬油。

第三層:薄薄的豬瘦肉。

第四層:豬油。

第五層:深層的豬瘦肉,所以稱為五花肉。

分類

帶膘五花肉

白五花肉

紅五花肉

營養價值

不適用的人群

濕熱痰滯內蘊者慎服;肥胖、血脂較高者不宜多食。

用法用量

1.五花肉可切小方塊或厚肉片,適宜於燒、燜、燉等,亦宜作肉丸。

2.豬肉要斜切,豬肉的肉質比較細、筋少,如橫切,炒熟後變得凌亂散碎,如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來又不塞牙;豬肉不宜長時間泡水。

3.豬肉烹調前莫用熱水清洗,因豬肉中含有一種肌溶蛋白的物質,在15攝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熱水浸泡就會散失很多營養,同時口味也欠佳。

4.豬肉應煮熟,因為豬肉中有時會有寄生蟲,如果生吃或調理不完全時,可能會在肝臟或腦部寄生有鉤絛蟲。

食用功效

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腎經;補腎養血,滋陰潤燥;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後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和止消渴。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於津液不足引起的煩躁、乾咳、便秘和難產。

怎麼吃

五花肉五花肉本身已經有足夠的油脂,口感通常不會太乾澀,燉煮時添加一兩滴黑醋,可以讓瘦肉部分肉質軟嫩一點。此方式適用於五花絞肉,用力將絞肉團甩打,增加肉質的彈性,讓做出來的肉餡吃起來味道更美。

加蛋白 適用於五花絞肉,加上蛋白一起攪拌,吃起來的口感更滑嫩,同時亦可留住肉汁的美味。

添加色拉油或香油 在腌五花肉時,添加一點色拉油或是香油,可以增添肉質的嫩度,不過由於五花肉已經有相當多的油脂了,要適量添加,以免過於油膩,而且對健康不利。

氽燙 經過沸水氽燙,可以去除五花肉上的血水、黏液、雜質、腥味,也可以將五花肉多餘的油脂一併去除,這樣的五花肉吃起來會比較不油膩。

加入瘦肉一起燉煮 由於五花肉本身已經有一定量的瘦肉,若用燉煮的方式料理,應將油脂吸收。若覺得還是過於油膩,可再添加一些去皮瘦肉,以吸收一些油脂。

爆炒 料理前經過大火爆炒,作用如同油炸一樣,會將五花肉的表皮油脂逼出,使五花肉吃起來更香。當然爆炒後要用廚房紙巾吸去表面油脂,否則爆炒時加入的油,反而讓五花肉更油膩。

火烤 利用火烤的方式,除了可以將五花肉表皮的細毛燒除外,也可以讓皮質更酥,亦可去除五花肉部分的油脂。

吃五花肉的好處

一、補腎養血

五花肉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腎經;滋陰潤燥,補腎養血;

二、潤燥

五花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於津液不足引起的煩燥、乾咳、便秘和難產;

三、補充蛋白質

五花肉提供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豬肉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四、美容養膚

五花肉可以食療熱病傷津、產後血虛、消渴羸瘦、便秘、補虛、腎虛體弱、潤燥、滋肝陰,燥咳、潤肌膚,滋陰、利二便和止消渴;

食譜

回鍋肉

原料:五花肉,蒜苗,郫縣豆瓣,豆豉,白糖,鹽

做法:先將整塊五花肉用清水煮熟,晾涼後切片,蒜苗切段備用(蒜苗桿和葉分開)。鍋燒熱,加一點點油潤鍋,加入五花肉熬至打卷,加入適量郫縣豆瓣、豆豉、白糖,翻炒均勻,加蒜苗桿繼續翻炒,蒜苗桿炒熟後加入蒜苗葉,加適量鹽,起鍋。

咸燒白

咸燒白

原料:五花肉250克,芽菜75克,醬油10克,豆豉5粒,泡辣椒1根。

製作:①將豬肉(五花肉)刮洗乾淨,放入清水中煮熟,撈出,去皮上的油水。馬上抹上深色醬油使其上色。

②將豬肉放入燒至七成熟的油鍋中(皮朝下),爆成棕紅色起鍋,切成長9厘米、寬3厘米的薄片。芽菜洗凈,擦乾切成細末。泡辣椒去籽切1厘米長的短節。③將肉片一片片依次裝入蒸碗內,然後放入泡辣椒節、豆豉、鹽、醬油,最後放上芽菜按緊,隔水蒸熟。吃時翻扣入碟即可。

筍乾菜燉五花肉

筍乾菜燉五花肉

原料:五花肉、筍乾菜、冬筍、干辣椒、蒜瓣、老薑、鹽、白糖、生抽、料酒

製作:①取適量筍乾菜,用涼水沖洗一下,擰乾水分,再倒開水,泡開,差不多20分鐘即可,泡的湯汁留用,冬筍切片,五花肉去皮,切片②鍋中放適量油,五花肉入鍋煎至表面微焦,放蒜瓣、薑片、干辣椒拌炒,放適量生抽、白糖、料酒,接着放如泡好的筍乾菜③倒入泡筍乾菜的湯汁、放冬筍片,稍稍再放些清水,蓋上鍋蓋大火煮開,繼續煮10分鐘之後,轉小火慢慢燉,最後加鹽調味兒。

提醒:

1.筍乾菜泡很方便,我這次因為時間來不及,用清水沖洗一遍之後,直接用的開水泡,20分鐘就軟了

2.筍乾菜里的筍乾也很嫩的,所以燉的時間不會很久

3.干辣椒根據自己的口味放就好

4.稍稍放點生抽,增加鮮味可以

香煎五花肉材料:豬五花肉500克、生菜適量、大蒜、青椒、五香油(做法詳見水煮魚)、鹽、花椒面

做法:1、將五花肉的肉皮去除,不然煎或者烤出的肉皮部分咬不動,這個步驟最好讓賣肉的同志幫忙完成,肉皮可以做肉皮凍。

2、將大塊的五花肉平放。

3、由肉的一段開始,將五花肉向內捲起,盡量卷得緊一些。

4、用保鮮膜將肉卷包起來,包緊,放入冰箱冷凍室將肉卷凍硬。

5、取出凍硬的肉卷,橫向切成薄片。

6、取一隻平底煎鍋,不用放油,燒熱,將切好的五花肉片平放在平底鍋內,用中火將肉片煎得兩面金黃。

7、煎好的五花肉會溢出大量的油,可以放入蘑菇、洋蔥等蔬菜煎熟,很香。

8、用五香油、鹽、花椒面兌成椒鹽油蘸食五花肉,或者用韓國豆醬、辣醬蘸食也很好,最好用生菜將調好味的五花肉以及辣椒、大蒜包起來吃,很好吃。

啤酒五花肉

原料:

主料1000g帶皮五花肉2罐啤酒

配料適量冰糖適量醬油適量姜適量蒜適量蔥

製作:

1、鍋里燒溫水,焯洗帶皮五花肉至乾淨。

2、出鍋後切成四方塊備用。

3、另起湯鍋,加適量姜,蒜,蔥。

4、將肉塊下鍋,加適量冰糖。

5、加入啤酒,以剛滿過肉塊即可。

6、加入適量醬油。

7、大火煮開,轉小火煮至至入味。

8、再將入好味的五花肉夾出鍋,轉上蒸鍋。

9、蒸至有出油狀即可,灑適量蔥花點綴即可開吃。

東坡肉

東坡肉

材料:

帶皮五花肉1塊紹興黃酒老抽2湯匙生薑1塊大蔥1段香蔥2根冰糖50克

作法:1、鍋內燒一鍋沸水,將豬肉放入煮10分鐘出血沫後撈出放涼,不燙手後將其切成5厘米見方的塊狀

2、將生薑去皮洗凈後切片、大蔥斜切成片、香蔥切成段後打結

3、在沙鍋內放入一個小竹架、然後在上面鋪上薑片和蔥片,再把切好的肉塊皮朝下放在蔥薑片上

4、把冰糖、200毫升黃酒、1湯匙老抽倒入鍋內,撒入少許蔥結;蓋上鍋蓋,用錫紙封住沙鍋的鍋蓋邊緣,大火煮3分鐘燒開後轉最小火燜約50分鐘

5.關火打開鍋蓋,把肉翻個面(即肉皮朝上),再倒入剩下的200毫升黃酒和老抽,蓋上蓋、密封邊緣,最小火燜半個小時

6、把燜好的肉裝入茶碗,把沙鍋內剩餘的湯汁一併倒入盛肉的茶碗內,蓋上蓋子隔水用大火再蒸30分鐘即可。

夾沙肉

夾沙肉

1.準備好五花肉(分層三層以上為好)

2.鍋中加水,將豬肉放入,煮至斷生後撈出

3.擦乾豬皮表面水分,塗抹上醬油上色

4.再塗上一層蜂蜜

5.塗抹好的肉皮,顏色非常漂亮

6.另起鍋,加油(不要太多),油溫6、7成熱時,肉皮朝下,放入鍋中,這個時候鍋里的油會四下飛濺,用鍋蓋抵擋一下為妙,或者直接蓋上鍋蓋比較保險

7.炸至肉皮表面焦黃後,撈出

8.放入剛才的煮肉水中,繼續煮上7、8分鐘,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可以去除油膩,二是最後蒸出來的肉皮才會起皺

9.鍋子洗凈,擦乾,挖一大勺豬油進去,小火炒化

10.將糯米用水煮熟後,倒入(糯米提前泡了24小時)

11.加入適量白糖(可以不加,最後吃的時候表面撒白糖也可)

12.中火,翻炒均勻

13.炒好的糯米剷出來

14.準備好豆沙

15.這個時候肉塊也放涼了,切成「連夾片」,即第一刀不切斷,第二刀再切斷

16.將豆沙納入連夾片中,合起來壓平整

17.將肉片肉皮朝下依次擺放在碗底

18.上面放上炒好的糯米,壓實

19.放入蒸鍋中,記得水要加足,先大火再中小火,至少2個小時

20.取出扣於盤中,撒上白糖即成

川味蒜泥五花肉

1.把五花肉清洗乾淨後,加冷水、黃酒、蔥、薑片、八角、花椒、香葉等調料放入鍋中,用大火煮沸。

2.把上面的白泡泡撈出來倒掉。

3.轉小火燜煮20多分鐘後關火去蓋浸泡15分鐘。

4.把煮熟的肉切成薄片。

5.把蒜搗碎。

6.之後加入複製紅醬油、辣椒紅油、適量花椒粉和鹽、少量醋和香油、蔥花、少許肉汁一起攪拌均勻。

7.最後把它淋在白肉片上面,或者裝入碗里沾着吃都可以。

挑選須知

上選的五花肉,以靠近前腿的腹前部分層比例最為完美,脂肪與瘦肉交織,色澤為粉紅。次之為在接近豬後臀尖部位的五花肉,五花三層分明,肥瘦肉厚度相當,一整塊五花肉厚度為一寸左右。五花肉要挑夾精夾肥的,好的可以夾上近十層,也叫「夾心肉」;品質差一點的,只有夾四五層;再差一點的,一層皮,一層肥肉,一層瘦肉,就沒了。就算是差的肉,也有講究,要看是肥肉多,還是瘦肉多,如果是瘦肉多的話,尚可勉強;反之,則萬萬不能選用。選擇好的五花肉,可用手摸,略有沾手感覺,肉上無血,肥肉、瘦肉紅白分明、色鮮艷。

1.肥瘦適當五花肉就是層層肥瘦相間,比例接近吃起來才會不油不澀,口感恰到好處。

2.富有彈性稍微捏、按,好的五花肉質彈性佳,豬皮表面細緻,不會過干或過油。

3.顏色鮮紅新鮮五花肉正常應該是鮮紅色的,若顏色呈現不正常,千萬別選購。

4.色澤明亮明亮的色澤代表五花肉新鮮,過暗很可能是不新鮮了;而太鮮艷則很可能經過人工處理。

不良五花肉的特點:

1.油脂分佈不均勻很可能一口都是肥油,或是一口都是乾瘦肉了。

2.鬆軟無彈性失去彈性,並且松垮的五花肉,肯定不新鮮,選購時要注意。

3.色澤蒼白或暗紅過於蒼白且摸起來濕濕的,或是太干並呈現暗紅色的五花肉,都是不良品,避免選購。

4.腥臭味重正常的五花肉,不應該很腥臭的,若產生不好聞的氣味,很可能已經腐敗了。

五花肉與韓國

鍾愛五花肉的不僅有中國人,在慶祝新年的時候韓國幾乎所有酒店都為食客們準備了烤五花肉。「五花肉+燒酒+練歌房」已經成為很多韓國人的一條龍娛樂方式,還有人將此簡稱為「五燒房」。有一首歌這樣唱道:「今天也要烤一烤,五花筋道嚼一嚼,杯中的酒消一消。偷得餘暇來一盅,五花肉烤出香噴的油,燒酒喝起來好順口,接着就該唱一曲。」

韓國人愛吃五花肉,一些人相信吃五花肉能夠化解喉嚨里的粉塵。韓國人喜歡喝燒酒,價廉的五花肉成為燒酒的最佳搭配。《朝鮮日報》說,韓國不僅吃光國產五花肉,還從比利時、智利、荷蘭、美國等15國大量進口五花肉,一年消費相當於4億2000萬人份,「韓國簡直就是世界五花肉的無底洞」。但這不是豬年的新現象。因為,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韓國人就把五花肉當他們的最愛,甚至吃到韓國豬農叫苦連天。

事實上,五花肉在中國的韓式料理中,永遠都是主流。把五花肉放在烤盤上,聽着烤肉的鐵板「滋滋」作響本身已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拿筷子在烤盤上漫不經心地撥弄幾次,為原來粉紅的五花肉片翻翻身,不斷地有肥油湧出。

相對於韓式料理中的其他品種,五花肉是十分熟才好吃,有的人甚至喜歡稍微有些焦的五花肉,認為只有這樣才更能體味五花肉的神韻。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夾出來,卷上生菜葉、泡菜、豆瓣醬一舉吞食,就吃法來說與北京烤鴨有相似之處,但烤肉辛辣而鮮香的個性很快就在口腔中蔓延開來,徹底征服貪婪無比的舌頭。

韓國烤制五花肉做法以及吃法

做法:把肉鋪在烤盤上烤至兩面金黃,肥肉烤至肥汁流失。烤的期間灑上鹽和胡椒。烤熟以後轉移,邊烤邊吃。當然,可以一起烤的還有馬鈴薯,蒜,泡菜(泡菜烤一烤特別好吃的)

吃法:把菜葉放在左手手掌心,筷子夾上肉,分別蘸過豆醬或辣椒醬和麻油後放在菜葉上,再放入米飯,和烤好的泡菜,包起來,一口吃掉!(所以不要包得太大呀!)吃時用生菜卷着吃,愛吃辣的抹上戶戶辣椒醬,異國風味很可口的。

特點:韓國的烤肉醬里添加了梨汁,因此烤出的肉帶有天然果香,美味不油膩。

韓國烤五花肉吃法

五花肉節

3月3號是韓國的「五花肉節」,五花肉肥瘦重疊,因此也被稱為三重肉。在這一天、韓國大小超市中都會準備肥美且形狀各異的五花肉。

韓國畜牧業協會為幫助養豬戶增收,將每年的3月3號指定為五花肉節,而五花肉肥瘦重疊,因此也被稱為三重肉或三層肉。3月3號正好是數字3的重疊日,以此鼓勵國民在這一天多吃五花肉。

尋常的五花肉穿上了綠茶、辣椒醬、咖喱製成的彩色衣服。這是一家超市為慶祝「五花肉節」而推出的五色五花肉。

「五花肉節」還被韓國國語院收入新詞資料集,各大超市藉機舉行了五花肉派對的促銷活動,就連許多外國人也覺得非常有趣。

據韓國畜牧業協會預計,在「五花肉節」這一天,五花肉的銷量將達到平時的5倍左右。

徐國勳|教你做菜:西柚篇

此資料由整理發佈


西柚是一種水果,柚子類的,果實紅色的,味道好,即「朱欒」,又稱「葡萄柚」,具有酸味和甘味。成熟時果皮一般呈不均勻的橙色或紅色,果肉淡紅白色。進口西柚的主要產地來源包括:南非、以色列、台灣。西柚要重量相當,又果身光澤皮薄、柔軟的為好。西柚含維他命C等非常豐富,是含糖分較少的水果,減肥人士的餐單都少不了它。

烹制方法

粉紅葡萄柚(西柚)戚風西柚瑪德琳西柚蘋果果醬西柚檸檬蜜葡萄柚雞尾酒西柚牛眼肉色拉

屬性

芸香科屬,水果,柚子類的,果實黃色的,味道好,即「朱欒」,又稱「葡萄柚」,果皮淡黃色,果肉顏色與沙田柚子的肉色差不多,具有酸味和甘味。成熟時果皮呈黃色,果肉淡紅白色。西柚要重量相當,又果身光澤皮薄、柔軟的為好。西柚含維他命C等非常豐富,是含糖分較少的水果,減肥人士的餐單都少不了它。同時,也是藏雀(5張)一款手機應用的名稱。西柚(5張)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樹冠呈圓形;葉大,卵形,厚革質,有翼葉,葉腋開有刺,葉色西柚形態特徵(11張)濃綠色,有光澤;花小,白色,成聚繖花序;果實扁球形,懸掛成串如葡萄。

果皮淡黃色,果肉顏色與沙田柚子的肉色差不多,具有酸味和甘味。

成熟時果皮呈黃色,果肉淡紅白色。

除整個出售外,也有製成果汁包裝出售。

西柚要重量相當,又果身光澤皮薄、柔軟的為好。

假如皮粗硬的,味道和水分都會不足,其中以黃色皮最佳。

美國西柚比較其地地區優勝。

地理分佈

葡萄柚約於1750年首先在拉丁美洲巴巴多斯群島的加勒比海島上被發現,1823年被引種到美國佛羅里達州作為商業栽培。後來,經植物學家JamesMacfadyen研究,鑒定其為芸香科柑橘屬植物的一個新種,並於1830年正式發表於《虎克植物學雜集》(HookBotanicalMiscellanea)第一期,拉丁文學名被命名為CitrusparadisiMacf。約1940年前後,葡萄柚被引入我國試種,至今並未推廣,仍只有浙江、江西等省有少量零星種植。

葡萄柚又叫西柚。葡萄柚起源於亞洲,它是人工種植的樹種,早期歐洲人拿來當裝飾﹑布置庭院用,後被沙達克船長帶到加勒比周圍各島嶼,它是化妝品﹑香水的主要原料之一。

生長環境

喜生長在陽光充足、溫暖的平地區。

西柚約於1750年首先在拉丁美洲巴巴多斯群島的加勒比海島上被發現,1823年被引種到美國佛羅里達州作為商業栽培。

生長習性

西柚對熱量的要求較高,種植地區要求年平均氣溫18℃以上。在高於10℃的年積溫60℃以上的地方能夠栽種,70℃以上能生產出優質果實。較檸檬耐寒,耐極端最低溫度-10℃左右。出現-8℃的地方不能栽種。因此,選擇適溫的地方栽種或採用大棚栽培,可以減少氣溫對其生長的影響。葡萄柚除對溫度要求較嚴格外,在其他方面都有較強的適應性。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質疏鬆、深厚、肥沃,中性到微酸性土壤最為適宜;雨量需求不多,年降雨量1000mm以上,無論天氣濕潤或乾燥的地方都可以栽種;光照:強光與多陽的天氣都能夠較好地生長結果。西柚在樹上生長的樣子

主要品種

紅寶石西柚

果肉紅色的紅寶石葡萄柚(StarRuby),果較大,果皮柔軟易剝,有少量種子或者無核,主要產自南非。STARRUBY西柚外觀

STARRUBY西柚標籤

馬敘葡萄柚

果肉白色的馬敘葡萄柚(Marsh),又稱無核葡萄柚,是多倍體,品種內也有果肉紅色的品系;

鄧肯葡萄柚

果肉白色的鄧肯葡萄柚(Duncan),果較大,果皮較厚,種子較多,果肉略帶苦味;

湯姆遜葡萄柚

果肉紅色或黃色的湯姆遜葡萄柚(Thompson),果重400-500G之間,有少量種子或者無核.

西柚的功效

葡萄柚中的維生素C含量極其豐富,能促進抗體生成,增強人體的解毒功能。其中的天然葉酸還能預防貧血、減少孕婦生育畸胎的幾率。對於愛美的女孩子來說,葡萄柚中含有的維生素P,可以增強皮膚彈性、縮小毛孔。葡萄柚有多種吃法,除了當水果吃,還可榨成汁拌沙拉和涼菜;做海鮮時加點,能起到去除腥味的作用。葡萄柚中含有纖維素、果膠、鉀、維生素C、葉酸、肌醇、生物類黃酮、檸檬烯等,並是其良好來源。新鮮葡萄柚含熱量低,平均每個葡萄柚僅含82千卡的熱量,是減重的良好水果之一。

西柚中含有寶貴的天然維生素P和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可溶性纖維素,是含糖分較少的水果。維生素P可以增強皮膚及毛孔的功能,有利於皮膚保健和美容。維生素C可參與人體膠原蛋白合成,促進抗體的生成,以增強肌體的解毒功能。減肥人士的餐單都少不了它。

種植

時間

一般在9-11月秋梢老熟後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

密度

採用株距3m×行距4m的密度進行栽植,畝植55-60株。

栽植技術

土挖栽植穴:拉線定距,挖定植穴,穴深、寬各80cm,然後壓綠肥50cm深,回填土40cm高栽植;田起壟栽植:8米帶溝(溝寬60-80㎝,深40-60cm)開廂,每廂起2壟(壟寬1.5m,壟中心距4m,壟高20-30cm)。栽植時將苗木的根系適度修剪後放入定植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邊填土邊輕輕向上提苗、踏實,使根系與土壤密接。澆足定根水,在樹苗周圍做1m的樹盤,用糠殼覆蓋。

土壤管理

應搞好深翻擴穴、熟化土壤,禁止在園內種植玉米、小麥等高桿植物,搞好果園合理間作和中耕除草等工作。

肥水管理

施肥原則

應充分滿足血橙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要,提倡多施有機肥、合理施用無機肥和配方肥料。並根據葉片分析結果、果園土壤分析結果、血橙物候期等指導施肥。

施肥方法

以土壤施肥為主,配合葉面施肥。採用環狀溝施、條溝施、穴施和土面撒肥等方法。

幼樹施肥

勤施薄施,以氮肥為主,配合施用磷、鉀肥,春、夏、秋梢抽發期施肥5-6次,(3、5、6、7、9、12月,每次每株施碳銨0.4斤或尿素0.2斤。1-3年幼樹單株年施純氮100-400g,氮、磷、鉀比例以1.0:(0.4-0.5):1.0為宜。成年樹施好四次肥即萌芽肥、保果肥、壯果肥、采果肥。施肥量一般萌芽肥2-3斤化肥,一擔糞水;保果肥1-2斤磷鉀肥+1斤化肥;壯果肥1-2斤化肥+1-2斤磷鉀肥;采果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株施50-100斤有機肥+1-2斤化肥。

水分

土壤乾旱時灌水,積水時排水。

整形修剪

原則

因地制宜,因樹修剪,促抑得當,通風透光,立體結果。

整形

(自然開心形)。干高20-40cm,主枝(3-4個枝)在主幹上分佈錯落有致,主桿分枝角30°-50°,各主枝上留副主枝2-3個。一般在第三主枝形成後,即將類中央干剪除扭向一邊作結果枝組。

修剪

幼樹

輕剪為主。選定類中央的延長枝和各主枝、副主枝延長枝後,對其進行中度甚至重度短截,並以短截程度和剪口芽方向調節各主枝之間生長的平衡。除對過密枝群作適當疏刪外,內膛枝和樹冠中下部較弱的枝梢一般應保留。

初結果期

繼續選擇短截處理各級骨幹延長枝,抹除夏梢,促發健壯秋梢。秋季對旺長樹採用環割、斷根、控水等促花措施。

盛果期

及時回縮結果枝組,落花結果枝組和衰退枝組、剪除擋光枝、枯枝、病蟲枝。

病蟲害

炭疽病

加強栽培管理,防止偏施氮肥;春、夏梢抽發期和果實成熟前,可選用代森錳鋅、松枝酸銅、代森鋅、百菌清等噴布樹冠,15天左右噴一次,連續3-4次。

腳腐病

及時排水,改善園內透光通風條件,加強對天牛和其他樹榦害蟲的防治;選用枳、枳橙、香橙等抗病砧木,對已感病植株,可用抗病砧木接換砧。藥劑防止:刮除病斑後塗藥,常用藥劑有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

蟎類

(柑桔紅蜘蛛、四斑黃蜘蛛銹壁虱)。開花前後(3-5月)和秋季(9-11月)是防治紅蜘蛛的重點時期:花前蟲口密度達1-2頭/葉,花後和秋季達5-6頭/葉即需進行防治。春梢抽發期、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為銹虱防治主要時期:當年生春梢葉背初現鐵鏽色;葉或果上蟲口密度達每葉2-3頭時即時防治。常用藥劑有噻蟎酮、達蟎靈、炔蟎特、溴蟎酯、雙甲眯等,注意保護長須蟎、鈍蟎、食蟎瓢蟲、日本方頭甲和草蛉等天敵。

蚧類

(矢尖蚧、紅蠟蚧、吹棉蚧等)。藥物防治重點時期:矢尖蚧為第一代若蟲期,紅蠟蚧為幼蟲期大量上梢為害時期(一般為5月上、中旬至6月中旬),吹棉蚧為幼蟲盛發階段。常用藥劑陰噻嗪酮、殺撲磷、苦參鹼+煙鹼、樂斯本、機油乳劑等。注意改善園內通風透光條件;保護和利用日本方頭甲、紅點唇瓢蟲、草蛉、黃金蚜小蜂、澳洲瓢蟲、大紅瓢蟲等天敵。

蚜蟲

新梢被害率達25%,應即時噴葯防治。常用藥劑有叮蟲脒、樂果、丁硫克威等。應注意保護七星瓢蟲、大草蛉、食蚜蠅、蚜小蜂等,剪除越冬蟲卵,減少害蟲基數。

潛葉蛾

防治的重點時期為夏、秋梢抽發期(7月上中旬)。及時抹除零星抽發的夏秋梢,結合肥水管理,促使植株抽發的新梢健壯整齊。藥劑防治:新梢抽發至1-2cm時噴葯,7-10天噴一次,連續2-3次。常用藥劑有阿維菌素、殺螟丹、氯氟氰菊酯等。

天牛類

5-8月,晴天中午人工捕殺星天牛和綠桔天牛成蟲,傍晚捕殺褐天牛成蟲;及時削除蟲卵、初孵幼蟲和剪除被害枝梢;用棉花或棉紗浸濕樂果等殺蟲劑原葯後堵塞蟲孔,再將蟲孔用泥土封閉,以毒殺幼蟲。

花蕾蛆

現蕾時選用甲敵粉、二嗪農顆粒等加細土混勻後撒施於樹盤土面,每7天一次,連續2-3次;當花蕾直徑為2-3mm時(現白時)選用硫磷、敵百蟲等噴樹冠;儘早摘除受害花蕾,集中深埋或煮沸;冬季深翻園土,可消滅部分越冬害蟲蛹。

主要價值

營養價值

西柚中含有寶貴的天然維生素P和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可溶性纖維素,是含糖分較少的水果。維生素P可以增強皮膚及毛孔的功能,有利於皮膚保健和美容。維生素C可參與人體膠原蛋白合成,促進抗體的生成,以增強肌體的解毒功能。減肥人士的餐單都少不了它。

當今,市場上常見的西柚(葡萄柚)有3個主要品種。果肉白色的馬敘葡萄柚(Marsh),又稱無核葡萄柚,是多倍體,品種內也有果肉紅色的品系;果肉白色的鄧肯葡萄柚(Duncan),果較大,果皮較厚,種子較多,果肉略帶苦味;果肉紅色的湯姆遜葡萄柚(Thompson)。此外,還有的品種果肉為淡黃色或粉紅色或近無色透明。

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甘、酸,寒。歸胃、肺經。

功效:清燥熱,生津解渴,行氣寬中,開胃消食,通便,消口臭及腸中惡氣,化痰止咳,解醉。

1.用於胃病、消化不良之症。若治寒凝胃痛、腹痛,取柚子一隻(留在樹上,用紙包好,經霜後摘下)切碎,童子母雞一隻(去內臟),放入鍋內,加入黃酒、紅糖適量,蒸至爛熟,一至二天吃完。

2.用於傷酒,慢性咳嗽、痰多氣喘等症。取柚子生食,用治醉酒。若治咳嗽、痰多氣喘,取柚子一隻,去內層白囊,切碎,放於有蓋碗中,加適量飴糖(或蜂蜜),隔水蒸至爛熟,每日早晚各一湯匙,沖入少許熱黃酒內服。

3.治黃疸。民間以柚子2隻,燒灰研細末,每日飯後服6-9克,一日三次。

4.用於痰多咳嗽。將西柚切塊,去核,酒浸一宿,煮爛,以蜂蜜拌勻,時時含咽。

用量、用法:生食,搗汁,煎湯或蒸熟食。

使用注意:性寒,易腹痛,貧血或多痰不宜多食。

食療作用

當人體過多地攝取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時,營養過剩,血脂增高,大量脂質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黏附於動脈血管內壁,引起動脈硬化,導致心、腦、腎等重要臟器供血不足,引起心臟病或大腦及腎病等病變。西柚含有豐富的果膠成分,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減輕動脈血管壁的損傷,維護血管功能,預防心臟病。

高血壓患者常服用降壓藥,以排除體內多餘的鈉,維持身體正常的生化代謝平衡,但同時往往又使體內必需的鉀流失。而鉀對於維護心臟、血管、腎臟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西柚是少有的富含鉀而幾乎不含鈉的水果。因此,是高血壓、心臟病及腎臟病患者的最佳食療水果。西袖含多種維生素,以維生素C尤為豐富,故常食西柚有益於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西袖含多種維生素,以維生素C尤為豐富,故常食西柚有益於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

西柚還含有天然葉酸。葉酸不但對早期妊娠非常重要,在整個懷孕期也同樣必不可少。孕期隨着胎兒身體組織迅速成長,孕婦需要大量葉酸來滿足胎兒的需要。葉酸缺乏不僅會使妊娠高血壓症、胎盤早剝的發生率增高,更會導致孕婦患上巨幼紅細胞貧血,出現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早產及新生兒低出生體重。因此,西柚也是孕期婦女首選的水果。

平時吃紅西柚的時候想不到它竟然有這麼高的營養價值和較好的食療功效吧。那麼,通過對紅西柚功效的具體了解後,建議大家平時可以多吃些新鮮的紅西柚,這樣有助於多種營養成分的攝入,幫助促進骨骼生長,防癌抗癌,防治疾病等。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皆可食用。葡萄柚影響高血壓藥物的代謝,使高血壓類藥物的濃度減低的速度減緩,從而增強了高血壓類藥物的濃度和作用,服用葡萄柚的患者應多監測血壓。

不宜人群

高血壓患者不宜食用,因為一些常用的降血壓藥物可能與葡萄柚汁產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應。西柚種植園(9張)

徐國勳|教你做菜:火龍果篇

此資料由整理發佈


火龍果(拉丁文名:HylocereusundulatusBritt),又稱紅龍果、龍珠果、仙蜜果、玉龍果。仙人掌科、量天尺屬植物。果實,呈橢圓形,直徑10-12厘米,外觀為紅色或黃色,有綠色圓角三角形的葉狀體,白色、紅色或黃色果肉,具有黑色種子的水果。火龍果營養豐富、功能獨特,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以及花青素,豐富的維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纖維。火龍果屬於涼性水果,在自然狀態下,果實於夏秋成熟,味甜,多汁。

烹制方法

火龍果蛋糕卷少女心火龍果千層火龍果彩椒牛肉粒火龍果雪梅娘石榴火龍果酸奶沙拉火龍果燕窩火龍果炒雞丁火龍果酸奶冰糕火龍果果醬

形態特徵

火龍果為多年生攀援性的多肉植物。植株無主根,側根大量分佈在淺表土層,同時有很多氣生根,可攀援生長。根莖深綠色,粗壯,長可達7米,粗10-12厘米,具3棱。棱扁,邊緣波浪狀,莖節處生長攀援根,可攀附其他植物上生長,肋多為3條,每段莖節凹陷處具小刺。由於長期生長於熱帶沙漠地區,其葉片已退化,光合作用功能由莖幹承擔。莖的內部是大量飽含粘稠液體的薄壁細胞,有利於在雨季吸收儘可能多的水分。

芽內有數量較多的復芽和混合芽原基,可以抽生為葉芽、花芽。花芽發育前期,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可以向葉芽轉化。而旺盛生長的枝條頂端組織,也可以在適當的條件下抽生花芽。

花白色,巨大子房下位,花長約30厘米,故又有霸王花之稱。花萼管狀,寬約3厘米,帶綠色(有時淡紫色)的裂片;具長3-8厘米的鱗片;花瓣寬闊,純白色,直立,倒披針形,全緣。雄蕊多而細長,多達700-960條,與花柱等長或較短。花藥乳黃色,花絲白色;花柱粗,0.7-0.8厘米,乳黃色;雌蕊柱頭裂片多達24枚。

果實,長圓形或卵圓形,表皮紅色,肉質,具卵狀而頂端急尖的鱗片,果長10-12厘米,果皮厚,有蠟質。果肉白色或紅色。有近萬粒具香味的芝麻狀種子,故稱為芝麻果。

火龍果因為外表像一團憤怒的紅色火球而得名。裏面的果肉就像是香甜的奶油,但又布滿了黑色的小籽。質地溫和,口味清香。

生長環境

火龍果為熱帶、亞熱帶水果,喜光耐陰、耐熱耐旱、喜肥耐瘠。在溫暖濕潤、光線充足的環境下生長迅速,春夏季露地栽培時應多澆水,使其根系保持旺盛生長狀態,在陰雨連綿天氣應及時排水,以免感染病菌造成莖肉腐爛。其莖貼在岩石上亦可生長,植株抗風力極強,只要支架牢固可抗颱風。

火龍果耐0℃低溫和40℃高溫,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35℃。火龍果可適應多種土壤,但以含腐殖質多,保水保肥的中性土壤和弱酸性土壤為好。

分佈範圍

原產地中美洲的哥斯達黎加、危地馬拉、巴拿馬、厄瓜多爾、古巴、哥倫比亞等地。後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和中國的台灣省,中國大陸的海南、廣西、廣東、福建、雲南等省區。

主要價值

食療價值

火龍果是熱帶水果,最好現買現吃。在5℃-9℃的低溫中,新鮮摘下的火龍果不經擠壓碰撞,保存期可超過一個月。在25℃-30℃的室溫狀態下,保質期可超過2個星期。

火龍果不僅味道香甜,還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它集於水果、花蕾、蔬菜、醫藥優點於一身。不但營養豐富、功能獨特,很少有病蟲害,幾乎不使用任何農藥都可以正常生長。因此,火龍果是一種綠色、環保果品和具有必定療效的保健養分食品。每一百克火龍果果肉中,含水分83.75克、灰分0.34克、粗脂肪0.17克、粗蛋白0.62克、粗纖維1.21克、碳水化合物13.91克、熱量59.65千卡、膳食纖維1.62克、維生素C5.22毫克、果糖2.83克、葡萄糖7.83克、鈣6.3-8.8毫克、磷30.2-36.1毫克、鐵0.55~0.65毫克和大量花青素(紅肉果品種最豐)、水溶性膳食蛋白、植物白蛋白等。

火龍果性甘平,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2、維生素B3、維生素C、鐵、磷、鈣、鎂、鉀等。富含大量果肉纖維,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他命B1、B2、B3、B12、C等,果核內(黑色芝麻之種子)更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及各種酶、白蛋白、纖維質及高濃度天然色素花青素(尤以紅肉為最),花、莖及嫩芽更有如其近親(蘆薈)之各種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火龍果的果肉幾乎不含果糖和蔗糖,糖分以葡萄糖為主,這種天然葡萄糖,容易吸收,適合運動後食用。在吃火龍果時,可以用小刀刮下內層的紫色果皮——他們可以生吃,也可以涼拌或者像霸王花一樣放入湯里。

火龍果的缺點只有一個——它並不難吃甚至可以稱之為美味,但是它毫無風味可言,既不含有機酸,也不含酯類芳香因子。

禁忌

火龍果屬涼性,且果肉的葡萄糖不甜,但其糖分卻比一般水果的要高一些。豐收的火龍果(2張)

食用禁忌:火龍果不宜於牛奶同食。糖尿病人、女性體質虛冷者、臉色蒼白、四肢乏力、經常腹瀉等癥狀的寒性體質者不宜多食;而女性在月經期間也不宜食用火龍果。

選購禁忌:表面紅色的地方越紅越好,綠色的部分也要越綠的越新鮮,若是綠色部分變得枯黃,就表示已經不新鮮了。

挑選方法

購買火龍果時應用手感覺,選擇越重的越好。因為火龍果密度越大,代表汁多、果肉豐滿。

火龍果可以分為三類:白火龍果紫紅皮白肉,有細小黑色種子分佈其中,鮮食品質一般;紅火龍果紅皮紅肉,鮮食品質較好;黃火龍果黃皮白肉,鮮食品質最佳。基本上紅肉的比較圓,白肉較橢圓,紅肉較白肉好吃!但香港等大城市有黃肉火龍果少量銷售,比紅肉更好吃,價格較貴。偶爾還能看到黃皮白肉的燕窩火龍果,自然價格不菲。

醫用價值

現代科學研究分析成果表明,火龍果具備諸多對人類有益的成份,還有更多促進健康、美容、防病強身的元素。

火龍果是一種低能量的水果,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具有減肥、降低膽固醇、預防便秘、大腸癌等功效,還有豐富的纖維,能夠預防便秘。火龍果中含有一般蔬果中較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這種白蛋白會與人體內的重金屬離子結合而起到解毒的作用。它富含抗氧化劑維生素C,能美白皮膚防黑斑。除此之外,火龍果中鐵的含量也非常豐富。

火龍果的果皮含有非常珍貴的營養物質——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種強火龍果(20張)力的抗氧化劑,強於胡蘿蔔素10倍以上,且能在人體血液中保存活性75小時。它能夠保護人體免受有害物質——自由基的損傷,有助於預防多種與自由基有關的疾病。花青素能夠增強血管彈性,保護動脈血管內壁;降低血壓;增進皮膚的光滑度,美顏肌膚;抑制炎症和過敏,改善關節的柔韌性,預防關節炎;可以促進視網膜細胞中的視紫質再生,改善視力;還具有抗輻射的作用等。花青素從許多方面維護人體的健康帶來多種益處。所以,在吃火龍果的時候,盡量不要丟棄內層的粉紅色果皮。因花青素對溫度敏感,應生食為佳。可以用小刀刮下直接生吃,或切成細條涼拌,榨汁食用也是不錯的選擇。

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豐富的維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纖維。白蛋白是具黏性、膠質性的物質,對重金屬中毒具有解毒的功效。由於工業廢水、廢棄物處理回收未獲重視,以致各種水資源受到了嚴重重金屬污染,除了直接飲用水中毒外,人類攝人食品重金屬含量超標也易中毒。而白蛋白在人體內遇到重金屬離子時,會自動與重金屬離子結合,由排泄系統排除體外,起到解毒的作用。因此,食用含白蛋白豐富的火龍果,可避免重金屬離子的吸收而中毒。白蛋白對胃壁還有保護作用。而且火龍果花、果、莖中的白蛋白十分優良,穩定性極佳。

功效

防止血管硬化

火龍果果實中的花青素含量較高,尤其是紅肉的品種。花青素是一種效用明顯的抗氧化劑,能有效防止血管硬化,從而可阻止心臟病發作和血凝塊形成引起的腦中風;它還能對抗自由基,有效抗衰老;還能提高對腦細胞變性的預防,抑制痴呆症的發生。

排毒護胃

火龍果中富含一般蔬果中較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這種有活性的白蛋火龍果(12張)白會自動與人體內的重金屬離子結合,通過排泄系統排出體外,從而起解毒作用。此外,白蛋白對胃壁還有保護作用。

美白減肥

火龍果富含美白皮膚的維生素C及豐富的具有減肥、降低血糖、潤腸、預防大腸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

預防貧血

火龍果中的含鐵量比一般的水果要高,鐵是製造血紅蛋白及其它鐵質物質不可缺少的元素,攝入適量的鐵質還可以預防貧血。

其他價值

火龍果果實汁多味清甜、除鮮食外、還可釀酒、制罐頭、果醬等。花可干製成菜、顏色可提煉食用色素。

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

扦插時間以春季最適宜,插條選生長充實的莖節,截成長375px的小段,待傷口風乾後插入沙床或直接扦插在支撐架下和水泥柱側邊。扦插的以後不需要澆水,保持土壤的干度。10天以後開始澆水。約15-30天可生根,根長到3-100px時移植苗床。

嫁接繁殖

選擇無病蟲害、生長健壯、莖肉飽滿的「量天尺」做砧木,在晴天進行火龍果嫁接。將火龍果莖用刀切平面,把接穗插入,對準形成層,用棉線綁牢固定,在28-30℃條件下,4-5天傷口接合面即有大量愈傷組織形成,接穗與砧木顏色接近,說明二者維管束已癒合,嫁接成功,而後可移進假植苗床繼續培育。

1、砧木和接穗的選擇

黃肉類型的火龍果砧木可選擇野生三角柱(霸王花)等,紅肉類型的火龍果可選擇白肉類型的火龍果作砧木。選擇1-2年生的三角柱,自莖節處從母體上截下,扦插在砂質較重的疏鬆土壤中(深度為插牢為宜),上搭蔭棚,澆透水即可做砧木,約半月插活後就可進行嫁接。接穗以當年生髮育較好的枝條為宜。

2.嫁接時間

一般除冬季低溫期外,其他季節均可嫁接。因為冬春季節陰冷潮濕時間長,嫁接時傷口不僅難以癒合,而且會擴大危及植株。因此,嫁接時間最好選在3-10月,這樣有充分的癒合和生長期,並且利於來年的掛果。

3.嫁接前的藥物處理

嫁接所用的小刀等都應用酒精或白酒消毒,以防病菌感染。有條件的可用。―萘乙酸鈉溶液浸蘸接穗基部,這樣既能促進愈傷組織的形成,又能達到提高成活率的目的。

4.嫁接方法

a.平接法

用利刀在霸王花的三稜柱適當高度橫切一刀,然後將三個棱峰作30-40度切削,用消過毒的仙人刺刺入砧木中間維管束,將切平的接穗連接在刺的另一端,用刺將接穗和砧木連接起來,砧木和接穗盡量貼緊不留空隙,避免細菌感染不利癒合,然後在兩旁各加一刺固定,再用細線繞基部捆緊。

b.楔接法

在砧木頂部用消過毒的小刀縱切一裂縫,但不宜過深,然後將接穗下部用消毒過的刀片削成鴨嘴狀,削後立即插入砧木裂縫中,用塑料膠紙加以固定,再套塑料袋以保持空氣濕度,利於成活。20天後觀察嫁接生長情況,若能保持清新鮮綠,即成活。一個月後可出圃。

盆栽

火龍果種子的發芽溫度是25℃左右。

要選擇顆粒比較幼細的培養土,也可以用市售的播種土代替。

一定要將附在種子上的果肉和膠質清除乾淨,否則發芽時易長黴菌。

做造型小盆栽,種子要鋪得密一些,尤其是邊緣的部分,否則種出來稀稀鬆松,會失去美感。

如果盆子沒有底孔,不要用水壺直接澆水以免澆水過量,2-3天用噴壺噴水一次就可以了。

栽培技術

苗期管理

育苗床宜選通風向陽、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塊,整細作畦,畦帶溝2250px,667平方米施腐熟雞糞或牛糞1500-2000千克,摻入穀殼灰1000千克,充分攪勻,在整地時施於畦面以下10-500px的表土層;其後再施100-150千克鈣鎂磷肥,用鋤頭充分攪拌,施於4-125px深的表土層中,然後把小苗按株行距75px種於苗床,澆透水,並噴洒500倍多菌靈1次,每隔10-15天施5-7千克複合肥,等長出第一節莖肉飽滿的莖段,即可出圃。

栽種管理

火龍果栽後12-14個月開始開花結果,每年可開花12-15次,4-11月為產果期,謝花後30-40天果實成熟,單果重500-1000克,栽植後第2年每柱產果20個以上,第3年進人盛果期,單產可達2500千克/667㎡。

其高產栽培要點如下:

1.薄肥勤施:由於果實採收期長,每年都要重施有機肥,氮、磷、鉀複合肥要均衡長期施用。開花結果期間要增補鉀、鎂肥,以促進果實糖分積累,提高品質。結果期保持土壤濕潤,樹盤用草或菇渣覆蓋。天氣乾旱時,3-4天灌一次水。火龍果同其他仙人掌類植物一樣,生長量比常規果樹要小。所以施肥要以充足、少量、多次為原則。

幼樹(1-2年生)以施氮肥為主,做到薄施勤施,促進樹體生長。成齡樹(3年生以上)以施磷、鉀肥為主,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施肥應在春季新梢萌發期和果實膨大期進行,肥料一般以枯餅渣、雞糞、豬糞按1:2:7配方,每年每株施有機肥25千克。或在每年7月、10月和翌年3月,每株各施牛糞堆肥1.2千克、複合肥200克。火龍果的根系主要分佈在表土層,所以施肥應採用撒施法,忌開溝深施,以免傷根。此外,每批幼果形成後,根外噴施0.3%硫酸鎂+0.2%硼砂+0.3%磷酸二氫鉀1次,以提高果實品質。

由於火龍果採收期長,要重施有機質肥料,氮、磷、鉀複合肥要均衡長期施用。完全使用豬、雞糞含氮量過高的肥料,使枝條較肥厚,深綠色且很脆,大風時易折斷,所結果實較大且重,品質不佳,甜度低,甚至還有酸味或鹹味。因此,開花結果期間要增施鉀肥、鎂肥和骨粉,以促進果實糖分積累,提高品質。

火龍果的氣生根很多,可以轉化為吸收根。進行擴穴改土,可逐漸擴寬根系分佈;也可綁紮牽引誘導氣生根下地。

2.摘心:當枝條長到1.3-1.4米長時摘心,促進分枝,並讓枝條自然下垂。

3.間種與人工授粉:種植火龍果時,要間種10%左右的白肉類型的火龍果。品種之間相互授粉,可以明顯提高結實率。若遇陰雨天氣,要進行人工授粉。授粉可在傍晚花開或清晨花尚未閉合前,用毛筆直接將花粉塗到雌花柱頭上。

4.修剪枝條:每年采果後剪除結過果的枝條,讓其重新發出新枝,火龍果以保證來年的產量。火龍果種植方式多種多樣,可以爬牆種植,也可以搭棚種植,但以柱式栽培最為普遍,其優點是生產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

所謂柱式栽培,就是立一根水泥柱或木柱,在柱的周圍種植3-4株火龍果苗,讓火龍果植株沿着立柱向上生長的栽培方式。種植規格雙季節柱的株行距為1.5米×2米,按每柱周圍栽4株苗計算,每667平方米可植750株。火龍果一年四季均可種植,注意不可深植,植入約3厘米深即可,初期應保持土壤濕潤。

水份管理

火龍果在溫暖濕潤、光線充足的環境下生長迅速。幼苗生長期應保持全園土壤潮濕。春夏季節應多澆水,使其根系保持旺盛生長狀態。果實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濕潤,以利果實生長。

灌溉時切忌長時間浸灌,也不要從頭到尾經常淋水。浸灌會使根系處於長期缺氧狀態而死亡,淋水會使濕度不均,而誘發紅斑(生理病變)。在陰雨連綿天氣應及時排水,以免感染病菌造成莖肉腐爛。冬季園地要控水,以增強枝條的抗寒力。

病蟲防治

一.葉子發黃(火龍果的樹葉上有紅斑,葉子也發黃,缺鐵的現象)

處理方法:

1、枝幹噴射:發病嚴重的果樹,發芽前可噴射0.3-0.5%的硫酸亞鐵溶液,或硫酸銅,硫酸亞鐵和石灰混合液(硫酸銅0.5斤、生石灰1.25斤,水160斤),可控制病害發生。

2、樹榦注射:最常用且效果好的是0.05-0.1%的硫酸亞鐵溶液。用0.05-0.1%的檸檬酸鐵溶液注射,也有一定效果。

3、金屬螯合鐵的施用:螯接金屬是由金屬離子加螯接劑而成。施用螯合鐵,可以改善土壤中某些營養元素的供應狀況。螯合鐵除土壤施用外,還可以葉面噴射0.1-0.2%整合鐵溶液,使葉色恢復。

4、土施或葉面噴施都要注意不可過量,以免產生藥害。

二.腐爛病(白絹病)

處理方法:

可以由蟲口傷造成,或由機械傷後在長期陰雨環境中形成。腐爛病可用刀具切除患部,或用刀將潰爛組織剖開引流(晴天高溫時),讓傷品自然乾燥或塗硫磷粉防治。一般設施栽培,濕度過大,易得煙煤病。應加強通風,用清水將患處清洗掉。冬季溫棚設施通常高溫乾燥,易誘發紅蜘蛛。要保持一定的濕度。如果蟲口密度大時,可用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防治。

植物文化

傳說故事

一位貧苦的阿茲特克婦女在沙漠中迷路,疼痛而呼救無門,處境十分危險,正在她陷入絕望奄奄一息,幻覺中慢慢進入另一個世界的路上……

悠悠中聽到一股上天傳來卻十分清晰有力的聲音!那聲音告訴她趕快食用身旁的植物!趕快食用身旁的植物!她艱難地伸手去摸,已睜不開眼的她卻幻覺到身旁全是盤枝錯落、蔓延無度的量天尺,在這片特別酷熱的沙漠上幾乎沒有其它植物,她幻覺中看到閃爍的紅光,那是點綴在量天尺叢中星星點點的火龍果,如一把把獵獵躍動的火苗又如一顆顆卟卟跳動的心臟在此起彼伏地呼喊和激勵着她挺住!一習小風千百萬個滿懷抱擁巨大百合花的妙齡佳麗向她跑來!

如夢如幻中,她的手觸摸到了一根吹來,她感覺到了一群群搖曳多姿的仙女和一簇簇溫莞燦爛的鮮花在眼前交替變換着,象是碧綠而肥厚的量天尺,當她神奇般使力拉扯並折斷它時,手被刺得血淋淋的了,但她沒有感覺疼痛,她似乎在被一種神奇的力量指使着,機械般地啃咬着這支肥厚的量天尺,又吃下了一顆鮮紅奪目的火龍果,……

就在這近午時分,太陽更顯毒狠的時刻,神奇的事件發生了!這位阿茲特克婦女舒醒過來了,體力快速恢復了,幾近乾裂的嘴唇魔幻般紅潤起來,並如波浪式地漸次傳遍全身,順利的走出沙漠!

火龍果的傳說從此代代相傳下來,量天尺被人們奉為神仙草,火龍果亦被稱為神仙果、仙蜜果,無論其枝條、花朵、果實還是根系都成為當地人們不可缺少的獨具葯食功能的特別作物。作為一種神聖的象徵,量天尺火龍果被世人敬重,這個傳統後來隨着歐洲殖民主義在全球的侵略擴張而傳遍了全球。火龍果在人類可食植物果實中位居上流,並蘊意吉祥、健康、富貴、長壽等人類眾多美好的理想,人們無論是拜見親友還是探望病人,隨手攜帶的果藍中央必備一隻火龍果,預示着諸多良好祈望,無論上至國家領導還是普通百姓,供奉祖先時都常離不開火龍果

文化意象

火龍果代表吉祥,如果是普通朋友直接送是一種美好的祝福。火龍果還象徵著貴族式的愛情,如果是男女朋友的話,女生送男生火龍果,是意味着「我不在乎你富貴與否」。

徐國勳|教你做菜:青椒篇

此資料由整理發佈


青椒為植物界,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茄科。和紅色辣椒統稱為辣椒。果實為漿果。別名很多,大椒、燈籠椒、柿子椒都是它的名字,因能結甜味漿果,又叫甜椒、菜椒。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特點是果實較大,辣味較淡甚至根本不辣,作蔬菜食用而不作為調味料。由於它翠綠鮮艷,新培育出來的品種還有紅、黃、紫等多種顏色,因此不但能自成一菜,還被廣泛用於配菜。青椒由原產中南美洲熱帶地區的辣椒在北美演化而來,經長期栽培馴化和人工選擇,使果實發生體積增大,果肉變厚,辣味消失和心皮及子房腔數增多等性狀變化。中國於100多年前引入,現全國各地普遍栽培,青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適合高血壓高血脂的人群食用。

烹制方法

青椒炒雞腿肉(大廚級別)糖醋青椒釀肉青椒茄子絲青椒小蝦青椒釀肉青椒肉絲–下飯快手菜洋蔥青椒炒肉青椒雞爪茭白青椒肉絲炒毛豆快手青椒皮蛋

簡介

【注音】:qīngjiāo青椒(5張)

【單詞】:greenpepper

1.四季常見蔬菜

2.大學青年教師的別稱。

3.寓意青少年教育

4.手機系統Android(安卓)形象安卓機械人由於酷似青椒,所以有人把Android(安卓)系統叫做青椒。

青椒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由原產中南美洲熱帶地區的辣椒演化而來。

荷椒13進口甜椒種子

進口甜椒種子荷椒13國內甜椒種子較多,表現突出的為進口品種荷椒13。

在山西、山東、內蒙、吉林、黑龍江等地均有大面積種植,是出口選型的優良品種。

該品種是國際甜椒種子中優秀品種,一代雜交種,中早熟,大果型品種,果實方燈籠型。連續座果率高,四心室率高。果實整齊度高,味甜,果肉厚0.8厘米左右,果橫徑10-11厘米、縱徑12-13厘米。果色較深綠,熟果轉紅色,果面光亮,單果重300-400克,最大可達600克。高產品種,高抗各種病害,適應性廣。

在國內適應性比較強,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果型大,產量高。果型方正,是市場或加工的理想品種。

形態特徵

青椒由原產中南美洲熱帶地區的辣椒在北美演化而來,青椒營養豐富,辣味較淡乃至根本不辣,作蔬菜食用而不是作為調味料。它青蔥優美,有各種變異品種,有黃色,綠色,紅色等。青椒

注意事項

青椒果肉厚而脆嫩,維生素C含量豐富。青果含水分93.9%左右、青椒(5張)碳水化合物約3.8%,紅熟果含維生素C最高可達460毫克。可涼拌、炒食、煮食、作餡、腌漬和加工制罐,制蜜餞。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溫度要求:適應溫度範圍為15~35℃,適宜的溫度範圍為25~28℃,發芽溫度28~30℃。

水分條件:喜濕潤,怕旱澇,要求土壤濕潤而不積水。

光照條件:對光照要求不嚴,光照強度要求中等,每天光照10~12小時,有利於開花結果。青椒的生長發育需要充足的營養條件,每生產1000千克青椒,需氮2千克、磷1千克、鉀1.45千克,同時還需要適量的鈣肥。對土壤的要求,以潮濕易滲水的沙壤土為好,土壤的酸鹼度以中性為宜,微酸性也可。定植前整地

定植時,要選擇晴天中午,採取大壟雙行、青椒的菜譜製作圖片(18張)內緊外松的方法定植。定植前先整地施肥,每畝施腐熟的優質農家肥5000千克、二銨15千克。要選用排灌條件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土壤,深翻20厘米,做成1.2米寬的大壟,壟間開一水溝,然後覆地膜烤地。

【田間管理】

當門椒長至3厘米大小時,結合中耕進行施肥,每畝施腐熟的大糞乾粉200千克、尿素10千克。

營養分析

1、解熱、鎮痛:辣椒辛溫,能夠通過發汗而降低體溫,並緩解肌肉疼痛,因此具有較強的解熱鎮痛作用

2、預防癌症:辣椒的有效成分辣椒素是一種抗氧化物質,它可阻止有關細胞的新陳代謝,從而終止細胞組織的癌變過程,降低癌症細胞的發生率

3、增加食慾、幫助消化:辣椒強烈的香辣味能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食慾,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

4、降脂減肥:辣椒所含的辣椒素,能夠促進脂肪的新陳代謝,防止體內脂肪積存,有利於降脂減肥防病。

挑選方法

青圓椒又名青柿子椒、菜椒、甜椒等。它的維生素C含量是番茄含量的7~15倍,在蔬菜中占首位。它特有的味道有刺激唾液分泌的作用;所含的辣椒素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防止便秘。因此,青椒成為餐桌上的常見菜肴。可是青椒該怎樣挑選呢?這裡教您三個竅門。

1、頂端的柄呈鮮綠色的才是成熟的。成熟的青圓椒外觀新鮮、厚實、明亮,肉厚;頂端的柄,也就是花萼部分是新鮮綠色的。未成熟的青椒較軟,肉薄,柄呈淡綠色。

2、有彈性的才新鮮。新鮮的青椒在輕壓下雖然也會變形,但抬起手指後,能很快彈回。不新鮮的青椒常是皺縮或疲軟的,顏色晦暗。此外,不應選肉質有損傷的青椒,否則保存時容易腐爛。

3、四個棱的肉質厚。棱是由青椒底端的凸起發育而成的。而凸起是由青椒發育過程中由「心室」決定的,生長環境好,營養充足時容易形成四個「心室」。也就是說,有四個棱的青椒,要比有三個或兩個棱的青椒肉厚,營養豐富。

青椒富含維生素C,烹制菜肴時,要注意掌握火候,應採取猛火快炒法,加熱時間不要太長,以免維生素C損失過多。

適宜人群

1.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2.眼疾患者、食管炎、胃腸炎、胃潰瘍、痔瘡患者應少吃或忌食;同時有火熱病症或陰虛火旺,肺結核病、面癱的人慎食。

3.小孩及中老年人在服用鈣片前後2小時內應盡量避免食用菠菜、青椒、香菜等含草酸較多的食物。

飲食宜忌

【宜】

青椒與苦瓜同食,可以使人體吸收的營養更全面,而且還有美容養顏,瘦身健體的效果。

青椒與空心菜同食,有降低血壓、止痛消炎的作用。

青椒與肉類同食,可以促進人體對營養的消化和吸收。

青椒與鱔魚同食,不但開胃爽口,還可以降低血糖。

【忌】

青椒與黃瓜同食,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C的吸收,降低其營養價值。

烹飪事項

1、青椒實用於炒、拌、熗做菜,如「辣子素雞丁」、「青椒炒素肉絲」、「糖醋青椒」、「青椒炒苦瓜」等。

2、維生素C不耐熱,易被粉碎,在銅器中更是云云,以是克制利用銅質餐具。

3、在切辣椒時,先將刀在冷水中蘸一下,再切就不會太辣眼睛了。

4、青椒獨特的造型與成長姿勢,使噴洒過的農藥都積聚在其凹陷的果蒂上,因此洗濯時應先去蒂。

5、用醬油會使菜色變暗,味道也不會清香。

6、用急火快炒,可使青椒保持原有的色味。

7、選擇大而豐富的青椒,剖開、去子,將5%的純鹼水加熱到九十度左右,然後把青椒放入浸泡3-4分鐘,撈出晾乾,不但顏色得以保持,味道也會很好。

8、青椒不宜一次吃得過多,保舉量為每餐60克。

烹飪方法

青椒炒魷魚

材料:青椒、魷魚、蒜、姜、鹽、料酒、生抽、耗油、巴馬火麻油

步驟

1、將準備好的青椒切好

2、魷魚切好,過一遍熱水盛出待用

3、起鍋,倒入火麻油,熱後將蒜、姜倒入

4、爆香後,將魷魚倒入翻炒,加入兩滴料酒

5、翻炒2分鐘左右,魷魚熟了盛出來

6、起鍋,倒入火麻油,然後將切好的青椒倒入翻炒

7、翻炒至青椒變軟,再將魷魚倒入一起翻炒

8、1分鐘左右,加入鹽、生抽、蚝油調位即可出鍋

小貼士:魷魚會有腥味,所以先用熱水過一遍,再用火麻油爆香蒜和姜,這樣能更好地去掉腥味。

豆豉青椒

豆鼓青椒【原料】青椒150克、豆豉25克。

【調料】植物油、鹽、白糖、醋、薑末各適量。

【做法】

1.將青椒洗凈,去蒂除籽,放入鍋中煸至外皮起鼓泡,用勺子壓扁,盛出。

2.鍋內留底油燒熱,倒入煸好的青椒,加入豆豉、鹽、白糖、薑末稍炒,淋上醋即可。

【小貼士】將青椒剁成蓉,加調料調和成汁,多用於拌葷食原料,如椒味裡脊、椒味雞脯、椒味魚條等。

【營養師分析】這道菜能祛風健胃、補充維生素c。

青椒番茄炒蛋

【原料】西紅柿,青椒,雞蛋

【調料】花生油,蒜,鹽

具體做法

1:分別將西紅柿、青椒洗凈切塊

2:將雞蛋炒熟,蒜切小片

3:底鍋熱油,爆蒜香,然後倒入西紅柿炒至粘軟

4:放入青椒稍炒片刻,再倒入炒好的雞蛋

5:出鍋前加鹽即可

【營養師分析】辣椒含有辣椒素有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的作用,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番茄紅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爽口、開胃、營養好,蛋的營養那更是相當豐富,家家戶戶必備,加在一起能增強人的體力,緩解因工作、生活壓力造成的疲勞,而且營養豐富,是不錯的美味佳肴。

青椒炒茄絲

【原料】:茄子1個、青椒3個。

【步驟】:

1、茄子洗凈切絲,用鹽水浸泡待用,青椒切絲。

2、鍋內油燒熱,將茄絲瀝干水分後放入煸炒至軟盛出。

3、將青椒絲放入加少許鹽煸炒一會兒,加入茄絲炒勻。

4、最後加適量的鹽調味,出鍋裝盤即成。茄子切好後放入鹽水中浸泡可防止變色及減少吸油的量;做茄子放油要比平常炒菜多些,但切成絲的茄子沒有切塊的茄子那麼吸油。

青椒馬鈴薯絲

【原料】:青椒6個、馬鈴薯絲150g

【調料】:油1大匙、鹽、陳醋、胡椒少量。

【做法】:

1)青椒去籽切成絲;

2)鍋中放入油,加熱後下2)的馬鈴薯絲炒至金色,

3)在加入的青椒絲、陳醋炒勻即可。

青椒炒皮蛋

【原料】:皮蛋3枚、青椒1個、大蔥一小段、鹽1/4茶匙、油2湯匙。

【做法】:

1、皮蛋去殼切小塊,青椒和大蔥切片;

2、鍋中油至7成熱後,將皮蛋先下鍋過油2分鐘左右後撈出備用;

3、用鍋中留的底油爆香大蔥片,下青椒翻炒至7成熟時,下過油的皮蛋翻炒均勻加鹽即可。

虎皮青椒

【原料】:青椒10個、精鹽3克、醋15克、味精2克、色拉油50克、約耗75克。

【製法】:

1、青椒去蒂洗凈,放入七成熱的油鍋中炸至上色且呈虎皮斑,撈出瀝油。

2、鍋留底油,下入炸好的青椒,調入精鹽、醋、味精等炒勻,起鍋裝盤即成。

【特點】:色澤美觀,軟嫩酸辣。

【其它做法】:

(1)干扁法:

虎皮青椒的做法,最重要的是,上鍋後不放油,燒熱鍋直接把青椒放入鍋內干燒,一邊煎一邊用鏟子壓住青椒,壓破了也問題不大,讓青椒表皮出現焦點,虎皮出來,再加入調料。調料看準備情況,不一定樣樣齊全,醬油,醋,料酒,糖,雞精,鹽足矣。再燒一會兒就可以了。甜辣適中

(2)油炸法:

大廚虎皮青椒的做法是將滿鍋的油煮沸,將整個的青椒泡油炸後瀝出,再加進調料入味而成。

家常虎皮椒則容易得多,將青椒直接入鍋,干炒之下,其表皮漸漸起皺。加入色拉油後,冷油遇到熱鍋迅速被青椒吸收,青椒的果肉收縮,表皮膨脹皺紋劇增,形如虎皮,故而得名。配料也簡單,澱粉化水,加醬油、蒜末,也可依據個人口味配以白糖、豆瓣、芝麻之類,勾芡後入味,一切即可大功告成。

(3)豆豉虎皮:

選鮮嫩肉厚大角青椒,去芯,不加油先把鍋燒上3分鐘,再小火放入青椒反覆煸炒到皮快乾且斑點密布,起鍋,洗鍋,然後放油,燒沸,將青椒再投入,放豆豉醬,略燜片刻,直到將青椒燜至微蔫。最後裝碗,放味精、醬油少許,醋適量,攪拌即可。

(4)先扁後煎:

還有虎皮青椒的做法是選取市場上青椒中個頭中等的新鮮貨。洗乾淨後用手去蒂去籽,稍微去多一點,以便入味,洗凈、瀝干水份。燒熱炒鍋,燒到鍋要紅不紅的時候(至少3分鐘),放入青椒反覆煸炒到皮快乾、至青椒轉色,外皮泛白但是要保持青椒的完整。起鍋、洗鍋。炒鍋放油少許(也可用家裡各種炸東西剩的油)把青椒逐個放入炸半分鐘,迅速撈起備用。炒鍋重新放少量乾淨的色拉油,稍微熱時放入蒜粒姜粒各拇指大一點,白酒10來滴、鹽適量,醋4勺、醬油2勺,白糖4勺。大火炒2分鐘後加入青椒和味精適量,起鍋裝盤。

(5)家常虎皮:

做菜椒和辣椒一般都可用虎皮青椒的做法:先在鍋中放油,把菜椒和辣椒煎透,再放入白糖、老抽、生抽、蚝油翻炒入味即可。

干煸青椒雞塊

【原料】:6隻大雞腿、1小盒小青椒、1小塊姜,切片、3瓣蒜,切片、1小把花椒、油和鹽適量。

【腌雞料】:2茶勺鹽、3茶勺醬油、2茶勺白糖、1茶勺姜粉、2茶勺料酒。

【做法】:

1、雞腿斬成小塊,加入腌雞料腌兩個小時以上入味。

2、大鐵鍋燒熱,放平時炒菜兩倍的油,大火煸炒雞塊到干香為止,約15分鐘。煸炒雞塊的過程中加入薑片,蒜片和花椒。

3、把青椒切小段,去掉辣椒籽兒。然後在另外一口鍋內,下油,用中小火煸炒青椒,加點兒鹽,一直煸炒到青椒表皮微微發皺,然後把炒好的雞塊倒入煸炒好的青椒里一起煸炒幾分鐘

青椒肉絲

1.肉絲買的時候叫賣肉師傅幫我切好的。回來洗乾淨,然後加一匙豆瓣醬,這是重點。然後加點醬油,澱粉,少些油,然後抓一下,腌制15分鐘。

2.肉用豆瓣醬腌制出來,味道比較香。青椒洗乾淨,切絲。

3.鍋中底油,油熱加入薑絲爆香一下,倒入腌制好的肉絲,大火翻炒2到3分鐘可以先盛起來。

4.然後把鍋洗一下,在加點油,油熱倒入青椒煸炒1分鐘。倒入待用的肉絲,加鹽一起翻炒2分,然後加雞精起鍋,就做好了。

青椒塞肉

製作食材:青椒200克,豬肉糜150克

色拉油2湯匙,料酒1湯匙,醬油半湯匙,澱粉2茶匙,鹽、味精各1茶匙,蔥末、薑末適量。

製作方法:

肉糜中加入鹽,雞精,料酒,蔥拌和待用.  2.青椒洗凈去蒂挖籽洗凈.  3.把肉糜塞肉青椒內待用.  4.開油鍋放少許油把準備好的青椒放入煸炒一到兩分鐘,然後加醬油加水並加少許糖,水以蓋過青椒為好,待大火燒開轉小火慢慢燒,等湯汁變少時加入雞精盛盤即可實用.

青椒炒攸縣香乾

食材:攸縣香乾4塊、青尖椒4個、紅辣椒2個,大蒜籽4粒,薑末1茶匙,鮮味醬油1湯匙,蚝油1/3湯匙,水澱粉1湯匙,菜籽油2.5湯匙,香蔥2根,鹽適量。

做法:

1、青紅尖椒椒洗凈切成圈,香蔥切成段,大蒜切成末。

2、攸縣香乾切成稍厚的片。

3、鍋內放水,加少許鹽,放香乾煮5至8分鐘後撈出瀝干水分。

4、鍋內放菜籽油,溫火油熱後加姜蒜炒香。

5、放入青紅尖椒,加適量鹽炒香辣椒。

6、加香乾,同時轉大火,調入醬油炒均勻入味。

7、勾水澱粉炒勻,放入香蔥段翻炒幾下即可。

青椒炒茄子青椒炒茄子

食材:青椒、茄子、大蒜、鹽、雞精、油

tulaoshi做法:

1、青椒、茄子切絲,大蒜頭放入油鍋里爆香。

2、放入青椒絲,大火炒,然後等一會兒放入茄子絲。

3、繼續大火炒等茄絲軟了,放入鹽和少許雞精,炒勻。

4、最後出鍋裝盤就完成了。

青椒炒鴨肉

食材:青椒、鴨肉、醬油、料酒、胡椒粉、鹽、澱粉、油、蒜、薑絲

tulaoshi做法:

1、將鴨腿肉片下來切成條,將切好的鴨肉,加入醬油、料酒、白鬍椒粉、少許鹽、澱粉拌勻腌制大概20分鐘左右。青椒洗凈切塊備用。

2、炒鍋內放油(鴨肉本身會出很多油,油放少一點),將油燒熱,放入花椒和蒜片、薑絲炒香。放入腌制好的鴨肉絲滑炒。

3、待鴨肉炒至8、9成熟,放入青椒,翻炒均勻至菜斷生,然後放鹽調味後,即可出鍋。

4、鴨肉不僅富含蛋白質,而且由於其屬水禽,還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濕的作用,應該為夏季飲食的首選食材。

5、今天上一道非常家常的小炒——青椒炒鴨肉,青椒最好選用稍微辣、皮薄的那種,做出來後口感好,味道足,很下飯。

食療作用

辣椒味辛、性熱,入心、脾經。

有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的功效。

主治寒滯腹痛,嘔吐、瀉痢,凍瘡,脾胃虛寒,傷風感冒等症。

青椒能增強人的體力,緩解因工作、生活壓力造成的疲勞。其特有的味道和所含的辣椒素有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的作用,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它還可以防治壞血病,對牙齦出血、貧血、血管脆弱有輔助治療作用。一般人都會感覺到,吃了帶有辛味的青椒之後,會心跳動加速、皮膚血管擴張,令人覺得熱乎乎的,所以中醫對它的看法和辣椒一樣,有溫中下氣、散寒除濕的說法。

備註

青椒營養豐富,是群眾一年四季所喜歡的蔬菜之一。為使城鄉居民在淡季吃到新鮮的青椒,近幾年本地區進行春大棚青椒秋延後栽培,即通過剪枝和定向田間管理達到一次春播種、育苗和定植栽培出現兩次產椒高峰。第一次出現在早春;第二次出現在晚秋。

徐國勳|教你做菜:黃瓜篇

此資料由整理發佈


黃瓜(學名:CucumissativusL.)葫蘆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莖、枝伸長,有棱溝,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鬚細。葉柄稍粗糙,有糙硬毛;葉片寬卵狀心形,膜質,裂片三角形,有齒。雌雄同株。雄花:常數朵在葉腋簇生;花梗纖細,被微柔毛;花冠黃白色,花冠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雌花:單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壯,被柔毛;子房粗糙。果實長圓形或圓柱形,熟時黃綠色,表面粗糙。種子小,狹卵形,白色,無邊緣,兩端近急尖。花果期夏季。中國各地普遍栽培,且許多地區均有溫室或塑料大棚栽培;現廣泛種植於溫帶和熱帶地區。黃瓜為中國各地夏季主要菜蔬之一。莖藤藥用,能消炎、祛痰、鎮痙。(概述圖片來源:)

烹制方法

涼拌黃瓜響油黃瓜腐竹木耳黃瓜炒黃瓜蝦仁壽司卷超快手的涼拌千張黃瓜胡蘿蔔絲茄子炒黃瓜黃瓜竹輪黃瓜饅頭—黃瓜汁金針菇拌黃瓜黃瓜釀肉

形態特性

老黃瓜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莖、枝伸長,有棱溝,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鬚細,不分歧,具白色柔毛。

葉柄稍粗糙,有糙硬毛,長10-16(-20)厘米;葉片寬卵狀心形,膜質,長、寬均7-20厘米,兩面甚粗糙,被糙硬毛,3-5個角或淺裂,裂片三角形,有齒,有時邊緣有緣毛,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彎缺半圓形,寬2-3厘米,深2-2.5厘米,有時基部向後靠合。

雌雄同株。雄花:常數朵在葉腋簇生;花梗纖細,長0.5-1.5厘米,被微柔毛;花萼筒狹鍾狀或近圓筒狀,長8-10毫米,密被白色的長柔毛,花萼裂片鑽形,開展,與花萼筒近等長;花冠黃白色,長約2厘米,花冠裂片長圓狀披針形,急尖;雄蕊3,花絲近無,花藥長3-4毫米,葯隔伸出,長約1毫米。雌花:單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壯,被柔毛,長1-2厘米;子房紡錘形,粗糙,有小刺狀突起。

果實長圓形或圓柱形,長10-30(-50)厘米,熟時黃綠色,表面粗糙,有具刺尖的瘤狀突起,極稀近於平滑。種子小,狹卵形,白色,無邊緣,兩端近急尖,長約5-10毫米。花果期夏季。

分佈範圍

中國各地普遍栽培;現廣泛種植於溫帶和熱帶地區。

黃瓜分佈圖

主要變種

西南野黃瓜(變種)

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果實較小,長圓形或近球形,長5-6厘米,徑4-5厘米,外面平滑,無瘤狀突起。

產中國雲南、貴州和廣西。常生於海拔700-2000米的山坡、林下、路旁及灌叢中。印度東北部、尼泊爾、緬甸、泰國也有。

品種分類

根據黃瓜的分佈區域及其生態學性狀分下列類型:

南亞型

分佈於南亞各地。莖葉粗大,易分枝,果實大,單果重1-5千克,果短圓筒或長圓筒形皮色淺,瘤稀,刺黑或白色。皮厚,味淡。喜濕熱,嚴格要求短日照。地方品種群很多,如錫金黃瓜、中國版納黃瓜及昭通大黃瓜等。

華南型

分佈在中國長江以南及日本各地。莖葉較繁茂,耐濕、熱,為短日性植物,果實較小,瘤稀,多黑刺。嫩果綠、綠白、黃白色,味淡;熟果黃褐色,有網紋。代表品種有昆明早黃瓜、廣州二青、上海楊行、武漢青魚膽、重慶大白及日本的青長、相模半白等。

華北型

分佈於中國黃河流域以北及朝鮮、日本等地。植株生長勢均中等,喜土壤濕潤、天氣晴朗的自然條件,對日照長短的反應不敏感。嫩果棍棒狀,綠色,瘤密,多白刺。熟果黃白色,無網紋。代表品種有山東新泰密刺、北京大刺瓜、唐山秋瓜、北京絲瓜青以及雜交種中農1101、津研1-7號、津雜1號、津雜2號、魯春32等。

歐美型

分佈於歐洲及北美洲各地。莖葉繁茂,果實圓筒形,中等大小,瘤稀,白刺,味清淡,熟果淺黃或黃褐色,有東歐、北歐、北美等品種群。

歐美溫室黃瓜分佈於英國、荷蘭。莖葉繁茂,耐低溫弱光,果面光滑,淺綠色,果長達1250px以上。有英國溫室黃瓜、荷蘭溫室黃瓜等。

小型黃瓜

分佈於亞洲及歐美各地。植株較矮小,分枝性強。多花多果。代表品種有揚州長乳黃瓜等。

生長習性

溫度:黃瓜喜溫暖,不耐寒冷。生育適溫為10-32℃。一般白天25-32℃,夜間15-18℃生長最好;最適宜地溫為20-25℃,最低為15℃左右。最適宜的晝夜溫差10-15℃。黃瓜高溫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現高溫障礙,低溫-2-0℃凍死,如果低溫煉苗可承受3℃的低溫。

光照:華北型品種對日照的長短要求不嚴格,已成為日照中性植物,其光飽和點為5.5萬勒克斯,光補償點為1500勒克斯,多數品種在8-11小時的短日照條件下,生長良好。

水分:黃瓜產量高,需水量大。適宜土壤濕度為60-90%,幼苗期水分不宜過多,土壤濕度60-70%,結果期必須供給充足的水分,土壤濕度80-90%。黃瓜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60-90%,空氣相對濕度過大很容易發病,造成減產。

土壤:黃瓜喜濕而不耐澇、喜肥而不耐肥,宜選擇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土壤。一般喜歡pH5.5-7.2之間的土壤,但以pH值為6.5最好。

繁殖方式

種子

苗床準備:採用營養缽裝營養土培育砧木苗,營養土的配製比例是:肥沃園土6份、腐熟的馬糞和圈肥4份,每立方米配合土中再加入腐熟搗細的糞干或雞糞15-25公斤、過磷酸鈣0.5-1公斤、草木灰5-10公斤,充分拌勻後即可。接穗苗用育苗盤裝營養土培育(靠接時砧木苗也可在育苗盤中培育),所用營養土為大田土和砂土各半混合,每立方米營養土加3公斤氮磷鉀複合肥。

播種:⑴播種期:嫁接方法主要是插接法和靠接法,在黃瓜適播期內,砧木(黑籽南瓜等)的播期為:靠接法較黃瓜晚播5-7天;插接法比黃瓜早播4-5天。⑵黃瓜種子催芽:選用飽滿的種子,用30℃水浸泡4小時後催芽。也可用100倍福爾馬林溶液浸泡種子10-20分鐘,洗凈後清水浸種3-4小時,然後於25-30℃條件下催芽,1天可出芽。⑶黑籽南瓜種子的處理。將種子投入70-80℃熱水中,來回傾倒,當水溫降至30℃時,搓洗掉種皮上的黏液,再於30℃溫水中浸泡10-12小時,撈出瀝凈水分,在25-30℃下催芽,1-2天可出芽。

接前管理:經催芽當70%以上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播種後覆蓋地膜。苗出土前床溫保持白天25-30℃,夜間16-20℃,地溫20-25℃。幼苗出土時,揭去床面地膜。苗出齊後在床內撒0.3厘米厚半乾的細土。幼苗出土後至第1片真葉展開,白天苗床氣溫24-28℃,夜間15-17℃,地溫16-18℃。

嫁接

嫁接場所要溫暖、潮濕。嫁接方法為靠接法和插接法。嫁接前將竹籤、刀片和手等在70%的酒精中消毒後即可嫁接。

插接法:黃瓜幼苗子葉展開,砧木南瓜幼苗第1片真葉至5分硬幣大小時為嫁接適期。操作時,竹籤粗0.2-0.3厘米,先端削尖。將竹籤的先端緊貼砧木一子葉基部的內側,向另一子葉的下方斜插,插入深度為0.5厘米左右,不可穿破砧木表皮。用刀片從黃瓜子葉下約0.5厘米處入刀,在相對的兩側面切一刀,切面長0.5-0.7厘米,刀口要平滑。接穗削好後,即將竹籤從砧木中拔出,並插入接穗,插入的深度以削口與砧木插孔平為度。

靠接法:黃瓜第1片真葉開始展開,砧木南瓜子葉完全展開為嫁接適期。將砧木苗和接穗苗從育苗盤中仔細挖出,先用刀片切掉南瓜苗兩子葉間的生長點,在子葉下方與子葉着生方向垂直的一面上,呈35-40度角向下斜切一刀,深達胚軸直徑2/3處,切口長約1厘米。黃瓜苗在子葉下1厘米處,呈25-30度角向上斜切一刀,深達胚軸直徑的1/2至2/3處,切口長約1厘米。將黃瓜與南瓜的切口準確、迅速地插在一起,並用塑料夾夾牢固。嫁接後的姿勢是南瓜子葉抱着接穗黃瓜子葉。二者一上一下重疊在一起。嫁接後將嫁接苗栽入營養缽中。

嫁接後管理:邊嫁接邊將栽入苗缽的嫁接苗整齊地排入苗床中,最後扣好小拱棚,白天蓋草苫遮陽。嫁接後苗床3天內不通風,床溫白天保持25-28℃,夜間18-20℃;濕度保持90-95%。3天後視苗情(以不萎蔫為度)短時間少量通風,以後逐漸加大通風。1周後接口癒合,即可逐漸揭去草苫,並開始大通風。床溫指標為白天20-25℃,夜間12-15℃。若床溫低於12℃應加蓋草苫。育苗期視苗情澆1-2次水。

栽培技術

露地

整地

整地、施肥腐熟的有機肥5立方米,過磷酸鈣25-30公斤或磷酸二銨10-15公斤(過磷酸鈣5-5公斤每立方米,磷酸二銨2-3每立方米)。定植前翻耕作畦,畦寬1.2米,高15厘米以上,並地膜覆蓋。

定植

定植期的確定:在確保定植後不受凍的前提下儘早定植,承德地區一般在4月末五月初定植。溫度指標要求:最低夜溫高於5℃,0-10厘米處土壤溫度高於12℃。秋露地黃瓜採用直播的方法。

定植密度:4000-4500株/畝,大小行定植,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80厘米,株距25-30厘米,用暗水法定植。

管理

插架。定植後及早插架,防風抽苗,插架可採用花架或人字形架,距離根部8-10厘米左右。

綁蔓。採用「8」字方法綁蔓,防治磨傷莖蔓和莖蔓下垂。每2-3節綁一次,應在下午進行,上午莖蔓易折斷,綁蔓的鬆緊度應抑強扶弱,對於生長勢強的植株適當綁得緊一點,並使生長點高矮一致。

整枝與掐尖。主蔓結瓜的應去掉所有的側枝,側蔓結瓜的在結瓜後留一至兩片葉掐尖,並打掉所有的卷鬚。當莖超過架頭時要及時掐尖,促進下部瓜的生長,也可以採取扭尖的方法抑制上部生長。

肥水管理。及時澆水與中耕,水量多少及次數依天氣、生育期而定。緩苗水在植後5-7天澆;坐瓜前控水、中耕、蹲苗;根瓜長10-12厘米時澆催瓜水;結果期澆水每5-7天澆一次。追肥的原則是前輕後重、少量多次,催瓜肥在根瓜坐住後追施,盛瓜肥在根瓜採收後進行。提倡使用有機肥追肥。

大棚

整地

提早扣棚、烤地,定植前20-30天扣蓋棚膜,舊棚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磷酸三鈉或次氯酸鈉噴立柱和棚膜,也可用百菌清等煙劑進行熏蒸。化凍後及時翻耕土地並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高畦栽培並覆蓋地膜。

定植  在確保幼苗不受凍害的前提下儘早定植,棚內10厘米地溫大於12℃,最低夜溫不低於5℃。適度密植,每畝4000株左右,要適度淺栽。

管理

溫度管理:早春栽培的黃瓜前期主要是保溫防寒,一般緩苗期前不放風加強夜間防寒,緩苗大約需要7天左右,採取各種措施提高夜溫促進緩苗。緩苗後到根瓜坐瓜階段大約20天,要適當控制溫度,白天20-25℃,夜間12-16℃,防治徒長。盛果期要適當控溫白天25-30℃,夜間16-18℃。

肥水管理及中耕:早春栽培地溫較低,定植水要適當的小,緩苗後澆緩苗水,澆水後進行中耕,並進行蹲苗。採收根瓜後進行澆水,以後每隔5天澆水一次,澆水最好在晴天早上進行,夏季暴雨忽晴後要澆一次水。澆水後及時通風降低棚內空氣濕度。  定植至根瓜採收可追肥1-2次,結瓜盛期7-10天一次。磷酸二銨和硝酸銨交替使用,也可用沖施肥隨澆水沖施。

吊蔓及整枝:黃瓜長到5節時及時吊秧或插架,以後每2-3天繞秧或綁秧一次,並及時去除所有的側枝和卷鬚,瓜秧接近棚膜時掐尖或把尖扭一下。及時打掉下部的病老葉。

溫室

定植前的準備

覆蓋棚膜及棚室消毒,定植前一個月把棚膜覆蓋好,並進行棚室消毒,消毒可使用敵敵畏200毫升,加入硫磺1.5-2公斤,與鋸末混勻點燃,悶棚1-2天,可有效地殺死棚內的病蟲卵。對於根結線蟲較厲害的的棚室,還可以畝施石灰氮80公斤,充分混勻。

整地與施基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畝施充分腐熟好的有機肥10000公斤,深翻40厘米混勻。也可以連年施入發酵腐爛的碎草、麥秸、稻殼等有機物。最好的措施就是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既可有效提高地溫,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環境,又可減輕病害發生,改善產品品質,而且增產效果突出。

做床與覆地膜:冬季溫室栽培黃瓜應起高床,並採取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法,床寬1.2米,高15厘米左右,並採取地膜覆蓋。也可以先定植後覆膜。

定植期的確定:冬春茬黃瓜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定植。

定植方法、密度:每畝栽培3500株左右。定植苗要嚴格篩選,剔除病苗、弱苗及嫁接不合格的苗,按28-30厘米株距開好定植穴,將苗植入穴內,澆好水,然後覆地膜。

定植後的管理

前期管理:從定植到瓜條開始採收,這段時間的管理稱為前期管理,前期管理的中心是以促根控秧為主。這個時期的氣溫和光照雖已明顯降低,但還未到達最低點。要充分利用這個時期有利氣候條件,加強管理,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植株對低溫、弱光及特殊天氣的適應能力。前期管理的技術水平高低,對中後期的植株生長、抗病、耐寒能力以及產量有重要的影響。

澆好前三水:先要澆好定植水,防止土坨和周圍土壤分層,影響緩苗。在定植後10-15天,澆好緩苗水,這一水要澆足澆透,從畦中間的暗溝澆入,水位要頂到定植孔。根瓜採收後晴天上午澆第三水,也叫催瓜水。

促根控秧:定植後一周內為促進緩苗,白天25-32℃,夜間15-17℃。緩苗後要加大放風量,晴天中午最高不超過30℃,夜間15-12℃,早晨揭簾前維持在10℃即可,加大晝夜溫差,控制地上部的生長。若溫度管理偏高,植株長勢過旺,到最嚴寒的1、2月份抵禦低溫寒流的能力下降,同時葉片過大,地面嚴重遮陰,也會影響地溫的升高及根系的發育。

植株吊蔓與調整:當植株長到6-7片葉後開始甩蔓時,及時拉線吊蔓。隨着莖蔓的生長,莖蔓往吊繩上纏繞,以後每2-3天一次。

中期管理:從根瓜採收至3月上旬的管理稱之為中期管理,這段時間在冬茬黃瓜生產中溫度最低,光照最弱的時候,是管理的難的時候,同時也是產量產值形成的高峰。

溫度管理:此時期溫度管理是核心,白天要儘可能延長光照時間,在不影響室內溫度的前提下草簾盡量早揭晚蓋,並實行四段變溫管理,上午8:00-13:00,溫度控制在25-32℃之間,超過32℃時開始放風。下午13:00-15:30光合能力明顯下降,溫度維持在20-30℃之間,蓋簾後室內氣溫下降平緩,前半夜溫度維持在20-15℃,後半夜12-10℃,即有利於養分輸送,又能抑制呼吸消耗。地溫應保持在15℃以上。進入2月中下旬,隨着氣溫的增高,日照時數的增長和光照強度的增加,植株製造的養分增多,夜間的溫度也應提高,前半夜22-16℃,後半夜15-12℃,有利於養分的輸送和瓜條生長。

濕度管理:由於冬季氣溫低,室內放風量小,極易形成高濕環境,發生各種病害,針對這一特點,應實行低溫、低濕的管理措施。白天空氣濕度控制在60-80%,夜間維持在85-90%之間,早晨葉片盡量不結水滴。應盡量減少澆水次數,不旱不澆水,水後要大放風,用藥時盡量選擇煙霧劑和粉塵。

追肥:隨着采瓜量的增加,及時補充養分。根據採收量和植株表現,確定追肥的品種和數量,一般在第四水開始隨水追肥,如果葉片、瓜條顏色較深,追肥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並注意鈣鎂和其他微量元素的補充。施用時先將肥料溶解隨水追肥。若植株顏色較淺,葉片較大,則以追磷鉀肥為主。追肥量應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則,避免一次追肥量過大。3月份以後,可結合澆水追施稀糞和沼液沼渣,但要注意必須充分腐熟發酵。

落蔓摘葉:隨着植株的生長和瓜條的陸續採收,生長點接近屋面時要採取落蔓。方法是,在落蔓的上方把拴在鐵線上的塑料繩解開,使黃瓜生長點下落至合適的高度後再重新拴好,落蔓前將下部的老葉、病葉及時摘掉,可減少養分消耗,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避免病害傳播。

加強水肥管理,延長採收期:進入4月以後,為防止植株衰老、脫肥,盡量延長採收期,此時應注意加強肥水的管理,一般5-7天澆一次水,7-10天追一次肥,並確保沖施肥的質量。若出現花打頂,呈萎縮狀時,可採取悶尖摘心,促生回頭瓜。為提高瓜條的商品率,應及時疏掉彎瓜、病瓜和多餘的小瓜。採收一定要及時,不可延遲採收而影響瓜條的商品率及總產量。

特殊天氣的管理:在遇寒流、陰雪、連陰天的特殊惡劣天氣的情況下,要實施特殊的管理措施,以減少或避免災害性天氣給生產造成損失。在強寒流到來時,嚴密防寒保溫,增加紙被,草簾等覆蓋物,室內採取臨時加溫,生火爐、點燈泡等措施下雪時要及時清掃,防止棚面積雪而增加骨架負荷過重導致溫室骨架倒塌。連陰天時及早採收瓜條,減少瓜條對養分的消耗,在不明顯影響室內溫度下降的情況下,盡量揭開草簾爭取一定時間的散射光。天氣驟晴後進行葉面追肥,以迅速補充養分和增加棚內濕度,若葉片出現嚴重萎蔫時,可適當進行臨時回苫。

採收

黃瓜適於早采,單瓜重前期100-150克,中後期150-250克,尤其根瓜必須早采,使上部的瓜和蔓同時生長。前期連陰天應當及時早采,防治植株早衰或得病。

病蟲防治

霜霉病

屬真菌性病害,其發病部位在黃瓜中上部葉片,在田間觀察時應掌握以下要點,每日上午8時左右,看葉背面是否有水浸狀、多角形病斑、病斑上是否有灰霉層,若具備這三點可確診為霜霉病。適宜發病環境是溫度16℃-22℃,相對濕度在83%以上。該病病菌有兩怕,即怕乾燥、怕高溫。乾燥時病菌3-5天自然死亡。在棚內濕度較大的情況下可以把溫度控制到45℃2小時,在噴施適當的藥劑防治,很容易的控制此病。

藥劑防治:可選用安克、普力克、滅克、霜脲錳鋅、抑快凈、金雷多米爾和阿米西達。另外,在防治霜霉病時,要注意細菌性角斑病的同時發生,可以在防治霜霉病的藥劑中,加入防治細菌性角斑病的藥劑。

灰霉病

癥狀:可為害瓜、葉片和莖蔓。為害瓜條多先侵染敗落的花,使花腐爛,長出淡灰褐色的霉層後,再進一步侵染到幼瓜,被害小瓜迅速變軟,萎縮腐爛,其上密生灰白色霉層。葉片發病多為圓形、近圓形至不規則病斑,直徑20-50毫米,病斑邊緣明顯,表面呈淺紅褐色,生有少量灰霉。莖蔓受害引起局部腐爛,嚴重時病莖折斷,整株死亡。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溫室內本病常在入冬後濕度大、放風不及時且溫度低時開始發生。溫度20℃左右,陰天光照不足,相對濕度在90%以上,結露時間長,是灰霉病發生蔓延的重要條件。若溫度高於30℃,相對濕度在90%以下,病害則停止蔓延。

藥劑防治:保護地內發病初期可選用10%的速克靈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每次每畝250克,熏3-4小時。也可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1500倍液,或2.5%適樂適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利霉康500倍液,或25%阿西米達懸浮劑1500倍液。每6-7天用藥一次,連續防治3-4次,要求葯要噴到花及幼瓜上。在始花期沾花時加入0.1%用量的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或25%適樂時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沾花或噴花效果明顯。

白粉病

癥狀:先在下部葉片正面或背面長出小圓形白粉狀霉斑,逐漸合并圖冊(2張)擴大,厚密,不久連成一片。發病後期整個葉片布滿白粉,後變灰白色,最後葉片呈黃褐色乾枯。莖和葉柄上也產生與葉片類似病斑,密生白粉霉斑。在秋天,有時在病班上產生黃褐色小粒點,後變黑色。此病在葉片布滿白粉,發病初期霉層下部表皮仍保持綠色,與其它葉部病害容易區別。此病的適宜溫度條件是20-25℃,適宜相對濕度是35-45%。所以,白粉菌對溫、濕度的要求是,不冷不熱、不幹不濕。幼嫩、徒長的植株易感此病。

防治方法:白粉菌對「硫」特別敏感,在定植前按每畝用硫磺粉1.8公斤加鋸末或其他助燃劑點燃熏蒸,密閉熏悶一晝夜,可殺死白粉菌,隔3天再熏悶一次,然後播種或定植。在黃瓜生長期間,硫磺粉可減量一半,時間減為一夜即可,隔5-7天再熏閃一次,效果良好。當田間發生中心病株時,要及時噴葯防治,可選用20%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達克寧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10%世高2500倍液,或2%加收米400倍液等,每隔5-7天噴一次,並農藥的交替使用。在噴葯時,不要忽略對地面的噴撒。

病毒病

癥狀:黃瓜病毒病主要危害葉和瓜。苗期、成株期均能發生。幼苗期發病子葉變黃枯萎,幼葉濃綠與淡綠相間呈花葉狀。成株期發病植株矮小,節間短而粗,葉片明顯皺縮增厚,新葉呈黃綠相間花葉,病葉嚴重時反卷,病株下部老葉逐漸枯黃。瓜條發病後停止生長,表面呈深淺綠相間的花斑。嚴重時瓜表面凹凸不平或畸形,發病重的植株,節間縮短,簇生小葉,不結瓜,導致萎縮枯死。主要靠蚜蟲、飛虱、田間操作傳播。在高溫、乾旱、日照強的條件下發病重。缺水、缺肥、管理粗放、蚜蟲多時發病重。

防治方法:育苗時用遮陽網降溫、遮光,遠離帶病作物。移栽後立即用「天達2116」1000倍液+天達裕豐1000倍液噴霧和灌根,促苗防病。發病初期可用20%毒剋星500倍液或20%病毒A500液噴霧,每7天一次。

細菌角斑病

癥狀:幼苗期子葉上產生圓形或卵圓形水浸狀病斑稍凹陷,後變褐色於枯。成株期葉片上初生針頭大小水浸狀斑點,病斑擴大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黃褐色,濕度大時,葉背面病斑上產生乳白色黏液,干後形成一層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狀物,病斑後期質脆,易穿孔。莖、葉柄及幼瓜條上病斑水浸狀,近圓形至橢圓形,後呈淡灰色,病斑常開裂,潮濕時瓜條上病部溢出菌膿,病斑向瓜條內部擴展,沿維管束的果肉變色,一直延伸到種子,引起種子帶菌。病瓜後期腐爛,有臭味,幼瓜被害後常腐爛、早落。土壤中的病菌通過灌水、風雨、氣流、昆蟲及農事作業在田間傳播蔓延。病菌由氣孔、傷口、水孔侵入寄主。發病的適宜溫度18一26℃,相對濕度75%以上,濕度愈大,病害愈重,暴風雨過後病害易流行。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重茬,氮肥過多,鉀肥不足,種植過密的地塊,病害均較重。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新植黴素5000倍液,或30%琥膠肥酸銅(DT殺菌刑)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以上藥劑可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4次。銅製劑使用過多易引起藥害,一般不超過3次。噴葯須仔細周到地噴到葉片正面和背面,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根結線蟲

癥狀:主要為害根部。根受害後發育不良,側根多,並在根端部形成球形或圓錐形大小不等的瘤狀物,有時串生,初為白色、質軟,後變為褐色至暗褐色,表面有時龜裂。被害株地上部分發育不良,葉色黃,天早時萎蔫枯死,易誤認為是枯萎病株。根結線蟲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5-30℃,27℃時繁殖一代需25-30天,幼蟲在10℃時停止活動,55℃經10分鐘死亡。線蟲多在20厘米深土層內活動,以3-10厘米土層內最多。線蟲靠土壤、病苗、灌溉水、農事作業等傳播蔓延。地勢高、土壤疏鬆、鹽分低的條件下宜於線蟲活動,有利於發病,沙土地、重茬地發病重。在無寄主的條件下,線蟲在土中可存活1年。

防治方法:土壤消毒,種植前結合深翻畝施用石灰氮80公斤,土壤用1.8%蟲蟎克乳油每平方米1-1.5毫升兌水6升消毒,或每畝用米樂爾3%顆粒劑4-6千克,拌干細土50千克撒施;生長期再用1.8%蟲蟎克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1-2次,間隔10-15天。收穫後田間徹底清除病殘株,集中燒毀或深埋可用以漚肥。另外畝施用兩噸沼渣可有效地防治根結線蟲。有條件的地方在蔬菜採收結束後可種一茬水稻效果更好。

白粉虱

白粉虱食性很雜,可危害多種蔬菜。主要以若蟲為害,集中在黃瓜葉背面吸取汁液,造成葉片褪色、變黃、萎蔫,嚴重時植株枯死。為害時還分泌密露,污染葉片,引起黴菌感染,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防治方法:盡量避免混栽,特別是黃瓜、西紅柿、菜豆不能混栽。調整生產茬口也是有效的方法,即頭茬安排芹菜、甜椒等白粉虱為害輕的蔬菜,下茬再種黃瓜、番茄。老齡若蟲多分佈於下部葉片,摘除老葉並燒毀。在溫室設置黃板可有效地防治白粉虱。用背負式機動發煙器把1%溴氰菊酯或2.5%戊菊酯(殺滅菊酯)油劑霧化成霧滴,懸浮在空氣中殺滅成蟲效果很好。可用25%噻嗪酮(撲虱靈)可濕性粉劑或用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速滅殺丁)乳油2000倍液噴霧隔6-7天1次,連續防治3次。還可用煙霧劑進行熏蒸,連續2-3次。

主要價值

食用

黃瓜味甘,甜、性涼、苦、無毒,入脾、胃、大腸;具有除熱,利水利尿,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煩渴,咽喉腫痛,火眼,火燙傷。還有減肥功效。

黃瓜皮所含營養素豐富,應當保留生吃。但為了預防農藥殘留對人體的傷害,黃瓜應先在鹽水中泡15-20分鐘再洗凈生食。用鹽水泡黃瓜時切勿掐頭去根,要保持黃瓜的完整,以免營養素在泡的過程中從切面流失。另外,涼拌菜應現做現吃,不要做好後長時間放置,這樣也會促使維生素損失。

食物禁忌:

黃瓜、花生搭配,易引起腹瀉。

黃瓜與辣椒、芹菜搭配,維生素c被破壞。

為黃瓜里含有一種維生素C分解酶,會破壞其他蔬菜中的維生素C。食物中維生素C含量越多,被黃瓜中的分解酶破壞的程度就越嚴重。西紅柿是典型的含維生素C豐富的蔬菜,如果二者一起食用,我們從西紅柿中攝取的維生素C,再被黃瓜中的分解酶破壞,根本就達不到補充營養的效果。另外,辣椒、菜花、苦瓜等蔬菜也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最好不要和黃瓜一起食用。

黃瓜炒蝦仁

香菇炒黃瓜片

酸辣黃瓜條

黃瓜汁

黃瓜拌皮蛋

蓑衣黃瓜

酸甜黃瓜條

彩蛋黃瓜卷

辣醬黃瓜

涼粉黃瓜絲

涼伴黃瓜

炒黃瓜

熗拌酸辣黃瓜條

萵筍黃瓜綠豆漿

拍黃瓜

營養

黃瓜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蔔素、尼克酸、鈣、磷、鐵等營養成分。

功效

順發亮甲:黃瓜中的硅可使頭髮更順,指甲更亮更結實。而黃瓜中的硫還有利於刺激頭髮生長。

美容護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新鮮黃瓜中含有的黃瓜酶能有效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擴張皮膚的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皮膚的氧化還原作用,因此黃瓜具有美容的效果。同時,黃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能夠為皮膚提供充足的養分,有效對抗皮膚衰老。

清口氣,益腎臟:黃瓜汁對治癒牙齦疾病有益,常吃能使口氣更清新。此外黃瓜還可降低體內尿酸水平,對腎臟具有保護作用。

排毒防便秘:黃瓜含有細纖維素,這種纖維素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幫助體內宿便的排出,營養豐富的黃瓜有利於「清掃」體內垃圾,常吃有助於預防腎結石。

醒酒防中毒:黃瓜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電解質,可補充重要營養素,從而減輕酒後不適,緩解宿醉。另外,黃瓜中所含的丙氨酸、精氨酸和谷胺酰胺對肝臟病人,特別是對酒精肝硬化患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可防酒精中毒。

補充維生素:黃瓜富含多種維生素,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需要提醒的是,黃瓜連皮吃,補充維生素的效果更好。

預防糖尿病,降脂穩壓:黃瓜中的一種激素有利於胰腺分泌胰島素,可輔助治療糖尿病。黃瓜中的固醇類成分能降低膽固醇。黃瓜富含的膳食纖維、鉀和鎂有益調節血壓水平,預防高血壓。

減輕關節炎和痛風疼痛:黃瓜中的硅有助增強關節結締組織健康。黃瓜與胡蘿蔔汁同食可降低尿酸,緩解關節炎和痛風疼痛。

藥用

【彝葯】果實用於暴發火眼,目赤腫痛,喉蛾喉腫,口舌糜爛,心熱煩渴,皮膚過敏《哀牢》。

【傣葯】內滇常:種子治高熱驚狂,腿部紅腫疼痛《傣葯志》、《滇省志》。

【哈尼葯】邁指邁西:根莖、塊根用於胸腹脹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哈尼葯》。

【蒙葯】烏茹格素圖-合木合:果實、瓜秧、瓜皮、根治驚風抽搐,高血壓,水腫,熱痢,咽喉腫痛,筋傷骨折《蒙葯》。

植物文化

傳說

黃瓜原名叫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黃瓜。胡瓜更名為黃瓜,始於後趙。後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國(今河北邢台)登基做皇帝後,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個赦。

有一天,石勒在單于庭召見地方官員,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着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等到召見後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着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後,滿意地笑了。

詩詞

黃瓜

作者:乾隆年代:清

菜盤佳品最燕京,二月嘗新豈定評。壓架綴籬偏有致,田家風景繪真情。

徐國勳|教你做菜:山楂篇

此資料由整理發佈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又名山裡果、山裡紅,薔薇科山楂屬,落葉喬木,高可達6米。在山東、陝西、山西、河南、江蘇、浙江、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等地均有分佈。核果類水果,核質硬,果肉薄,味微酸澀。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後可入葯,是中國特有的葯果兼用樹種,具有降血脂、血壓、強心、抗心律不齊等作用,同時也是健脾開胃、消食化滯、活血化痰的良藥,對胸膈脾滿、疝氣、血淤、閉經等症有很好的療效。山楂內的黃酮類化合物牡荊素,是一種抗癌作用較強的藥物,其提取物對抑制體內癌細胞生長、增殖和浸潤轉移均有一定的作用。

烹制方法

山楂球山楂果醬山楂糕easy山楂糖雪球補血散寒紅棗山楂膏簡單嬰兒果丹皮山楂卷蘋果山楂紅棗湯牛奶山楂麵餅山楂湯圓山楂肉片

形態特徵

植株

落葉喬木,樹皮粗糙,暗灰色或灰褐色;刺長約1-2厘米,有時無刺;小枝圓柱形,當年生枝紫褐色,無毛或近於無毛,疏生皮孔,老枝灰褐色;冬芽三角卵形,先端圓鈍,無毛,紫色。

山楂(2張)葉片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稀菱狀卵形,長5-10厘米,寬4-7.5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截形至寬楔形,通常兩側各有3-5羽狀深裂片,裂片卵狀披針形或帶形,先端短漸尖,邊緣有尖銳稀疏不規則重鋸齒,上面暗綠色有光澤,下面沿葉脈有疏生短柔毛或在脈腋有髯毛,側脈6-10對,有的達到裂片先端,有的達到裂片分裂處;葉柄長2-6厘米,無毛;托葉草質,鐮形,邊緣有鋸齒。

傘房花序具多花,直徑4-6厘米,總花梗和花梗均被柔毛,花後脫落,減少,花梗長4-7毫米;苞片膜質,線狀披針形,長約6-8毫米,先端漸尖,邊緣具腺齒,早落;花直徑約1.5厘米;萼筒鍾狀,長4-5毫米,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萼片三角卵形至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約與萼筒等長,內外兩面均無毛,或在內面頂端有髯毛;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長7-8毫米,寬5-6毫米,白色;雄蕊20,短於花瓣,花藥粉紅色;花柱3-5,基部被柔毛,柱頭頭狀。

果實近球形或梨形,直徑1-1.5厘米,深紅色,有淺色斑點;小核3-5,外面稍具稜,內面兩側平滑;萼片脫落很遲,先端留一圓形深窪。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功效與作用

1.助消化

山楂含多種有機酸。口服後增強胃液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進蛋白質的消化;山楂味酸,刺激胃黏膜促進胃液分泌;山楂中含脂肪酶,能促進脂肪的消化;山楂含有維生素C等成分,口服可增進食慾;山楂對胃腸運動功能具有調節作用,對痙攣狀態的胃腸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對鬆弛狀態的平滑肌有興奮作用。

2.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

山楂黃酮可顯著降低實驗性高血脂動物的血清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I。DI。一C)和載脂蛋白B(ApoB)的濃度,顯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一膽固醇(HDL_C)和載脂蛋白A,(ApoA)濃度,但對甘油三酯(TG)影響不大。山楂降血脂作用是通過抑制肝臟膽固醇的合成,促進肝臟對血漿膽固醇的攝人而發揮降血脂作用。山楂黃酮還可降低動脈粥樣硬化(AS)發生的危險性,起到預防AS發生髮展的作用。

3.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抗心肌缺血山楂對急性實驗性心肌缺血具有保護作用。山楂黃酮、水解產物增加缺血心肌營養性血流量,其中以山楂水解產物作用最強。山楂在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的同時,還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氧利用率。山楂黃酮具有改善動物的缺血心電圖作用。山楂黃酮能縮小兔實驗性心肌梗死範圍。

強心山楂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的作用。山楂提取物對在體、離體蟾蜍心臟能增強心肌收縮力,作用維持時間長。目前明確的有效成分為3』,4』,5,7一四羥基黃酮一7一葡萄糖苷和蘆丁。

降壓山楂黃酮、三萜酸靜脈、腹腔及十二指腸給葯,均顯示有一定的降壓作用,其作用機制主要與擴張外周血管作用有關。

抗氧化山楂及山楂黃酮具抗氧化作用,能顯著降低血清和肝臟中丙二醛(MDA)含量,增強紅細胞和肝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同時增強血漿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性。

4.抑菌

山楂對志賀菌屬、變形桿菌、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較強的抑菌作用。

【其他藥理作用】山楂對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均有促進作用。山楂可顯著增加小鼠胸腺及脾臟重量、血清溶菌酶含量,提高血清血凝抗體滴度、T淋巴細胞轉化率及外周血T淋巴細胞百分率。山楂對小鼠紅細胞免疫黏附功能也有促進作用。

山楂消食健胃的功效主要與助消化、抑菌等藥理作用有關,為其治療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等提供了藥理學依據;行氣散瘀的功效也主要與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抗心肌缺血等藥理作用有關。山楂的有效成分有機酸、山楂黃酮是其發揮藥理作用的重要物質基礎。

【臨床應用】常用於消化不良、冠心病、心絞痛、高脂血症等。

注意事項

山楂味酸,加熱後會變得更酸,食用後應立即刷牙,否則不利於牙齒健康。牙齒怕酸的人可以吃山楂製品。孕婦忌食山楂以免誘發流產,脾胃虛弱者.血糖過低者以及兒童勿食山楂。山楂不能空腹吃,山楂含有大量的有機酸、果酸、山楂酸、枸櫞酸等,空腹食用,會使胃酸猛增,對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使胃發脹滿、泛酸,若在空腹時食用會增強飢餓感並加重原有的胃痛。另外市場上充斥大量染色山楂需要引起注意建議選擇正規山楂茶品牌規避質量問題。生山楂中所含的鞣酸與胃酸結合容易形成胃石,很難消化掉。如果胃石長時間消化不掉就會引起胃潰瘍、胃出血甚至胃穿孔。因此,應盡量少吃生的山楂,尤其是胃腸功能弱的人更應該謹慎。醫生建議,最好將山楂煮熟後再吃。

物種分類

山楂按照其口味分為酸甜兩種,其中酸山楂最為流行。

甜口山楂

外表呈粉紅色,個頭較小,表面光滑,食之略有甜味。

酸口山楂

分為歪把紅,大金星,大綿球和普通山楂幾個品種(最早的山楂品種)。

歪把紅,顧名思義在其果柄處略有凸起,看起來像是果柄歪斜故而得名,單果比正常山楂大,在市場上的冰糖葫蘆主要用它作為原料。

大金星,單果比歪把紅要大一些,成熟個數上有小點,故得名大金星,口味最重,屬於特別酸的一種。

大綿球,單果個頭最大,成熟時候既是軟綿綿的,酸度適中,食用時基本不做加工,保存期短。

普通山楂,山楂最早的品種,個頭小,果肉較硬,適合入葯,市場上的山楂罐頭的主要原料。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林邊或灌木叢中。海拔100-1500米。

山楂適應性強,喜涼爽,濕潤的環境,即耐寒又耐高溫,在-36~43℃之間均能生長。喜光也能耐蔭,一般分佈於荒山禿嶺、陽坡、半陽坡、山谷,坡度以15~25度為好。耐旱,水分過多時,枝葉容易徒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在土層深厚、質地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生長良好。

分佈範圍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江蘇。朝鮮和蘇聯西伯利亞也有分佈。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

山楂栽植時期:春、秋及夏季栽植均可。秋栽在秋季落葉後到土壤封凍前進行。秋末、冬初栽植時期較長,此時苗木貯存營養多,傷根容易愈和,立春解凍後,就能吸收水分和營養供苗木生長之需,栽植成活率高。

先將栽植坑內挖出的部分表土與肥料拌均勻,將另一部分表土填入坑內,邊填邊踩實。填至近一半時,再把拌有肥料的表土填入。然後,將山楂苗放在中央,使其根系舒展,繼續填入殘留的表士,同時將苗木輕輕上提,使根系與土密切接觸,並用腳踩實,表土用盡後,再填生土。苗木栽植深度以根頸部分比地面稍高為度。避免栽後灌水,苗木下沉造成栽植過深現象。栽好後,在苗木周圍培土埂,澆水,水滲後封土保墒。在春季多風地區,避免苗木被風吹搖晃使根系透風,在根頸部可培土30厘米高的土畦。

成熟的種子須經沙藏處理,挖50~100厘米深溝,將種子以3~5倍濕沙混勻放入溝內至離溝沿10厘米為止,再覆沙至地面,結凍前再蓋土至地面30~50厘米,第兩年6~7月份將種子翻倒,秋季取出播種,也可第3年春播。條播行距20厘米,開溝4厘米深,寬3~5厘米,每米播種200~300粒,播後覆薄土,上再覆1厘米厚沙,以防止土壤板結及水分蒸發,每1h㎡播種量375~450公斤。

扦插繁殖

挖出根櫱,栽於苗圃進行嫁接。扦插繁殖:春季將粗0.5~l厘米根切成12~14厘米根段,紮成捆,用質量分數0.3×10⁻⁶~0.5×10⁻⁶「九二零」漫後以濕沙培放6~7日,斜插於苗圃,灌小水使根和土壤密接,15日左右可以萌芽,當年苗高達50~60厘米時,可在8月份初進行芽接。

嫁接繁殖

春、夏、秋均可進行,用種子繁殖的實生苗或分株苗均可作砧木,採用芽接或枝接或靠接,以芽接為主。播種苗高至10厘米時間苗,移栽行株距為50~60厘米×10~15厘米。結合秋季耕翻施入有機肥,從開花至果實旺盛期可於葉面噴無機肥。定期整形剪枝、耕翻除草、刨去根櫱、培土等。山楂生產存在產量低而不穩的問題,現總結出山楂的高產栽培技術如下。

栽培技術

選地育苗

選土層深厚肥沃的平地、丘陵和山地緩坡地段,以東南坡向最宜,次為北坡、東北坡。要注意蓄水、排灌與防旱。

用山楂種子培育的苗木,稱為實生砧木苗。實生砧木苗一般均需嫁接才能成為供栽培的山楂。山楂種子殼厚而堅硬,種子不易吸水膨脹或開裂。另外,種仁休眠期長,出苗困難。因此,山楂在播種前,種子一定要預先進行處理,才能保證其發芽率。

田間管理

深翻熟化,改良土壤:翻耕園地或深刨樹盤內的土壤,是保蓄水分、消滅雜草、疏鬆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能,改善土壤肥力狀況,促使根系生長的有效措施。

施肥

條施,即在行間橫開溝施肥;全園撒施,即當山楂根系已密布全國時,可將肥料撒在地表,然後翻入土中20厘米深;穴施,即施液體肥料(人糞尿)時,在樹冠下按不同方位,均勻挖6~12個,30~40厘米深的穴倒入肥料,然後理土。

修剪枝

山楂果樹的修剪同一般果樹修剪方法。

冬季修剪

防止內瞠光禿,由於山楂樹外圍易分枝,常使外圍都閉,內膛小枝生長弱,枯死枝逐年增多,各級大枝的中下部逐漸裸禿。防止內膛光禿的措施應採用疏、縮、截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改造和更新複壯,疏去輪生骨幹枝和外圍密生大枝及競爭枝、徒長枝、病蟲枝,縮剪衰弱的主側枝,選留適當部位的芽進行小更新,培養健壯枝組,對弱枝重截複壯和在光禿部位芽上刻傷增枝的方法進行改造。

少短截山楂樹進入結果期後,凡生長充實的新梢,其頂芽及其以下的1~4芽,均可分化為花芽,所以在山楂修剪中應少用短截的方法,以保護花芽。

復勢山楂樹進入結果期後,多年連續結果,導致枝條下垂,生長勢逐漸減弱,骨幹枝出現焦梢,產量下降。要及時進行枝條更新,以恢復樹勢。對於多年連續結果的枝或其他冗長枝、下垂枝、焦梢枝、多年生徒長枝,回縮到後部強壯的分杈處,並利用背上枝帶頭,以增強生長勢,促進產量的提高。

夏季修剪

疏枝山楂抽生新梢能力較強,一般枝條頂端的2~3個側芽均能抽生強枝,每年樹冠外圍分生很多枝條,使樹冠鬱閉,通風透光不良,應及早疏除位置不當及過旺的發育枝。對花序下部側芽萌發的枝一律去除,克服各級大枝的中下部裸禿,防止結果部位外移。

拉枝夏季對生長旺而有空間的枝在7月下旬新梢停止生長後,將枝拉平,緩勢促進成花,增加產量。

摘心5月上中旬、當樹冠內心膛枝長到30~40厘米時,留20~30厘米摘心,促進花芽形成,培養緊湊的結果枝組。

環剝一般在輔養枝上進行,環剝寬度為被剝枝條粗度的1/10.3病蟲害防治山楂蟲害主要有紅蜘蛛、桃小食心蟲、桃蛀螟,病害有輪紋病、白粉病。

澆水

一般1年澆4次水,春季有灌水條件的在追肥後澆1次水,以促進肥料的吸收利用。花後結合追肥澆水,以提高坐果率。在麥收後澆1次水,以促進花芽分化及果實的快速生長。澆封凍水,冬季及時澆封凍水,以利樹體安全越冬。

病蟲防治

防治紅蜘蛛和桃蛀螟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噴布2500倍滅掃利。

防治桃小食心蟲在6月中旬樹盤噴100~150倍對硫磷乳油,殺死越冬代食心蟲幼蟲,7月初和8月上中旬,樹上噴布1500倍對硫磷乳油,消滅食心蟲的卵及初入果的幼蟲。

防治輪紋病在謝花後1周噴80%多菌靈800倍液,以後在6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中旬各噴1次殺菌劑。

對白粉病發病較重的山楂園在發芽前噴1次5瘦石硫合劑,花蕾期、6月份各噴1次600倍50%可濕性多菌靈或50%可濕性托布津。

主要價值

藥用

炮製

山楂:揀凈雜質,篩去核。炒山楂:取揀凈的山楂,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外面呈淡黃色,取出,放涼。焦山楂:取揀凈的山楂,置鍋內用武火炒至外面焦褐色,內部黃褐色為度,噴淋清水,取出,曬乾。山楂炭:取揀凈的山楂,置鍋內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色,但須存性,噴淋清水,取出,曬乾。

性味

酸甘,微溫。

①《唐本草》:味酸,冷,無毒。

②《日用本草》:味甘酸,無毒。

③《本草蒙筌》:味甘辛,氣平,無毒。

④《綱目》:酸甘,微溫。

歸經

入脾、胃、肝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脾經。

②《本草經疏》:入足陽明、太陰經。

③《藥品化義》:入脾、肝二經。

④《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足厥陰肝經。

功能主治

消食積,散瘀血,驅絛蟲。治肉積,症瘕,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腰痛,疝氣產後兒枕痛,惡露不盡,小兒乳食停滯。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用於肉食積滯、胃烷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後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血脂症。

①陶弘景:煮汁洗漆瘡。

②《唐本草》:汁服主利,洗頭及身上瘡癢。

③《本草圖經》:治痢疾及腰疼。

④《履巉岩本草》:能消食。

⑤《日用本草》: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

⑥《滇南本草》:消肉積滯,下氣;治吞酸,積塊。

⑦《本草蒙筌》:行結氣,療頹疝。

⑧寧原《食鑒本草》:化血塊,氣塊,活血。

⑨《綱目》:化飲食,消肉積,症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

⑩《本草再新》:治脾虛濕熱,消食磨積,利大小便。

⑾《本草撮要》:凍瘡塗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

脾胃虛弱者慎服。

①《綱目》:生食多,令人嘈煩易飢,損齒,齒齲人尤不宜。

②《本草經疏》: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藥同施,亦不宜過用。

③《得配本草》:氣虛便溏,脾虛不食,二者禁用。服人蔘者忌之。

④《隨息居飲食譜》:多食耗氣,損齒,易飢,空腹及羸弱人或虛病後忌之。

附方

①治一切食積:山楂四兩,白朮四兩,神曲二兩。上為末,蒸餅丸,梧於大,服七十丸,白湯下。(《丹溪心法》)

②治食肉不消:山楂肉四兩,水煮食之,並飲其汁。(《簡便單方》)

③治諸滯腹痛:山楂一味煎湯飲。(《方脈正宗》)

④治痢疾赤白相兼: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為末,每服一、二錢,紅痢蜜拌,白痢紅白糖拌,紅白相兼,蜜砂糖各半拌勻,白湯調,空心下。(《醫鈔類編》)

⑤治腸風:酸棗並肉核燒灰,米飲調下。(《百一選方》)

⑥治老人腰痛及腿痛:棠梂子、鹿茸(炙)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二服。(《綱目》)

⑦治寒濕氣小腹疼,外腎偏大腫痛:茴香、柿楂子。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錢,鹽、酒調,空心熱服。(《百一選方》)

⑧治產婦惡露不盡,腹中疼痛,或兒枕作痛:山楂百十個,打碎煎湯,入砂糖少許,空心溫服。(朱震亨)

食用

食用方法:

1、蜜山楂:  原料:山楂、蜂蜜。  做法:將山楂洗凈,去掉果柄、果核、放在鋁鍋內,加水適量,煎煮至7成熟、水將耗干時加入蜂蜜,再以小火煮熟透收汁即可。冷卻後放入瓶罐中貯存。  用法:每天服用。  功效:開胃、消食、活血化淤。治療冠心病以及肉食不消、腹瀉。

2、山楂蜜棗燉山藥

材料:280g山藥、6個蜜棗、6個山楂、30g冰糖、適量蜂蜜。

做法:山藥去皮切滾刀塊、蜜棗對切、山楂去核心切片。山藥入鍋中煮沸,至透明撈出備用。另起鍋,加入適量水、冰糖、加入焯過的山藥、蜜棗、山楂。然後大火煮開,轉中小火慢燉,至湯汁粘稠,山藥熟軟關火。放至微熱,加入適量蜂蜜調味。

功效:健脾益胃、滋腎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

3、山楂銀花湯

原料:取山楂30克,金銀花6克,白糖20克。

做法:先將山楂、金銀花放在勺內,用文火炒熱,加入白糖,改用小火炒成糖餞,用開水沖泡,日服一劑。

功效:山楂有破氣散瘀之功,銀花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二味同用,適用於風寒感冒患者。

4、山楂首烏湯

原料:取山楂、何首烏各15克,白糖60克。

做法:先將山楂、何首烏洗凈、切碎,一同入鍋,加水適量,浸泡兩小時,再熬煮約一小時,去渣取湯,日服一劑,分兩次溫服。

功效:軟化血管,降低血脂。

山楂副產品(7張)食用禁忌:

山楂不宜與豬肝同食,山楂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豬肝中含有銅、鐵、鋅等金屬微量元素,二者同食,使維生素C加速氧化而被破壞,降低了營養價值,故山楂與豬肝不宜同食。

山楂與含維生素C分解酶的果蔬不宜同食,黃瓜、南瓜、胡蘿蔔等果蔬中均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與山楂同食,會破壞分解山楂中的維生素C,降低營養價值,故不宜同食。

山楂與海產品不宜同食,海產品中均含有的豐富的鈣、鐵、碳、碘等礦物質和蛋白質,而山楂中含有鞣酸,若與海產品同食,會合成鞣酸蛋白,這種物質會導致便秘,引發噁心、嘔吐、腹痛等癥狀,所以不宜同食。

山楂與維生素K3相剋,維生素K3為止血藥,山楂為活血葯,其含有的維生素C不利於維生素K3的止血作用。

處在換牙期的兒童不宜多食山楂,會損傷牙齒,對兒童牙齒的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

山楂有促進婦女子宮收縮的作用,孕婦多食山楂,會引發流產,故不宜多食。

適宜人群:凡傷食後引起的腹滿飽脹,尤其是肉類食積不化,上腹疼痛者,食之最為適宜;適宜中老年心臟衰弱、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高脂血症、陣發性心動過速及各種癌症患者食用;適宜婦女月經過期不來或產後淤血腹痛,惡露不盡者食用;此外,還適宜肥胖症、壞血病(維生素C缺乏症)、病毒性肝炎、脂肪肝、急慢性腎炎、絛蟲病患者、腸道感染者食用。

山楂加工的副產品:山楂通過加工可以製成山楂餅、山楂糕、山楂片、山楂條、山楂卷、山楂醬、山楂汁、炒山楂、果丹皮、山楂茶、糖雪球、山楂罐頭、山楂糖葫蘆等。

現代研究

臨床應用

治療絛蟲病

用鮮山楂2斤(干品半斤,小兒酌減),洗凈去核,下午3時開始零食,晚10時吃完,晚飯禁食。次晨用檳榔2兩加水煎至1茶杯,1次服完,卧床休息。有大便感覺時盡量堅持一段時間再大便,即可排出完整絛蟲。冬天應坐在溫水便桶上大便,避免蟲體遇冷收縮而不能完整排出。觀察40例均有效。

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用20%山楂煎劑加糖矯味,每服200毫升(小兒酌減),每日3次,7~10天為一療程。治療24例,全部有效。又有用山楂2兩煎服,治輕型及中型菌痢30例,除3例無效外均治癒或好轉。或用生熱山楂片各1兩,加水500毫升煮開5分鐘,分2次服(小兒酌減),4~6天為一療程,亦有效果。

用於降低血清膽甾醇

每日用山楂1兩,毛冬青2兩,分2次煎服。觀察20例,治前血清膽甾醇平均253.2毫克%,治後下降至207毫克%,平均每例下降46.2毫克%,經統計學處理,差異非常顯著。20例中有11例血清膽甾醇降至200毫克%以下,平均每例下降62.9毫克%。認為山楂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因為毛冬青降低血清膽甾醇的效果,各地觀察結果頗不一致,尚難肯定;而本組病例中有4例曾單服山楂而未用毛冬青,亦取得效果,服藥前血清膽甾醇平均為259.7毫克%,服藥至第6周時複查,下降至214毫克%。  此外,將山楂的花和葉製成浸劑服用,有降低血壓的功效。

化學成分

山楂的主要成分為黃酮類及有機酸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主要有牡荊素(vitexin)、槲皮素(quercetin)、槲皮苷(quercitin)、金絲桃苷(hyperoside)、37,4』,5,7一四羥基黃酮一7一葡萄糖苷(37,47,5,7一tetrahydroxyflavone一7一glucoside)和蘆丁(rutoside);有機酸主要有山楂酸(maslinicacid)、檸檬酸(citricacid)、熊果酸(ur—solicacid)等。另外尚含有磷脂(phosphatide)、維生素C(vitaminC)、維生素B2(vita—minB2)等。

植物文化

歷史典故

傳說一

 相傳山東境內有座駝山,山腳下有位姑娘叫石榴。她美麗多情,早就愛上了一位名叫白荊的小伙,兩人同住一山下,共飲一溪水,情深意厚。不幸的是,石榴的美貌驚動了皇帝,官府來人搶走了她並逼迫其為妃。石榴寧死不從,騙皇帝要為母守孝一百天。皇帝無奈,只好找一幽靜院落讓其獨居。石榴被搶走以後,白荊追至南山,日夜佇立山巔守望,日久竟化為一棵小樹。石榴逃離皇宮尋找到白荊的化身,悲痛欲絕,撲上去淚下如雨。悲傷的石榴也幻化為樹,並結出鮮亮的小紅果,人們叫它「石榴」。皇帝聞訊命人砍樹,並下令不準叫「石榴」,叫「山渣」——山中渣滓,但人們喜愛剛強的石榴,即稱她為「山楂」。

 

傳說二

 冰糖葫蘆:那是南宋紹熙年間,宋光宗最寵愛的皇貴妃生了怪病,她突然變得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御醫用了許多貴重藥品,都不見效。眼見貴妃一日日病重起來,皇帝無奈,只好張榜招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他在為貴妃診脈後說:「只要將『棠球子』(即山楂)與紅糖煎熬,每飯前吃5~10枚,半月後病準會好。」貴妃按此方服用後,果然如期病癒了。

於是龍顏大悅,命如法炮製。後來,這酸脆香甜的山楂傳到民間,老百姓又把它串起來賣,就成了冰糖葫蘆。

徐國勳|教你做菜:玉米篇

此資料由整理發佈


玉米(拉丁學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蜀黍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別名:玉蜀黍、棒子、包穀、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蘆、大蘆粟,東北遼寧話稱珍珠粒,潮州話稱薏米仁,粵語稱為粟米,閩南語稱作番麥。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異花授粉植物, 植株高大, 莖強壯, 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 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農作物, 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水稻和小麥。玉米一直都被譽為長壽食品, 含有豐富的蛋 白質、 脂肪、 維生素、 微量元素、 纖維素等, 具有開發高營養、 高生物學功能食品的巨大潛力。但由於其遺傳性較為複雜, 變異種類豐富, 在常規的育種過程中存在着周期過長、 變異係數過大、 影響子代生長發育的缺點, 而現代生物育種技術不但克服了上述缺點和不足, 同時也提高了育種速度和質量。 
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業酒精和燒酒的主要原料。 

烹制方法

黃金玉米烙玉米羹奶香玉米汁玉米鬆餅玉米芝士玉米排骨湯自製玉米涼粉吞拿魚玉米三明治玉米牛肉粥芝士玉米

形態特徵

玉米一年生高大草本。稈直立,通常不分枝,高1-4米,基部各節具氣生支柱根。葉鞘具橫脈;葉舌膜質,長約2毫米;葉片扁平寬大,線狀披針形,基部圓形呈耳狀,無毛或具疵柔毛,中脈粗壯,邊緣微粗糙。頂生雄性圓錐花序大型,主軸與總狀花序軸及其腋間均被細柔毛;雄性小穗孿生,長達1厘米,小穗柄一長一短,分別長1-2毫米及2-4毫米,被細柔毛;兩穎近等長,膜質,約具10脈,被纖毛;外稃及內稃透明膜質,稍短於穎;花藥橙黃色;長約5毫米。雌花序被多數寬大的鞘狀苞片所包藏;雌小穗孿生,成16-30縱行排列於粗壯之序軸上,兩穎等長,寬大,無脈,具纖毛;外稃及內稃透明膜質,雌蕊具極長而細弱的線形花柱。穎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後露出穎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隨生長條件不同產生差異,一般長5-10毫米,寬略過於其長,胚長為穎果的1/2-2/3。染色體2n=20,40,80(SarmaetSharma,1986;Molina,1986)。花果期秋季。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全世界熱帶和溫帶地區廣泛種植,為一重要穀物。

地理分佈

玉米原產於中南美洲。現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佈在30°–50°的緯度之間。栽培面積最多的是美國、中國、巴西、墨西哥、南非、印度和羅馬尼亞。我國的玉米主要產區是東北、華北和西南山區。

生態特徵

葉(2張)玉米是喜溫作物,全生育期要求較高的溫度。玉米生物學有效溫度為10℃。種子發芽要求6—10℃,低於10℃發芽慢,16—21℃發芽旺盛,發芽最適溫度為28—35℃,40℃以上停止發芽。苗期能耐短期-2—3℃的依溫。拔節期要求15—27℃,開花期要求25—26℃,灌漿期要求20—24℃。不同玉米品種對溫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國早熟品種要求積溫2000–2200℃;中熟品種2300一2600℃;晚熟品和25OO–28OO(3000)℃。世界玉米產區多數集中在7月份等溫線為21–27℃,無霜期為120—180天的範圍內。玉米是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8–10小時)條件下可以開花結實。光譜成分對玉米的發育影響很大,據研究白天藍色等短波光玉米發育快,而早晨或晚上以紅色等長波光發育快。玉米為C4植物,具有較強的光合能力,光的飽和點高,一般玉米光合強度為35–80mgCO2/dm2·葉·小時。玉米的植株高,葉面積大,因此需水量也較多。玉米生長期間最適降水量為410—640mm,乾旱影響玉米的產量和品質。一般認為夏季低於150mm的地區不適於種植玉米,而降水過多,影響光照,增加病害,倒伏和雜草危害,也影響玉米產量和品質的提高。雖然玉米需水較多,但相對需水量不太高,蒸騰係數240—370,比大麥(280一400)、燕麥(340一500)、紫花首清(831)、三葉草(797)低,耗水量較為經濟。玉米有強大的根系,能充分利壤中的水分。在溫度高,空氣乾燥時,葉片向上捲曲,減少蒸騰面積,使水分吸收與蒸騰適當平衡。玉米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土質疏鬆,土質深厚,有機質豐富的黑鈣土、栗鈣土和砂質壤土,出在6一8範圍內都可以種植玉米。玉米苗期能生長在含NaCl0.21%的土壤中,大於植株死亡。玉米植株含有16種元素,除C、H2O2來自CO2。和都要從土壤中吸收。需要量較大的有N、P、K、S、Ca和Mg等,需要量較少的有Fe、Mn、Zn、Cu、Ba和Cl2。等。玉米從抽雄前10天到抽華後25—30天是玉米於物質積累最快、吸肥最多的階段,這個階段吸收佔總吸肥量70—75%的N、60—70%的P和65%的K。每生產100斤玉米籽粒需NI.75一2.22kg、H2PO40.59–0.85kg和K2o1.5—1.84kg。三要素的比例為2.6:1:2。

植物生育期

玉米生育期是指玉米從播種到新種子成熟所經歷的天數。生育期的長短因品種、播種期、光照、溫度等環境條件差異而有所不同,一般早熟品種、播種晚的和溫度高的情況下,生育期短,反之則長。玉米全生育期分為播種、出苗、三葉、七葉、拔節、抽雄、開花、灌漿、乳熟、成熟等主要發育時期。播種期為播種當天日期,出苗期不全田苗高2~3厘米左右的幼苗出土達60%以上。拔節期為全田60%以上的植株基部莖節開始伸長。大喇叭口期為全田60%以上的植株上部葉片呈現喇叭口形。抽雄期為全田60%以上的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頂葉3~5厘米。吐絲期為全田60%以上的植株雌穗花絲露出苞葉。成熟期為全田90%以上的植株籽粒硬化,並呈現出品種固有顏色和光澤,籽粒乳線消失。玉米生長發育的過程可分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

苗期:指的是從出苗到拔節的時期,該期以營養生長為主,以根系建成為中心。出苗是從播種到種子發芽,在大田中有50%的出苗,幼苗高2厘米的時期。

穗期:是指從拔節到抽穗的時期。該期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是生長最為旺盛的時期。該期又可劃分為拔節期、大喇叭口期和小喇叭口期。拔節期是幼穗分化時,在靠近地面的地方用手可以摸得到有2~3厘米的莖節的時期。大喇叭口期是棒棒葉開始抽出,但尚未展開,形成新葉叢生,上平、中空,狀如喇叭,雌穗進入小花分化期,在上部展開的葉片和尚未展開的葉片間可以摸得到富有彈性的小穗的時期。

花粒期:是指從抽穗到結實的時期,是以生殖生長為中心,籽粒建成的階段。包括了抽雄期、散粉期和結實。

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玉米傳入中國己經有400多年,在我國種植的玉米主要是推廣引進品種,結合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獲得適應中國環境的品種。1950年以前,中國僅進行了極少的雜交種選育研究,沒有在生產上應用。實際上,玉米雜交能增產的理論研究在美國早在1909年就己經開始。我國對雜交玉米的研究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啟蒙和創建時期(1926一1949)

我國玉米育種起始於20世紀初。1900年,京師大學堂羅振玉率先在書刊中介紹歐美玉米良種和栽培技術。隨後,《農學報》開始宣傳玉米良種及栽培知識。從1926年起,金陵大學的王緩等分離自交系並組配雜交種供教學使用,1930年中央大學的趙連芳等開始選育自交系,1931年山西省銘賢學校在太谷進行美國玉米品種引種試驗,中選育出金皇后品種,推廣種植到華北、東北、西南等各省。

30年代初,中央農業試驗所成立,它統一制定育種計劃,統一徵集玉米材料。還聘請美國專家任顧問和技師,開辦玉米講習班並指導玉米雜交育種工作。范福仁在廣西、張連桂等在四川也開始玉米育種工作,先後選育出一些自交系和雙交種。

從1926年至1949年,中國的玉米育種研究在困難的條件下進行,所育成的一些綜合種得到了廣泛的推廣,但是,雜交種沒有在生產上應用。一是因為農民不能接受,二是在戰爭狀態下也很難推廣雜交種。相反,綜合種由於不需要制種,育種速度快,產量高於農民的農家種,因此這一時期主要是推廣新育成的綜合種。

2、品種間雜交種推廣時期(1949一1959)

從1949年開始,為了迅速提高糧食生產,國家提出了玉米改良及雜交種推廣方案,全國各主要院校相繼開展了品種間雜交種的選育工作,並在生產上同步推廣。那時不需要品種審定,新品種一旦表現良好就地推廣。代表品種有坊雜2號、齊玉25號、小粒紅x東崗黃馬牙等。

3、雙交種推廣時期(1959一1965)

50年代末,國內各育種單位相繼育成了一批雙交種,因為雙交種的產量比品種間雜交種高,因此迅速在生產上推廣,到1965年,雙交種己在生產上大面積種植。代表品種有雙躍3號、農大3號、農大7號、春雜5號、春雜12號、吉雙83號、新雙1號等。

4、單交種推廣和6次品種更換(1965一)

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單交種是河南新鄉農科所於1963年組配成功的,產量在4500一6o00kg/hmZ,t匕當時的品種增產30%一40%,1965年開始推廣種植。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白單4號也開始推廣。到70年代,中國科學院的群單105、廣西玉米所的小英雄、丹東市農科所的丹玉6號、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的中單2號等新品種也相繼育成推廣。到70年代中期,單交種佔55%,雙交種佔4070,其餘雜交種佔10%。1978年統計,雜交種面積占玉米總播種面積的69.8%,其中單交種佔67.7%,雙交種佔18.4%,其他雜交種佔8.4%。1986年,單交種己占玉米雜交種的絕對優勢,為98.6%,雙交種、三交種和品種間雜交種合計只佔1.4%。1999年,全國雜交種的佔有率接近90%。單交種的推廣使產量大幅度地提高,但是單交種推廣一段時間後,就出現一些問題,如感病(新的病原菌或生理小種的出現引起的)、混雜造成的整齊度下降等等,如果不持續地選育新品種,則原有的品種會造成減產而沒有品種可種。因此,中國平均每隔7一8年,就更換1次品種,實際上發達國家每隔5年左右就更換1次品種。從推廣單交種以來,我國己更換了6次單交種,目前中國正在種植的玉米品種為第7次品種:

第一代單交種代表品種是新單l號、白單4號,推廣時間為60年代中至60年代末:

第二代代表品種是群單105,推廣時間為7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

第三代代表品種是丹玉6號,推廣時間是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

第四代代表品種是中單2號,推廣時間是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

第五代代表品種是掖單13,推廣時間是S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中期;

第六代代表品種是農大108、農大3138、豫玉22,推廣時間是90年代後期至2000

第七代代表品種是鄭單958,推廣時間是2000年初至今。

栽培要點

玉米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大約有470多年。但由於產量高,品質好,適應性強,栽培面積發展很快。目前我國播種面積在3億畝左右,僅次於稻、麥,在糧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我國對玉米的栽培技術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播種:我國玉米產區自然條件差別很大,要根據本地的霜期長短,土壤質地,土壤地力,種植月的,選擇適宜的品種,飼用玉米和馬齒型雜交種產量高。還要注意良種的繁育,適當安排種子田面積。玉米的播種期受溫度,濕度的影響。春播玉米在7.6cm上層內穩定在15℃為最佳播種期。華北地區夏播玉米在小麥或豌豆收穫後及時播種。播種深度,依土壤墒情為2.5–10cm,以5一6cm最適宜。每畝播種量3一4kg,每畝4000一6000株。飼用玉米的種植方式。單播,從種植到收穫便於機械操作。和大豆、襪食豆、豌豆、毛葉苕子間作,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的蛋白質產量。管理:玉米植株高大,籽粒和莖葉產量高,要求管理精細。施肥、灌水、化學鋤草及防治病蟲害等是玉米高產栽培管理中的關鍵技術措施。要獲得高產優質的玉米,播前每畝施2000—3000kg優質廄肥作為基肥。播種時施4—5kg/畝硫酸按,15—20kg/畝過磷酸鈣,2一3kg/畝氯化樹作種肥在拔節、孕穗、抽雄、開花灌漿期追施氮肥。全生育期施氮素10一20kg/畝。N:P:K為1:0.5一0.8:0.8。玉米喜半乾旱氣候,但對水分十分敏感。開花期一株玉米每天耗水約2kg,每畝每天耗水3—4m3,全生育期耗水250—350m3。不同生育用玉米對水分的需要不同。抽雄前10天至抽雄後10天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稱為「需水臨界期」。這個時期要進行灌溉。玉米一生中一般要澆水3—4次,依不同地區,具體情況而異。灌水方法,我國目前多為溝灌、畦灌,最近發展利用噴灌、滴灌,後兩種方法,既節約用水,又灌溉均勻。玉米不耐澇,在地下水位高及南方雨量大的地區,要注意排水或採取壟作、合田的栽培方式防止澇害。玉米經常發生葉斑病、絲黑穗病、黑粉病、黑條矮縮病、青枯病等病害及粘蟲、玉米螟、螻蛄、地老虎、蠐螬等蟲害。應注選用抗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合理輪作及藥劑防治等措施及時防治病蟲害。

玉米的主要用途

竿(5張) 1、直接食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糧之一,現今全世界約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作為主要食糧,其中亞洲人的食物組成中玉米佔50%,多者達90%以上,非洲佔25%,拉丁美洲佔40%。玉米的蛋白質含量高於大米,脂肪含量高於麵粉、大米和小米,含熱量高於麵粉、大米及高粱,但缺點是顆粒大、食味差、粘性校在生活水平較低地區,玉米是重要的食糧。在城市及較發達地區,玉米是調劑口味不可缺少的食品。隨着玉米加工工業的發展,玉米的食用品質不斷改善,新的玉米食品如玉米片、玉米面、玉米渣、特製玉米粉、速食玉米等隨之產生,並可進一步製成麵條、麵包、餅乾等。玉米還可加工成為玉米蛋白、玉米油、味精、醬油、白酒等,這些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很受歡迎。

2、飼料用途。玉米是飼料之王。據報道,100千克玉米的飼用價值相當於135千克燕麥,120千克高粱或150千克秈米。以玉米為主要成分的飼料,每2~3千克即可換回1千克肉食,玉米的副產品秸稈也可製成青貯飼料。世界上大約65-70%的玉米都用作飼料,發達國家高達80%,是畜牧業賴以發展的重要基矗

3、工業加工用途。玉米子粒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初加工和深加工可生產二、三百種產品。初加工產品和副產品可作為基礎原料進一步加工利用,在食品、化工、發酵、醫藥、紡織、造紙等工業生產中製造種類繁多的產品,穗軸可生產糠醛。另外,玉米秸稈和穗軸可以培養生產食用菌,苞葉可編織提籃、地毯、坐毯等手工藝品,行銷國內外。

(1)玉米澱粉:玉米在澱粉生產中佔有重要位置,世界上大部分澱粉是用玉米生產的,美國等一些國家則完全以玉米為原料。為適應對玉米澱粉量與質的要求,玉米澱粉的加工工藝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發展。特別是在發達國家,玉米澱粉加工已發展成為重要的工業生產行業。

(2)玉米的發酵加工:玉米為發酵工業提供了豐富而經濟的碳水化合物。通過酶解生成的葡萄糖,是發酵工業的良好原料。加工的副產品,如玉米浸泡液、粉漿等都可用於發酵工業,生產酒精、啤酒等許多種產品。

(3)玉米製糖:隨着科技發展,以澱粉為原料的製糖工業正在興起,品種、產量和應用範圍大大增加,其中以玉米為原料的製糖工業尤為引人注目。專家預計,未來玉米糖將佔甜味市場的50%,玉米將成為主要的製糖原料。

(4)玉米油:玉米油是由玉米胚加工製得的植物油脂,主要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其中的亞油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是構成人體細胞的組成部分,在人體內可與膽固醇相結合,呈流動性和正常代謝,有防治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功效。玉米油中的谷固醇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富含維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治乾眼並夜盲症、皮炎、支氣管擴張等多種功能,並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玉米油還有營養價值高、味覺好、不易變質等特點,因而深受人們歡迎。

玉米的分類

花(2張)1.按子拉形態與結構分類根據子粒有無稃殼、子粒形狀及胚乳性質,可將玉米分成9個類型。

(1)硬粒型:又稱燧石型,適應性強,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錐型,子粒頂部呈圓形,由於胚乳外周是角質澱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澤,且堅硬,多為黃色。食味品  質優良,產量較低。、

(2)馬齒型:植株高大,耐肥水,產量高,成熟較遲。果穗呈筒形,子粒長大扁平,子粒的兩側為角質澱粉,中央和頂部為粉質澱粉,成熟時頂部粉質澱粉失水乾燥較快,子粒頂端凹陷呈馬齒狀,故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決於澱粉含量。食味品質不如硬粒型。

(3)粉質型:又名軟粒型,果穗及子粒形狀與硬粒型相似,但胚乳全由粉質澱粉組成,子粒乳白色,無光澤,是製造澱粉和釀造的優良原料。

(4)甜質型:又稱甜玉米,植株矮小,果穗小。胚乳中含有較多的糖分及水分,成熟時因水分蒸散而種子皺縮,多為角質胚乳,堅硬呈半透明狀,多做蔬菜或制罐頭。

(5)甜粉型:子粒上部為甜質型角質胚乳,下部為粉質胚乳,世界上較為罕見。

(6)爆裂型:又名玉米麥,每株結穗較多,但果穗與子粒都小,子粒圓形,頂端突出,澱粉類型幾乎全為角質。遇熱時澱粉內的水分形成蒸氣而爆裂。

(7)蠟質型:又名糯質型。原產我國,果穗較小,子粒中胚乳幾乎全由支鏈澱粉構成,不透明,無光澤如蠟狀。支鏈澱粉遇碘液呈紅色反應。食用時粘性較大,故又稱粘玉米。

(8)有稃型:子粒為較長的稃殼所包被,故名。稃殼頂端有時有芒。有較強的自花不孕性,雄花序發達,子粒堅硬,脫粒困難。  (9)半馬齒型:介於硬粒型與馬齒型之間,子粒頂端凹陷深度比馬齒型淺,角質胚乳較多。種皮較厚,產量較高。  2.按生育期分類主要是由於遺傳上的差異,不同的玉米類型從播種到成熟。即生育期亦不一樣,根據生育期的長短,可分為早、中、晚熟類型。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劃分早、中、晚熟的標準不完全一致,一般認為:

(1)早熟品種:春播80-100天,積溫2000~2200℃,夏播70-85天,積溫為1800~2100℃早熟品種一般植株矮小,葉片數量少,為14-17片。由於生育期的限制、產量潛力較小。

(2)中熟品種:春播100-120天,需積溫2300~2500℃。夏播85-95天,積溫2100~2200℃。葉片數較早熟品種多而較晚播品種少。

(3)晚熟品種:春播120-150天,積溫2500~2800℃。夏播96天以上,積溫2300℃以上。一般植株高大,葉片數多,多為21-25片。由於生育期長,產量潛力較大。由於溫度高低和光照時數的差異,玉米品種在南北向引種時,生育期會發生變化。一般規律是:北方品種向南方引種,常因日照短、溫度高而縮短生育期;反之,向北引種生育期會有所延長。生育期變化的大小,取決於品種本身對光溫的敏感程度,對光溫愈敏感,生育期變化愈大。 3.按用途與子粒組成成分分類根據子粒的組成成分及特殊用途,可將玉米分為特用玉米和普通玉米兩大類。

特用玉米是指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營養價值或加工利用價值的玉米,這些玉米類型具有各自的內在遺傳組成,表現出各具特色的子粒構造、營養成分、加工品質以及食用風味等特徵,因而有着各自特殊的用途、加工要求。特用玉米以外的玉米類型即為普通玉米。特用玉米一般指高賴氨酸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高油玉米等。世界上特用玉米培育與開發以美國最為先進,年創產值數十億美元,已形成重要產業並迅速發展。我國特用玉米研究開發起步較晚,除糯玉米原產我國外其它種類資源缺乏,加之財力不足,與美國比還有不小差距。近年來,我國玉米育種工作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試驗,在高賴氨酸玉米、高油玉米等育種上取得了長足進步,為我國特用玉米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甜玉米:又稱蔬菜玉米,既可以煮熟後直接食用,又可以製成各種風味的罐頭、加工食品和冷凍食品。甜玉米所以甜,是因為玉米食糖量高。其子粒含糖量還因不同時期而變化,在適宜採收期內,蔗糖含量是普通玉米的2-10倍。由於遺傳因素不同,甜玉米又可分為普甜玉米、加強甜玉米和超甜玉米3類。甜玉米在發達國家銷量較大。

(2)糯玉米:又稱粘玉米,其胚乳澱粉幾乎全由支鏈澱粉組成。支鏈澱粉與直鏈澱粉的區別是前者分子量比後者小得多,食用消化率又高20%以上。糯玉米具有較高的粘滯性及適口性,可以鮮食或制罐頭,我國還有用糯玉米代替粘米製做糕點的習慣。由於糯玉米食用消化率高,故用於飼料可以提高飼養效率。在工業方面,糯玉米澱粉是食品工業的基礎原料,可作為增稠劑使用,還廣泛地用於膠帶、粘合劑和造紙等工業。積極引導鼓勵糯玉米的生產,將會帶動食品行業、澱粉加工業及相關工業的發展,並促進畜牧業發展,增加國民經濟收入。

(3)高油玉米:是指子粒含油量超過8%的玉米類型,由於玉米油主要存在於胚內,直觀上看高油玉米都有較大的胚。玉米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尤其是油酸、亞油酸的含量較高,是人體維持健康所必需的。玉米油富含維生素F,維生素A、E和卵磷脂含量也較高,經常食用可減少人體膽固醇含量,增強肌肉和心血管的機能,增強人體肌肉代謝,提高對傳染病的抵抗能力。因此,人們稱之為健康營養油。玉米油在發達國家中已成為重要的食用油源,美國玉米油占食用油8%。普通玉米的含油量為4%-5%,研究發現隨着含油量的提高,子粒蛋白質含量也相應提高,因此,高油玉米同時也改善了蛋白品質。(4)高賴氨酸玉米:也稱優質蛋白玉米,即玉米子粒中賴氨酸含量在0.4%以上,普通玉米的賴氨酸含量一般在0.2%左右。賴氨酸是人體及其它動物體所必需的氨基酸類型,在食品或飼料中欠缺這些氨基酸就會因營養缺乏而造成嚴重後果。高賴氨酸玉米食用的營養價值很高,相當於脫脂奶。用於飼料養豬,豬的日增重較普通玉米提高50%-110%,餵雞也有類似的效果。隨着高產的優質蛋白玉米品種的湧現,高賴氨酸玉米發展前景極為廣闊。(5)爆裂玉米:即前述的爆裂玉米類型,其突出特點是角質胚乳含量高,澱粉粒內的水分遇高溫而爆裂。一般作為風味食品在大中城市流行。

玉米病害發生趨勢

1、曾一度被控制的病害再度爆發流行

玉米絲黑穗病是70年代初我省玉米生產上的主要病害。當時推廣的雜交種如嫩單3號、4號、5號,龍單1號、5號等品種不抗玉米絲黑穗病,其種植面積最高時占生產種植面積的50%以上。感病雜交種的大面積種植導致玉米絲黑穗病大流行,使玉米生產遭受嚴重損失。隨着抗玉米絲黑穗品種的應用和化學藥劑的使用,到80年代中期,玉米絲黑穗病的發病率控制在1%~2%。90年代以來,絲黑穗病,再度流行,2001年玉米絲黑穗病中等偏重發生,2002年全省玉米絲黑穗病特大發生。雙城、阿城、賓縣、肇東、肇源、肇洲等市縣玉米主產區調查結果表明,50多個品種,均有玉米絲黑穗發生,發病程度因地塊和品種的不同而異,平均發病率為15%~20%,嚴重地塊達60%以上,甚至絕產。嚴重發病的品種有白單19、龍單19、吉單197。發病面積之廣,危害程度之大是歷來所不曾見的。

2、次要病害上升為主要病害

70年代在我省玉米矮花葉病、玉米粗縮病只零星發生,危害不大,作為次要病害不為人們所重視90年代後期該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個別品種年發病率超過10%以上。玉米矮花葉病、玉米粗縮病由種子或蟲媒傳播,屬系統性病害,植株早期感染,全株發病基本不能結實,產量損失接近100%。

3、新病害不斷出現

進入90年代,玉米莖腐病、彎孢葉斑病、圓斑病陸續成為玉米病害中的新成員,發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玉米莖腐病年發病率15%~20%,已上升為主要病害,雖經「八五」「九五」攻關,明確了其病原菌優勢種組成,但在防治措施上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玉米彎孢葉斑病1996年在遼寧省爆發流行,發病面積有20萬hm2,嚴重地區葉片大多枯死,減產50%。近年來,玉米彎孢葉斑病在黑龍江省玉米產區有發展蔓延趨勢。

病害發生、流行的原因

1、耕作栽培制度的改變

首先是大大提前了玉米的播種期,玉米大雙覆技術使原有的70cm壟距加大,播種期較正常播種期提前15~20d左右。在我省西部乾旱(阿城、雙城、肇源、肇東)和中西半乾旱地區,農民為搶墒情,往往也採取提早播種,最早播種期為4月17日。由於早春氣溫低,種子在土壤中萌動慢,生命力較弱,延長了幼苗出土時間,給土傳病害病原菌侵染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其次玉米種植密度加大,80年代以前推廣應用的玉米品種株型多為平展或半平展,種植密度小,而目前生產上應用的玉米品種株型多為耐密性的緊湊型,種植密度大,密度加大濕度增加給氣傳病害的發生與流行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同時施肥不科學,偏氮、缺磷、少鉀,造成植株徒長,抗病能力下降。此外,玉米大面積連作重茬種植,根際微生物區系發生變化,惡化了玉米根系生活環境以及高產優質感病品種的大面積種植,從而導致玉米病害日趨嚴重。

2、病原菌生理小種的變異

東北三省玉米病害過去主要是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玉米絲黑穗病,玉米抗病育種工作也主要針對這些病害進行,選育的雜交種多為單抗性品種;同時由於我國骨幹玉米種質資源抗性遺傳基礎狹窄,血緣相近,極易引起病菌生理小種變異,使品種的抗性喪失如丹玉13隻抗玉米大斑病1號小種。由於2號小種的出現並成為優勢小種,導致該品種很快退出東北玉米區。

3、抗病品種單一化種植

目前生產上推廣的單一抗性品種種植面積大,遺傳基礎單一,遺傳防禦機制脆弱,同時造成毒性小種大量增殖,病菌變異頻率加大,抗病品種抗性喪失,病害爆發流行。

4、植物保健措施不建全

玉米植株高大,拔節後群體鬱閉,防治難度大,現有技術措施效果差,防治成本相對較高,單一的措施不能達到人們所預期的效果。

綜合治理對策

玉米玉米病害種類較多,發生流行因素複雜多變,防治方法應多種多樣,病害治理必須從農業生態系統整體出發,把單一病害防治向系統綜合防治方向轉變;把以保護玉米為主向保護農田生態系統轉變,朝方向發展,充分發揮各項關鍵技術的有機協調功能。

1、病菌生理小種變異動態監測及時掌握病菌小種毒力頻率和病菌變異動態,可為抗病育種和品種合理布局提供科學依據,提高抗病育種的預見性,避免由於病菌變異導致品種抗性喪失而造成的巨大損失。

2、選育和利用抗病品種及品種合理布局

選育和利用抗病品種是控制玉米病害最根本、經濟、安全、環保的措施。篩選抗源自交系,發掘抗病基因,創造抗性強、農藝性狀優良的抗病育種材料進而育成抗病新品種,在生產上推廣應用。對推廣品種進行合理布局,在同一生態區,按一定比例種植不同抗病類型的雜交種,避免品種單一化種植。

3、農業栽培防病措施

適時播種,實行玉米-大豆,玉米-麥類輪作,改變田間生態條件;合理配方施肥,適時增加K肥的施用,提高玉米對病蟲害的抵抗防禦能力;對土傳病害的防治,使用種衣劑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玉米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

一、玉米大斑病  1.癥狀:玉米大斑病主要為害玉米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葉鞘和苞葉,先從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病,後向上擴展。病斑長梭形,灰褐色或黃褐色,長5-10厘米,寬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嚴重時葉片枯焦。天氣潮濕時,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層。此外,有一種發生在抗病品種上的病斑,沿葉脈擴展,為褐色壞死條紋,一般擴展緩慢。夏玉米一般較春玉米發病重。  2.發病規律:  病原菌在田間殘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兩種形態),為第二年發病的初侵染源。發病適溫20-28℃。條件適宜時,病菌繁殖迅速,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力傳播。此病流行程度除與玉米品種感病有關外,主要由環境條件(雨水、濕度)決定。  3.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良種;  2合理密植,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  3發病初期用50%可濕性多菌靈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畝用藥液50~75公斤,隔7~10天噴葯一次,共防治2~3次。  二、玉米小斑病  1.癥狀:  自苗期到後期都可發生。自下部葉片開始,出現褐色半透明水漬狀小斑,逐漸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時最多。病斑擴大後呈黃褐色紡錘形或橢圓形,邊緣常有赤褐色暈紋。後期嚴重時,葉片枯死。在潮濕時病斑上產生黑色絨毛狀物。  2.發病規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株殘體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絲髮育適溫為28-30℃,孢子萌發適溫為26-32℃。河南省夏玉米地區病害流行的關鍵時期是7-8月份,月平均氣溫25℃以上,降水多,病害易流行。玉米連茬種植,土壤肥力差,播種過遲等易於發病。  3.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抗病雜交品種有鄭單2號、商單4號、丹玉6號等;自交系有吉63、遼1311、自330等。

  2.實行輪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連作,秋後深耕土壤,深埋病殘體,消滅菌源。在玉米播種前及早處理完秸稈。  3.加強栽培管理早播早管,增施有機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強中耕、排水等田間管理,以增強植株抗病力。  4.藥劑防治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90%代森錳鋅800倍液,每畝用50-75千克,隔7-10天噴1次,共防2-3次。

三、玉米圓斑病  1.癥狀:  玉米圓斑病為害果穗。苞葉、葉片和葉鞘。為害果穗,造成穗腐,病菌可深達穗軸。病部變黑凹陷,使果穗變形彎曲。子粒變黑、干批。葉片上病斑散生,初為水浸狀,淡綠色或淡黃色小斑點,以後擴大圓形或卵圓形,有同心輪紋,病斑中部淡褐色,邊緣褐色。苞葉上病斑初為褐色斑點,後擴大為圓形大斑,也具有同心輪紋,表面密生黑色霉層。  2.發病規律:  由於穗部發病較重,所以帶菌種子的作用更大,有些感病種子不能發芽而在土中腐爛,有時引起幼茵發病或枯死。遺落在田間或秸稈垛上殘留的病株殘體以及果穗子粒上潛存的菌絲體均可安全越冬,成為第二年田間發病的初侵染源。越冬病菌第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抱子傳播到玉米植株上,萌發侵入。病斑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  3.防治辦法:  1.加強檢疫應特別注意不從病區調種,並選用抗病品種。我國發病嚴重的主要是吉63自交系。  2.藥劑防治可在玉米吐絲盛期進行,重點噴洒果穗。每畝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克兌水50-75公斤噴霧,一般連噴2次,間隔7-10天。

四、玉米褐斑病  1.癥狀:  病菌侵染葉片、葉鞘及莖稈。以葉片與葉鞘連接處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病斑圓形或橢圓形,褐色至紅褐色,小病斑有時匯成大斑,病斑附近的葉組織常呈粉紅色。發病後期,病斑表皮破裂,散出褐色粉末,葉脈和維管束殘存如絲狀。  2.發病規律: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殘體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氣流傳播到玉米植株上,遇適宜的環境條件即可萌發,產生遊動抱子。遊動孢子必須在葉面或葉鞘有水的情況下才能遊動,當氣溫適宜時,即可侵人表皮。七八月份溫度高、濕度大有利於發病;密度過大,田間郁蔽,發病重。  3.防治辦法:  1.農業措施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殘組織,並深翻土壤,注意排除田間積水,降低濕度。施足底肥,適時追肥,及時中耕除草,促使植株健康生長,以提高抗病力。重病田實行3年以上輪作。  2.藥劑防治以苯來特和氧基萎銹靈防效好,每畝用藥100克加水50千克葉面噴霧。

五、玉米紋枯病  1.癥狀:  主要為害玉米葉鞘、果斑為圓形或不規則形,淡褐色,水浸狀,病、健部界線模糊,病斑連片癒合成較大型雲紋狀斑塊,中部為淡土黃色或枯草白色,邊緣褐色。濕度大時發病部位可見到茂盛的菌絲體,後結成白色小絨球,逐漸變成褐色的菌核。有時在莖基部數節出現明顯的雲紋狀病斑。病株莖稈鬆軟,組織解體。  2.發病規律:  以菌核在土中越冬,第二年侵染玉米,先在玉米莖基部葉鞘上發病,逐漸向上和四周發展,一

般在玉米拔節期開始發病,抽雄期病情發展快,吐絲灌漿期受害重。玉米連茬種植,發病重;高水肥、密度大,田間濕度大、通風透光不良,發病重。7-8月份降水次數多,降水量大,易誘發病害。  3.防治辦法:  1.種植抗病品種葉片大小適中並向上傾斜生長的品種,田間通風透光好,發病輕。  2.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排灌,降低田間濕度,提高抗病力。在發病初期,剝除玉米植株下部的部分有病葉鞘,可減輕發病。  3.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每畝用5%井岡黴素100-150毫升,或20%粉劑25克,或農抗120水劑150-200毫升,加水50-60千克莖葉噴霧。

六、玉米鏽病  1.癥狀:  主要發生在葉片上,葉片兩面散生或聚生長圓形、黃褐色、粉狀病斑,並散出鐵鏽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生長後期病斑上生長圓形黑色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2.發病規律:  在南方溫暖地區,病原菌以夏孢子越冬。來年借氣流傳播進行初次侵染,病斑上產生夏孢子,可以在田間重複侵染,並由南至北隨季風傳播,逐漸擴大蔓延。夏孢子萌發最適溫度為25℃,高的相對濕度(100%)有利於鏽病發生和發展。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較大。早熟品種一般易發病,馬齒型品種比較抗病。氮肥施用過多,會加重病害發生。  3.防治辦法:  1.選用抗病雜交品種;  2.合理施肥,施用磷鉀肥;  3.發病初期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發病重時隔15天再噴1次。

七、玉米黑粉病  1、癥狀:  黑粉病為局部侵染病害。在玉米整個生育期都可發生。玉米的氣生根、莖、葉、葉鞘、雌(雄)穗均可受害。病組織腫大成瘤。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紅色,以後逐漸變為灰白色至褐色的薄膜,最後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通常葉片和葉鞘上的瘤較小,直徑僅l-2厘米或更小,一般不產生黑粉。莖節上和穗上病瘤較大,直徑可達15厘米。一株玉米可產生多個病瘤。雄穗受害部位多長出囊狀或角狀小瘤,雌穗受害部位多在上半部,僅個別小花受侵產生病瘤,其它仍能結實;全穗受害可成為1個大病瘤。  2、發病規律:  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殘體上越冬,春季條件適宜時,萌發產生擔孢子,隨氣流傳播,陸續引起苗期和成株期發病。孢子萌發適溫26—30℃。玉米植株密度過大,偏施氮肥,組織傷口處有利於病菌人侵。菌源多、降水多、濕度大,發病較重。  3、防治辦法:  (1)種植抗病品種因地制宜地選用當地抗病雜交種。  (2)消滅侵染菌源玉米收穫後,秸稈不要在地頭堆放,作堆肥時需經腐熟,並及時消除田間內的病殘體,以減少越冬菌源。  (3)改進栽培措施實行輪作倒茬,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玉米螟,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此外,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時摘除銷毀,減少田間傳播為害。

八、玉米絲黑穗病  1、癥狀:  玉米絲黑穗病在雌、雄穗抽出後表現癥狀。發病早的植株,果穗和雄穗均受害,發病較晚的常果穗受害。病果穗較健穗短,頂端尖,不抽花絲,整個果穗變成病癭,後期苞葉張開,內部黑粉散落後,殘留絲狀的寄主維管束組織,似亂髮狀。雄林早期受害,整個花序變為厚垣孢子團。  2、發病規律:  玉米絲黑穗病一年侵染1次,無再侵染。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糞肥和種子上越冬。厚垣抱子在土壤中遇到適宜條件萌發產生菌絲,由玉米幼芽入侵,最後進人雄花和果穗,產生大量厚垣孢子。玉米播種後至五葉期,土壤溫度濕度是否適宜,一是影響病菌入侵的主要因素。  3、防治辦法:  (1)選用品種選用抗病自交系,種植抗病雜交種。  (2)拔除病株發現病株,及早拔除,要做到早拔、徹底拔,並帶出田外深埋。  (3)農業措施重病區實行3年以上輪作,施用凈肥,秸稈肥要充分堆漚發酵。深翻土壤,加強水肥管理,增強玉米的抗病性。  (4)藥劑拌種選用15%粉銹寧或羥銹寧可濕性粉劑,或50%甲基托布津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3%-0.5%拌種。

九、玉米莖腐病  1、癥狀:  為全株表現癥狀的病害,玉米乳熟至臘熟期為顯症高峰期。一般由下部葉片向上逐漸擴展,呈現青枯狀。有的病株在雨後出現急性癥狀,全株急驟青枯。病株莖基部變軟,內部空松,遇風易倒折。剖莖檢查,髓部空松,根、莖基部可見到紅色病症。  2、發病規律:  玉米莖腐病田間以病株殘體、病田土壤和種子帶茵為初侵染源。越冬病菌在玉米播種後至抽雄吐絲期陸續由根系侵人,在植株體內蔓延擴展。玉米灌漿至成熟期的氣候條件,特別是雨量與發病關係密切。高溫、高濕有利於發病。  3、防治辦法:  (1)加強栽培管理選用抗病自交系,合理施肥、合理密植等,以增強玉米的抗病性。  (2)實行輪作深翻土地,清除病株殘體,秸稈充分發酵後再施用等,以減少土壤茵源。

十、玉米干腐病  1、癥狀:  玉米生長期均可被害,以生長後期被害較重。為害莖稈和果穗。莖稈基部和果穗處的莖稈生褐色、黑褐色、紫紅色大病斑,嚴重時莖稈從病部折斷。病果穗穗軸變松,易折斷,病穗下部子粒變褐色無光澤,粒間常有白色菌絲體,病穗與苞葉粘連,不易剝開。  2、發病規律:  玉米干腐病以菌絲及分生抱子器在病株殘體和種子上越冬,玉米生長季節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高溫多雨有利於病原菌的浸染和發病。種子帶菌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播種後降水多、土壤濕度大,溫度低,幼苗長勢弱,容易發病。  3、防治辦法:  (1)農業措施選育選用抗病品種。實行2-3年輪作,秋季深翻士壤,清除田間病殘組織,減少侵染來源。加強栽培管理,適時播種,增施有機肥等,培育壯苗,提高抗病力。  (2)藥劑防治播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24小時。浸種後用清水沖洗即可播種。抽穗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重點噴果穗及下部莖葉,隔7天再噴1次。

玉米的價值

飼用價值

果實(5張)玉米產量高,適應性強。玉米的籽粒、莖時營養豐富,是各種家畜的優質飼料(表43—1).每生產一公斤豬肉需要5.6kg玉米籽粒,一公斤牛肉需10kg。100kg玉米籽粒相當於135kg的燕麥,125kg的高粱,130k編大麥。是肉牛、奶牛、馬、羊、豬、禽類和魚類不可缺少的飼料。玉米整個植株都可飼用,利用率達85%以上,是著名的「飼料之王」玉米的粗蛋白質含量5–10%,纖維素少,適口性好;各種家畜都喜食。玉米籽粒中賴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不足,一般含賴氨酸0.2—0.5%,國外最近育出的新品種有的高達5%。玉米各個部分所含氨基酸成分不同(表43—2)、以籽粒最為豐富。玉米的微量元素也很豐富(表43—3)據測定玉米籽粒中含維生素A906.72mg/kg維生素B10.934mg/kg,維生素B20.272mg/kg,維生素E5.073mg/kg,胡蘿蔔素1.3—2mg/kg,核黃素3.7—6.3mg/kg。據北京農業大學測定(表43—4).玉米的有機物質消化率較高。玉米在發達國家85%作為飼料,籽粒為豬、雞、奶牛、肉牛的精料。青刈和青貯玉米,是奶牛必不可少的飼料。隨着生產的發展,玉米作為飼料作物在我國的地位日趨重要。

玉米的營養價值

玉米的營養成分比較全面,一般含蛋白質8.5%、脂肪4.3%、糖類73.2%、鈣0.022%、磷.21%、鐵0.0016%,還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和尼克酸以及谷固醇、卵磷脂、維生素E、賴氨酸等。最新研究指出,玉米中含有一種杭癌因子—谷胱甘肽。國內外苦養學家給予玉米很高的評價,認為:玉米中所含谷胱甘肽其有杭癌作用,它可與人體內多種致癌物質結合,能使這些物質失去致癌性;玉米中所含纖維素是一種不能為人體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可降低人的腸道內致癌物質的濃度,並減少分泌毒素的腐質在腸道內的積累,從而減少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病率;玉米中所含木質素,可使人體內的「巨噬細胞」的活力提高2~3倍,從而抑制癌瘤的發生;玉米中還含大量的礦物質鎂,食物中的鎂具有明顯的防癌效果。日本遺傳學家確認:玉來糠可使二硝基茂致癌物質及煎烤魚、肉時形成的雜環胺的誘癌變作用降低92%。

食用方法

玉米營養

一、排骨玉米湯

1.准排骨一條洗乾淨

2.甜玉米一個,胡蘿蔔一個,馬蹄爽十個,全部洗乾淨,

3.切成小塊,

4.排骨和玉米的一起放高庒鍋,下一勺半的水(下水得看人多人少的下)

5.大火煮上氣,,轉中火二十五分鐘

6.煮好等氣全出完,起鍋蓋,放鹽,(可以放點雞精)

7.起大碗,放點香菜就可以了,美味又好喝

二、香烤玉米

1.把玉米洗乾淨,掰成兩截

2.烤箱預熱150度,上下火。

3.在烤盤鋪上錫紙,搭上烤架。

4.把玉米均勻塗上花生油和蜂蜜,搭在烤架上。

5.把烤盤放入烤箱中,180度,十分鐘。

6.叮~香噴噴的烤玉米就出爐啦!

三、奶香玉米餅

1.玉米一根剝成玉米粒2.放入料理機加入適量水榨成泥(沒有料理機沒關係,擦板擦成碎只是沒有這麼細膩

3.但味道一樣棒棒噠)4.加入適量牛奶和糖和成麵糊

5.平底鍋刷油,油熱放入心形模具(模具要擦油更易脫模),將麵糊倒入模具中,小火煎

6.製表面金黃變硬

7.翻至另一面,兩面金黃即可出鍋,軟軟糯糯超級好吃。一朵漂亮的桃花迎接春天的到來。

四、豌豆炒玉米

1.準備好食材:所有食材洗乾淨,玉米剝粒,胡蘿蔔肉餅切粒。

2.鍋熱下油下肉餅炒香。

3.下玉米粒和豌豆。

4.下冰糖滴小半碗水下去煮會。

5.水煮的差不多乾的時候下胡蘿蔔。

6.最後下食鹽翻炒均勻即可。

五、玉米發糕

玉米發糕1.準備好麵粉,玉米面,發酵母,葡萄乾,玉米油和白砂糖,各自稱重

2.發酵母用溫水稀釋

3.葡萄乾放水中泡軟,泡五分鐘,瀝干水分

4.盆中加入麵粉,玉米面和白砂糖

5.倒入稀釋好的酵母

6.攪拌成糊狀,不要太稀

7.加入少許葡萄乾攪拌均勻

8.碗里均勻刷一層玉米油

9.將攪拌好的麵糊放入碗中

10.蓋上保鮮膜,放溫暖處半小時發至兩倍大(我是放在熱水中,蓋蓋子)

11.將發酵好的麵糊取出

12.放入葡萄乾

13.上鍋蒸30分鐘,燜3-5分鐘

14.變得很蓬鬆四周用刀分離一下倒扣出來

六、黃金玉米烙

1.把玉米放在鍋里蒸熟黃金玉米烙2.蒸熟後剝下玉米粒,可以藉助小刀

3.加入適量澱粉

4.拌勻,使每粒玉米幾乎都能沾上澱粉

5.碗里加些玉米澱粉,用清水兌成不稠也不稀的水澱粉

6.電餅檔加熱,把模具放裏面,用小勺把玉米堯舀進去

7.用小勺舀些水澱粉到玉米空隙里,填滿空隙

8.玉米烙好後,坐鍋燒油,火不宜太大9.油熱好後,放入玉米餅,煎炸得脆了即可出鍋

10.出鍋之後撒上白糖就可以了~

植物文化

有一種說法:歐洲文明是小麥文明,亞洲是稻米文明,拉丁美洲則是玉米文明。而墨西哥及中美洲,正是玉米的發源地,據考古發現,早在1萬多年前,這裡就有了野生玉米,而印第安人種植玉米的歷史也已有3500年。考古學家已經在普埃布拉州特瓦坎谷地發現了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1540年之間玉米文化的遺迹,表明古印第安人如何在狩獵活動日漸稀少的同時,逐漸開始採摘野果並過渡到人工種植玉米的過程。

悠久的玉米文化歷史使墨西哥人對玉米的種植和加工技術的錘鍊達到了極致。在墨西哥,不僅有白色的玉米、黃色的玉米,還有深藍色的玉米、墨綠色的玉米、紫紅色的玉米,還有紅、藍、綠、白、黃間雜排列的五彩玉米。墨西哥人製作的玉米食品的種類已經豐富得數不勝數,並且還不斷有新的創造。

玉米崇拜———墨西哥最重要的文化現象之一。對墨西哥人來說,玉米絕不僅僅是食物,而是神物,是千百年歷史中印第安人宗教中崇拜的對象。古印第安神譜中,有好幾位玉米神,例如辛特奧特爾玉米神、西洛嫩女神、科麥科阿特爾玉米穗女神等,他們都象徵著幸福和運氣。墨西哥民間有許多關於玉米的神話和傳說,都將人類的起源與玉米的發現連在一起。納華印第安人的傳說認為,在遠古時代,以克特薩爾科阿特爾和特茲卡特里波卡為主的諸神在反覆爭鬥中創造了世界和人類,在第五個太陽普照大地的時候,人類才從吃樹木果實和植物發展到食用玉米。在瑪雅人的神話中,人的身體就是造物主用玉米做成的。時至今日,人們仍然把土著人稱為「玉米人」,危地馬拉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阿斯圖里亞斯的長篇小說《玉米人》,寫的就是瑪雅人在現代社會的遭遇。

墨西哥歷史,與玉米的進化同步前進。西班牙人入侵後,曾花費巨大財力在墨西哥推廣小麥種植,在土地和資金方面均提供優惠條件,但玉米佔優勢地位的農作物種植格局在墨西哥卻始終未曾改變。古印第安人,甚至直到現在的一部分印第安人的生活,都是緊緊圍繞着玉米的種植與收穫來組織和安排的。印第安人部落和村社,都將玉米磨房設置在村鎮中心,因為家家戶戶都要磨面,所以磨房就成了全村的社交場所。有時村民大會也在這裡舉行,從而又使它與「權力」聯繫在一起。

瑪雅人的圓形太陽曆中,就是以太陽的位置和玉米的種植將一年劃分為9個節氣。人們辛苦一年後最愉快最歡慶也是最輕鬆的日子,是在第二個叫做「成熟」的節氣,相當於8月2日,這是玉米開始成熟的時候,也是人們開始享受嫩玉米的時節。印第安人在收穫玉米之後,要圍着大堆的玉米舉行宗教儀式和歡慶活動,如用羊羔、飲料祭祀玉米神等。這樣的歡慶活動要持續一個月,直到玉米全部收穫完畢。就是在農村其他節日中,玉米也是作為不可或缺的吉祥物被擺上祭壇供奉,有時人們還用五彩玉米粒組成宗教畫面或用來占卜。

在現代墨西哥社會,由於玉米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全國要規划出大面積的土地種植玉米,各地區再根據各自的氣候與土壤特點輔種其他作物,具體到農村基層,則完全按照玉米田面積的大小形成大小不等的村落。墨西哥的文明史幾乎是與玉米的進化和發展同步前進的,它深深滲入到墨西哥社會的組織形式、人的生活方式及思維方式之中。

詩人、藝術家靈感的源泉。古印第安的詩人們寫過許多歌頌玉米的詩歌,其中一部分流傳至今。在墨西哥著名詩人、199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斯的詩歌中,也曾反覆出現玉米的意象,如《在石與花之間》中的詩句:「你剋制、忍耐、生活/宛似鳥兒/從一把玉米炒麵到一壇玉米稀飯。」在《太陽石》中,他更是滿懷激情地唱道:「你的玉米裙在飄舞歌唱/你水晶的裙子、水的裙子……」。

在造型藝術中出現的玉米及玉米神的形象更是自古就有,考古發掘又屢有新證。現代藝術家們的作品則推陳出新,在更高層次上賦予人們全新的感受。最典型的代表作之一當屬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醫學系大樓上的巨幅壁畫《生命、死亡與四要素》,作者為墨西哥著名壁畫家弗朗西斯科·埃朋斯。畫中的「四要素」指水、火、土、風,這是一幅隱喻印第安土著人生活的作品,而玉米就在這幅巨作的中心位置,我們好像能體會到玉米在水火土風的培植滋養下同生命與死亡緊密相關的生動含義。

玉米文化在墨西哥得到有識之士的呵護和弘揚。2003年3月,由墨西哥城人民文化博物館協同全國土著人學會、查平戈大學等單位舉辦了以「沒有玉米,就沒有我們國家」為題的展覽會,這個展覽將歷時8個月。在展覽會的說明書上,有這樣的警句:「玉米是墨西哥文化的根基,是墨西哥的象徵,是我們無窮無盡的靈感的源泉。」「我們創造了玉米,玉米又造就了我們。我們永遠在相互的哺育中生活。我們就是玉米人。」

徐國勳|教你做菜:山藥篇

此資料由整理發佈

山藥又稱薯蕷、土薯、山薯蕷、懷山藥、淮山、白山藥,是《中華本草》收載的草藥,藥用來源為薯蕷科植物山藥乾燥根莖。

山藥具有滋養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之功效,主治脾虛腹瀉、肺虛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頻、遺精、婦女帶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腸炎。山藥最適宜與靈芝搭配服用,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山藥在食品業和加工業上大有發展前途。

烹制方法

雞翅蒸山藥棗泥山藥手抓蒸棗泥山藥糕山藥鴿子湯紅燜羊肉山藥山藥排骨湯拔絲山藥藍莓山藥山藥蒸丸子肉片炒山藥

葯源相關

來源。本品為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的乾燥根莖。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切去根頭,洗凈,除去外皮及鬚根,用硫黃熏後,乾燥;也有選擇肥大順直的乾燥山藥,置清水中,浸至無干心,悶透,用硫黃熏後,切齊兩端,用木板搓成圓柱狀,曬乾,打光,習稱「光山藥」。

史載。山藥原名薯蕷,唐代宗名李預,因避諱改為薯葯;北宋時因避宋英宗趙曙諱而更名山藥。河南懷慶府(今博愛,武陟,溫縣)所產最佳,謂之「懷山藥」。「懷山藥」曾在1914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展出,遂蜚聲中外,歷年來向英、美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本草綱目》說它有補中益氣,強筋健脾等滋補功效。

產地。山藥,作為葯食兩用的中藥材,受區域氣候特徵、地質特點、生長習性等因素的影響,具有不同的產地特徵。山藥主產地河南博愛、武陟、溫縣等地,山西、陝西、山東、河北、浙江、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地也有栽培。以廣西、河北、河南等地為主的幾大產地構成了國內主要山藥栽培區。

別名。薯蕷、土薯、山薯蕷、懷山藥、淮山、白山藥、水山藥、毛山藥、光山藥

製法。山藥:除去雜質,分開大小個,泡潤至透,切厚片,放於焙籠中烘乾(明代李中立著《本草原始》云:「凡葯曬乾者極多,古人何必獨加干字于山葯之上)。
麩炒山藥:取凈山藥片,照麩炒法(附錄Ⅱ D)炒至黃色。

性狀

本品略呈圓柱形,彎曲而稍扁,長15~30cm,直徑1.5~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縱溝、縱皺紋及鬚根痕,偶有淺棕色外皮殘留。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白色,粉性。無臭,味淡、微酸,嚼之發黏。光山藥呈圓柱形,兩端平齊,長9~18cm,直徑1.5~3cm 。表面光滑,白色或黃白色。

鑒別

本品粉末類白色。澱粉粒單粒扁卵形、類圓形、三角狀卵形或矩圓形,直徑8~35μm,臍點點狀、人字狀、十字狀或短縫狀,可見層紋;復粒稀少,由2~3分粒組成。草酸鈣針晶束存在於黏液細胞中,長約至240μm,針晶粗2~5μm。具緣紋孔、網紋、螺紋及環紋導管直徑12~48μm。

功效與作用

性味。甘、平、無毒。

歸經。歸脾、肺、腎經。

山藥,人類自古食用,是人類食用最早的植物之一。早在唐朝詩聖杜甫的詩中就有「充腸多薯蕷」的名句。山藥塊莖肥厚多汁,又甜又綿,且帶粘性,生食熱食都是美味。根據山東省農科院對山藥的化驗結果,其塊莖中平均含粗蛋白質14.48%,粗纖維3.48%,澱粉43.7%,糖1.14%,鉀2.62%,磷0.2%,鈣0.2%,鎂0.14%,灰分5.51%,鐵53.57ppm,鋅29.22ppm,銅10.58ppm,錳5.38ppm。人類所需的18種氨基酸中,山藥中含有16種。

山藥肉質細嫩,含有極豐富的營養保健物質。《神農本草經》謂之「主健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日華子本草》說其「助五臟、活筋骨、長志安神、主治泄精健忘」;《本草綱目》認為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癱涎、潤毛皮」。近些年來的研究表明,山藥具有誘導產生干擾素,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所含膽鹼和卵磷脂有助於提高人的記憶力,常食之可健身強體、延緩衰老,是人們所喜愛的保健佳品。以山藥為主、輔以魔芋做成的仿生食品,具有營養豐富、滋補健身、養顏美容之功效,是不可多得的健康營養美食。

秋葵含有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等,有益於視網膜健康、維護視力。

秋葵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可溶性纖維,對皮膚有保健作用,且能使皮膚美白、細嫩。

山藥是山中之葯、食中之葯。不僅可做成保健食品,而且具有調理疾病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指出:山藥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去頭面游風、止腰痛、除煩熱、補心氣不足、開達心孔、多記事、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潤毛皮,生搗貼腫、硬毒能治;《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玉液湯和滋培湯,以山藥配黃芪,可治消渴、虛勞喘逆,經常結合用枸杞子、桑椹子等這些葯食同源的中藥材做茶泡飲,可補腎強身,增強抵抗力,可以起到較好的保健養生功效。

營養價值

每100g山藥含水分75g左右,碳水化合物14.4~19.9g、蛋白質1.5~2.2g、脂肪0.1~0.2g、薯蕷皂苷50ug及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碳水化合物以澱粉為主。山藥中的黏性物質由甘露聚糖與球蛋白結合而成的黏蛋白。

健脾益胃。助消化。山藥所含的能夠分解澱粉的澱粉糖化酶,是蘿蔔中含量的3倍,胃脹時食用,有促進消化的作用,可以去除不適癥狀,有利於改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葯食兩用之佳品;

滋腎益精。山藥含有黏蛋白、澱粉酶、皂苷、游離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等物質,且含量較為豐富,具有滋補作用,為病後康復食補之佳品,有強健機體、滋腎益精的作用;

益肺止咳。山藥含有皂苷、黏液質,有潤滑、滋潤的作用,故可益肺氣、養肺陰,治療肺虛痰嗽久咳之症;

預防心血管病。山藥幾乎不含脂肪,而且所含的黏蛋白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防止動脈過早地發生硬化。山藥含有皂苷能夠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對高血壓和高血脂等病症有改善作用;

延年益壽。山藥可增加人體T淋巴細胞,增強免疫功能,延緩細胞衰老;

抗肝昏迷。山藥所含的膽鹼是與學習記憶有關的神經傳遞物質——乙酰膽鹼的物質基礎,研究發現山藥具有鎮靜作用,可以抗肝昏迷;

減肥健美。山藥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鉀的含量較高,所含熱量又相對較低,經常食用,有減肥健美的作用。

山藥作用

1、降血壓中藥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歸芍地黃丸等,都是有山藥配成的有名方劑,不僅用於治療腎虛病症,還用於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哮喘、神經衰弱和腰痛等病症。

2、延緩衰老現代科學證明,山藥能使加速有機體衰老的酶活性顯著降低。含山藥的八味地黃丸,主治產後虛汗不止。保元清降湯、保元寒降湯,可治吐血和鼻出血;寒淋湯和膏淋湯,可治淋蟲。山藥還可治肺結核、傷寒及婦女病等,這都有利於延年益壽。

3.抗腫瘤作用山藥塊莖富含多糖,可刺激和調節人類免疫系統。因此常作增強免疫能力的保健藥品使用。山藥多糖對環磷酰胺所導致的細胞免疫抑制有對抗作用,能使被抑制的細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全部恢復正常。山藥還能加強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如,六味地黃丸可治療慢性腎炎、高血壓、糖尿病、神經衰弱等病症。知柏地黃丸可治療強直性脊椎炎和婦科胎漏、陰癢、經閉等陰虛火旺症。歸芍地黃丸可治療耳痛耳鳴,陰虛自汗等。

4.可治皮膚病山藥中所含的尿囊素具有麻醉鎮痛的作用,可促進上皮生長、消炎和抑菌,常用於治療手足皸裂、魚鱗病和多種角化性皮膚病。

徐國勳|教你做菜:馬蹄篇

此資料由整理發佈


馬蹄,學名荸薺,沙草科荸薺屬,又稱水栗。 
莎草科荸薺屬淺水性宿根草本,以球莖作蔬菜食用。古稱鳧茈(鳧茨),俗稱馬蹄,又稱地栗,因它形如馬蹄,又像栗子而得名。馬蹄具有很好的醫療保健效果,其苗秧、根、果實均可入葯。據《中藥大辭典》記載:荸薺味甘、微寒、無毒,有溫中益氣,清熱開胃,消食化痰之功效。中醫認為:荸薺性味甘寒,功效清熱化痰、生津開胃、明目清音、消食醒酒。臨床上可用於熱病煩渴、痰熱咳嗽、咽喉疼痛、小便不利、便血、疣等症。

烹制方法

胡蘿蔔馬蹄蒸肉餅馬蹄雪梨銀耳湯(去火)拔絲(琉璃)荸薺馬蹄百葉包粉絲湯鮮蝦豬肉馬蹄雲吞蛋皮馬蹄蝦卷青椒木耳炒荸薺椰汁馬蹄糕馬蹄糕馬蹄爽

植物馬蹄

【拼音】[mǎtí]

【英文】horse'shoof;[方]Chinesewaterchestnut;eleoeharistuberosa;馬蹄

【基源】為莎草科植物荸薺(bí'qí)Eleacharisdulcis的球莖。馬蹄(荸薺)

【別名】馬蹄,南薺,水栗,烏芋,馬薺,地粟,尾梨,地雷子,地力,蒲須。  【性味】涼,甘。  【功用】清熱生津,涼血解毒。  【成分】可食用部分78%。每100g中含能量247kj,水分83.6g、蛋白質1.2g、脂肪0.2g,膳食纖維1.1g,碳水化合物13.Ig、胡蘿蔔素20μg、視黃醇當量3μg,硫胺素0.02mg、核黃素0.02mg、尼克酸0.7mg;維生素C7mg,維生素E0.65mg;鉀306mg,鈉15.7mg,鈣4mg,鎂12mg、鐵0.6mg,錳0.11mg、鋅0.34mg,鋼0.07mg,磷44mg,硒0.7μg,尚含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的荸薺素。馬蹄原植物

馬蹄(mǎtí),又稱荸薺(bíqí)。據說原產於印度,但不可信,因為中國西漢時已經記載它,應該是原產於亞洲較廣大的區域。我國是盛產馬蹄的地方,以我國南方的南嶺山脈產區為最好,其中,以九峰山麓的北鄉產區為最。種植馬蹄對自然條件要求是特別高的,必須是無污染的地方,而且泥土要求營養成分多,以保證馬蹄的正常生長。它以個頭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無渣,爽脆可口既做蔬菜也可做水果,也可以做成馬蹄粉,馬蹄粉則用來做馬蹄糕。馬蹄久負盛名,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維生素C,還有鈣、磷、鐵、質、胡蘿蔔素等元素;馬蹄作用價值甚大,能清熱潤肺、生津消滯、舒肝明目、利氣通化作用。嶺南諸類佳果,各佳其味,但生熟可食,健疾不忌,加工成馬蹄罐頭口味更好。據說水蛭俗話也叫馬蹄。

各地稱呼

【口語】:馬蹄、果子、白地栗、燕尾草、芽菇、莆萱、莆萩、黑三棱、芍、烏芋、蒔菇、蔥藕(閩南語)、錢蔥(廣東潮州話)、蒲薺(湖北話)、薺子(湖南漵浦話)、糍米(湖南嶽陽話)、萁米(湖南常德話)、糍谷(湖南邵陽衡陽等地話,發音接近蒔菇)、葡栗子(湖南耒陽話)呸之(江西新余話)、糍果子(四川話)、蒲青(重慶話)、浮須(渝東北)、地梨子(安徽淮南)

保健作用

馬蹄是荸薺馬蹄(5張)的俗稱。根據資料,馬蹄入葯,歷史悠久,其中《隨息居飲食譜》只用了26個字就概括了馬蹄的保健作用,即:「荸薺甘寒。清熱、消食、醒酒、療膈、殺疳、化銅、辟蠱、除黃、泄脹、治痢、調崩」等。

現代科學研究還發現,馬蹄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粗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B1.B2.C等。還含有抗癌、降低血壓的有效成分--荸薺英。

中醫臨床上常用馬蹄配成「雪羹湯」清熱去痰,降血壓和治療大便干硬。中醫認為,用新鮮馬蹄配蘆根、鮮藕汁同飲,是清熱、生津止渴的理想飲料。

由於馬蹄性寒,因此體弱者及小兒遺尿患者應避免食用。此外,生吃馬蹄要注意衞生,食用前要洗乾淨,最好用開水燙過。馬蹄也可入葯,馬蹄是一種集食用藥用價值於一身的生蔬菜,曾一度成為明清時期朝廷貢品。馬蹄與眾不同,其肉質雪白細滑、水份含量高,清甜無渣,爽脆可馬蹄粒口,馬蹄熟食把它伴雞、鴨、香菇、雲耳一起炒成一道菜更有滋味。

荸薺在潮汕地區一帶又稱錢蔥,原因是荸薺的葉子跟蔥很相似,從荸薺正上方向下看,荸薺像個圓的銅錢,所以有「錢蔥」一詞。

形態特徵

荸薺屬沙草科植物荸薺的球莖,多年生草本,原產印度,在我國主要分佈於江西、廣西、江蘇、安徽、浙江、廣東等水澤地區。

荸薺冬、春季挖掘上市。荸薺是其地下匍匐莖先端膨大的球莖。球莖扁圓球形,表面平滑,老熟後呈深栗殼鈀或棗紅色,有環節3~5圈,並有短鳥嘴狀頂芽及側芽,肉為白色、質地脆嫩,多汁而甜。

荸薺因多年生沼澤生草本,匍甸根狀莖細長,末端膨大成扁圓形球狀,直徑約4cm,黑褐色;地上莖圓柱形,高達75cm,叢生,不分枝,中空,具橫隔,表面平滑,色綠,葉片退化,葉鞘薄膜質,鞘口斜形,易脫落。穗狀花序一個,頂生,直立,先裝圓柱形,淡綠色;花數多或多數;鱗片寬倒卵形,螺旋式或覆瓦狀排列,背部有細密縱直條紋;花被6枚,變為剛毛,上具倒生鈎;雄蕊2,花絲細長;子房上位,柱頭2或3裂,深褐色。小堅果呈雙凸鏡形,長約2.5mm。花期6~7月。僅指其外表,說它像栗子,不僅是形狀,連性味、成分、功用都與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結果,所以有地栗之稱。

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視之為「江南人蔘」。荸薺既可作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

荸薺的品質要求:以個大、潔凈、新鮮、皮薄、肉細、味甜、爽脆、無渣者質佳。

生長環境

荸薺屬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喜生於池沼中或栽培在水田裡。它的繁殖採用球莖亦稱果球進行無性繁殖。荸薺喜溫愛濕怕凍,適宜生長在耕層鬆軟,底土堅實的壤土中。在栽培上,要求有20—25厘米的耕作層,這樣既利於球莖的生長發育,又不致球莖深鑽,個體發育大小均勻整齊一致,也有利於掘收。耕層過粘,不利於球莖的膨大,腐殖質過多,球莖的含糖量降低,甜味差。它適宜在淺水中生長,在營養需求上,要求氮肥較少,磷肥較多。在整個生長期中,要求有充足的光照。其全生育過程如下:

(一)萌芽:氣溫達10~15℃時,80%以上球莖可萌芽,同時抽生髮芽莖,並向上抽生葉狀莖,當幼苗有5~6根葉狀莖時,便向下萌生新根。

(二)分櫱與分株:7月底~8月初移植的薺苗,3~5天返青後,發芽莖頂端的保質莖,向上抽生葉狀莖,經不斷分櫱,形成母株叢。與此同時其側芽向四周發生若干根匍匐莖,伸先3~4節10~15㎝後,其頂端肉質莖的頂芽,繼而向上萌生葉狀莖,連續分櫱,又形成新的分株。如此反覆地分株和分櫱,株叢隨之逐漸擴大,葉狀莖數直線上升,一株地上莖數可擴大到300~400根。氣溫在25~30℃時,分櫱分株發生最快。進入9月份後,氣溫逐漸下降,光合產物的積累量則逐漸增多,匍匐莖的生長由水平方向轉而朝土下斜向生長,俗稱「下帶」。10月上旬以後,不再產生葉狀莖,此時所有的匍匐莖先端開始膨大,球莖開始形成。荸薺的產量取決於球莖的數量和大小,而後者又是由分株的次數及地上莖的數量和質量決定的,正如前述,氣溫在25~30℃時分櫱分株發生最快,一個分株約10~15天發一檔分株。在我地一般可發生分株2~3檔,多的可達5~6檔,全株共有分株30~40株。9月下旬以後,氣溫下降明顯,不再發生分櫱。因此,爭取在適宜氣溫下,取得一定合理分株數,保證地上葉狀莖的數量和質量,荸薺最好要在7月底移栽完,最晚的移植也不能遲於立秋。

(三)開花與結薺:當植株基本上停止分株分櫱,地上莖的同化物質便大量向地下貯藏器官即球莖運送,這時葉狀莖頂端抽生穗狀花序,進入始花期。與此同時,地下部也相應抽生結薺莖,地上開花盛期,也是地下結薺期。寒露(10月上旬)時球莖已成形,小雪(11月下旬)後,地上莖逐漸由上向下枯黃,球莖此時充分成熟。球莖皮色也由白色轉變成黃棕色至紅褐色。冬至(12月下旬)至小寒(元月上旬),球莖內糖分含量最高。馬蹄(四)對水、肥的要求:薺苗定植後,要求較高土溫以利返青分櫱,宜灌淺水穩苗。隨着分櫱分株增多,蒸騰量加大,應逐漸加深水層,促進地上莖群體形成。封行後灌深不,控制分櫱分株形成,提早結薺,球莖增多、增大,但應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長。荸薺整個生長期都不能缺水,如不徒長不應擱田斷水,特別是球莖膨大期,更不宜缺水。荸薺株叢多而大,結球薺期所需各種養分及同化物質也多,因此基肥要足。在分櫱分株時段要求充足氮肥,更不可缺肥,以保證荸薺夠苗株足。進入結球期後,則不宜再施氮,否則徒長,引起倒伏,影響結球,並加重病害的發生。鉀素對改善球莖的品質,促進氨基酸、蛋白質析合成和糖分、澱粉的運轉積累有重要的作用,除作基肥外,還要在荸薺生長期追肥鉀素,此外,充足的鉀肥還能提高植株的抗病力。磷肥對荸薺也有類似的效應。所以種植荸薺一定要氮磷鉀肥三要素配合,尤其在始花結薺期前後不可缺少磷鉀肥。此時如能噴施葉面肥,或磷酸二氫鉀等,都可收到球莖粗大、提高產量的效果。

掘收和貯藏方法

荸薺的成熟期,不同地區各有差異,收穫挖掘的時間也不相一致。一般在大雪前後荸薺自然死苗,球莖充分成熟時即可搶晴收穫,亦可脫水留田,待到明春收穫。剛收穫的荸薺含水量高。皮質軟且脆,應做到細心挖取,輕裝、輕放、輕運,以減少損傷,便於貯藏。另外,收穫時不能讓太陽暴晒,避免失水過速,灼傷過重造成生理性傷害,影響貯藏質量。荸薺收穫後,搞好貯藏,減少霉爛變質,是增產增收的關鍵,挖回的荸薺應先放在乾淨的室內,最好能在地上墊一層磚或木板,攤涼10—20天左右,待表面水份自然風乾後,清除泥土及雜物,剔除傷果,爛果和病果等,再進行貯藏。貯藏的方法,視數量的多少,可採用缸藏或者箱藏和室藏的辦法。貯藏前,應做好缸、箱、室的消毒工作,每立方米可用硫磺10—15克或者2%的福爾馬林溶液進行熏蒸消毒。24小時後,再將馬蹄放入缸、箱內並蓋上蓋子。室藏的庫房要求乾燥密閉,先打掃乾淨,堵好鼠洞後再行消毒,然後將荸薺堆入室內即可,堆的高度要求在一米左右為宜。如有條件,可在地上墊一層木板或尼龍薄膜,再鋪一層10厘米細沙,然後放一層10厘米左右的荸薺,再蓋一層5厘米的沙,如此一層沙一層荸薺進行堆放,最後在上面蓋上一層10厘米沙子,高度在1米致1.3米。最好在最上層噴上1:500倍多菌靈,以表面略濕潤為度。視數量情況,也可用磚砌成池,把荸薺按上述堆放的方法,堆在池中。在貯藏期間,要求做到定期檢查,發現霉爛或鼠咬、蟲叮應及時處理。

營養價值

荸薺中含的磷是根莖類蔬菜中較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的需要,對牙齒骨骼的發育有很大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因此荸薺適於兒童食用。

英國在對荸薺的研究中發現一種「荸薺英」,這種物質對黃金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氣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降低血壓也有一定效果。這種物質還對癌腫有防治作用。荸薺質嫩多津,可治療熱病津傷口渴之症,對糖尿病尿多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荸薺水煎湯汁能利尿排淋,對於小便淋瀝澀通者有一定治療作用,可作為尿路感染患者的食療佳品。研究發現荸薺含有一種抗病毒物質可抑制流腦,流感病毒,能用於預防流腦及流感的傳播。

馬蹄菜譜甜點

揚州獅子頭

上好的五花肉剁碎後不加水不攪拌,在容器里像農村摔土坯一樣來回地摔,或者用板子拍打,待其上勁後加雞蛋清和切碎的馬蹄(即荸薺),放入調料再摔打,最後做成坯子,在滾油里稍炸至表面團結,入鍋燉約一小時左右。放醬油少放水就是紅燒,多放些水不放醬油就是清燉。紅燒選用冬菇或冬筍做菜底顯檔次,用大白菜也可以。清燉不放菜底,而在沙鍋里燉爛後放青菜心,看上去清清爽爽味道也佳。

山楂馬蹄汁

[原料]山楂10個、白糖適量、鮮馬蹄10個。

[製法]

1.山楂去核洗凈,鮮馬蹄(即荸薺)去皮洗凈,一起榨成汁,倒入杯中。

2.將白糖加入山楂、馬蹄汁中,攪拌均勻,即可飲用。註:山楂又稱紅果,有促進胃腸消化、瘦身的作用。

炒素四寶

材料:胡蘿蔔、荸薺、水發黑木耳、荷蘭豆

做法:四種材料都洗凈切成片,先下胡蘿蔔小火翻炒出香味後,放入其它原料,最後撒入適量的鹽和味精起鍋。

馬蹄草莓球

材料:馬蹄15個雞蛋1.5個麵粉35克澱粉2大勺糖適量麵包糠20克草莓醬適量

做法:

1、馬蹄削去皮,切片切絲再切成細碎粒後裝入碗中。

2、加入半個雞蛋、麵粉1-2大勺、澱粉2大勺、糖。

3、用筷子順一個方向攪拌幾分鐘。

4、用手抓起適量馬蹄碎團成團,盡量團圓團實點,團好整齊碼放在盤中。

5、另取一個小盤裝入麵粉30克、雞蛋1個、麵包糠20克、草莓醬口味,將馬蹄球周身裹上一層麵粉。

6、接着粘一層蛋液,再裹一層麵包糠。

7、鍋入油燒5成熱,小火將馬蹄球表面炸棕黃,吃時蘸些草莓醬。(注意炸的時候要用小火,才能保證馬蹄草莓球的營養和口感。)

馬蹄學名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清脆可口,馬蹄甘寒,能清心降火,補肺涼肝,消食化痰。馬蹄對治療秋燥咳嗽,咽喉不適,口乾欲飲等病症有較好的效果,是秋季的養生佳品。

冬瓜馬蹄露

食材:冬瓜100克,馬蹄3個,黃冰糖和紅糖少量。

做法:

1.冬瓜削皮後洗乾淨,切成薄片,冬瓜皮和籽都保留。

2.冬瓜放鍋里加水熬煮30分鐘左右。

3.加入黃冰糖和紅糖繼續熬煮20分鐘。

4.把冬瓜片撈出,馬蹄削皮後切成小丁,也倒進鍋里煮3分鐘即可。

飲食注意

關於荸薺的吃法:

1.生吃,雖然荸薺是生長在泥土中可能會有一些不知名的黴菌,但是經過太陽的照射後那些黴菌幾乎是被殺死光了,且甘脆汁多;

2.熟食,春季是流行感冒的高發季節可以用洗凈的荸薺和板藍根顆粒一起煮着吃是預防流行感冒的很好的方法,而且嘗起來口感有一點點糯、味道較甜,那甜味跟生吃的甜完全不一樣其中夾雜着板藍根的甜和香;

3.做肉丸,在準備做肉丸的材料中加入切碎的荸薺末,肉丸的外皮較脆,口感好。

栽培技術

栽培季節

馬蹄適宜無霜期生長,全生長期刊10~240天。馬蹄的栽植時期較機動,在長江流域自4月上旬至7月上旬均可以播種育苗,但以早栽為宜,使植株能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期間發生分櫱和分株,入秋以後結薺。一般小滿至芒種栽植的稱「早水馬蹄」,立冬前後採收;小暑到大暑栽植的稱「伏水馬蹄」,冬至前後採收;立秋前後栽植的稱「晚水馬蹄」,採收期可延至翌年清明。華南地區無霜期長,可以適當遲栽,但最遲應在處暑栽植。

馬蹄不宜連作,連作則球莖不易膨大,病害較多,產量低。一般需實行2~3年的輪作。其茬口搭配舉例如下:

1.馬蹄與水稻

前茬為早稻,採用早、中熟品種,立秋之前收割,栽植晚水馬蹄,10月中下旬收穫後,再種油菜。

2.馬蹄與蓮藕或茭白

前茬如果是種植蓮藕,採用早熟藕種,立秋前採收青荷藕後,栽植馬蹄;前茬若為茭白,宜採用早熟兩熟茭品種,可以邊採收夏茭,邊套栽馬蹄。也可以待夏茭採收後再栽馬蹄。

3.馬蹄與席草

一般小暑以後,將馬蹄苗套栽入席草行間,大暑前後收去草席後,留馬蹄生長,並對馬蹄及時加強培育管理。

整地施肥

5月中下旬,大田進行耕耙,一般2~3次,使田土成泥糊狀。最後一次耕地時,施入基肥,一般每畝施腐熟豬廄肥或草塘泥1250~2000千克和腐熟人糞尿1000~2000千克。早水馬蹄因生長期長,以施有機肥為主,如以人糞尿作基肥時,施肥量不宜太多,以免植株徒長,引起病害。晚水馬蹄生長期短,要爭取在短期內分株發棵,施肥量宜酌量增加,應以速效肥為主,具體施肥量則與前茬作物種類、氣溫高低和土壤肥瘠不同而有差異。

品種選擇

生產者可根據用途和栽培目的選擇適合的品種栽培。生食鮮銷宜選用馬蹄等球莖個大,味甜的品種;加工制澱粉宜選用馬蹄、水馬蹄等球莖含澱粉量高的品種;制罐頭品種要求球形整齊,平臍,出肉率高,削皮無黃衣,又耐貯藏的馬蹄、蘇薺。

培育壯苗

馬蹄無論採用分株繁殖,還是球莖繁殖都採用先育苗後移栽,因此,培育壯苗是獲得高產的基礎。為培育壯苗,首先應嚴格做好選種工作,一般在上一年馬蹄生長後期,選擇群體生長整齊、無倒伏、無病蟲危害的豐產田塊作為留種田,這稱為初選;馬蹄收穫時,選外形圓整,具有該品種特性,頂芽粗壯,無破損,無裂縫,充分成熟,個體中等的球莖冬貯,這稱為複選;育苗前功盡棄剔除帶病的馬蹄,選出球莖飽滿,表皮光滑,皮色一致,球莖較大,頂芽和側芽鍵全,芽頭粗壯、無傷口和腐爛的球莖催芽,這稱為決選。為了防止種苗帶病,在催芽前用25%多菌靈500倍液浸種8~12小時,取出瀝干後進行催芽。催芽方法是:早水馬蹄在4月上旬開始育苗,因當時外界氣溫較低,應在室內或塑料薄膜棚內進行,用窩席圍成一圈,內鋪濕稻草,將薺朝上,排列在稻草上,疊放3~4層,上蓋水草一層。每天澆水保持濕度,10~15天後,開始冒青,芽長到1。5厘米時,除去覆蓋草,繼續澆水保持濕潤。20天以後,葉狀莖開始生長,並有3~4個側芽同時萌發時,即為催芽結束。早水馬蹄用分株繁殖時,為了促進馬蹄栽後早發棵,早分櫱,早封行,達到早熟高產,通常採用催芽後田間假植促苗的辦法,促進根系粗狀發達。其方法是將催芽後的球莖移植於馬蹄秧田內,按行距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栽入種球一個,以將短縮莖上髮根處連同種薺一併插入土為宜。栽後保持淺水。如果此外界氣溫較低,可在秧田設置塑料拱棚內假植。假植後約40天左右,單株分櫱數增加,根系發達,具有分株3~4叢,即可起苗定植到大田。起苗時將全株挖出,並將母株與分株苗分開,選用株高15~20厘米,帶有3~5個根葉狀莖的分株苗或分櫱苗栽植,注意剔除病菌、瘦弱苗。

種植伏水馬蹄的秧苗,可在早水馬蹄栽植時,分苗移栽擴大繁殖,或延到5月上旬後排種育苗,這時氣溫比較高,可不必催芽。

晚水馬蹄常在早稻收割後栽植,一般都用球莖繁殖,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育苗,這時育苗應掌握的關鍵:

一是作好種薺處理。由於種球貯藏時間長,特別是在5~6月份較高溫下貯藏,球莖容易乾癟或萌芽,在育苗前應預先進行種薺處理。其方法是除去頂芽,促其側芽萌發,並將種薺置水中浸種1~2天,讓其吸收,再放在25%我菌靈500倍液中浸種8小時,取出、瀝干後進行催芽。

二是遮陰育苗。由於氣溫較高,日照強烈,需搭設陰棚或用小拱棚遮陰網覆蓋育苗。其作法是:先在排種田塊上澆1厘米厚的河泥,露出芽尖,上面覆蓋稻草或遮陰網,保持土壤濕潤。因為晚水馬蹄都採用球莖繁殖,無需假植。種薺排列的球莖距約3厘米。白天遮陰,晚上揭去覆蓋物,當苗高10~15厘米時,應逐漸增加光照時間,以利秧苗穩健生長。

三是選好苗。當苗高20~25厘米,具有5~6根葉莖時,便可以起苗栽植。在起苗時應選好苗,秧苗不宜過大。否則栽植後不易成活;如果球莖已腐爛,為帶菌秧苗應棄去;葉狀莖細小,簇生的秧苗,俗稱「雄馬蹄」,也應該剔除。

馬蹄的用種量,種植早水馬蹄每畝需種薺15~20千克,而晚水馬蹄由於生長期短,栽植密度大,又是直接用球莖繁殖的,種薺又經過長期貯藏後有部分損失,故每畝留種量應較大,需種薺70~90千克。

栽植

栽植日期,長江流域早水馬蹄在6月下旬以前栽植,伏水馬蹄在7月栽植,晚水馬蹄在7月下旬至8月初栽植,華南地區氣候暖和,栽植時期可以略為推遲,但最遲不能過處暑即8月下旬,原則上越早越好。

栽植前,要選拔秧苗。早水馬蹄在苗床育苗時間長,秧苗已有許多分櫱和分株,這種秧苗將母株連同分株一併挖出,再將母株上的分櫱和分株一一分開,將根系理齊,然後栽插,栽入泥中12~15厘米為宜;田肥,淤泥層厚,生長期長的可適當栽深,反之可淺栽。栽植時如苗過高,應割去梢頭,留葉莖狀高30~40厘米,以免栽後被風吹折。晚水馬蹄拔秧時,將秧苗連球莖一起小心挖出,洗去泥水即右栽植。帶球莖的秧苗,栽植深度以球莖入土10厘米左右為宜。栽植過淺,則分株發生多,結球莖少;過深則發棵慢,結球莖深,不易挖取。

栽植密度,應根據栽植時期、土壤肥力而定。地方肥,植株棵大,如早水馬蹄可以稀植些,一般行距63~66厘米,株距30~33厘米,每畝栽3000穴左右,每穴1株;伏水馬蹄一般行距46厘米,株距33厘米,每畝栽4000穴左右;晚水馬蹄,因栽植較晚,需加大密度,每畝栽5000~6000穴。

田間管理

馬蹄的田間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追肥和灌水等。馬蹄從栽植到球莖形成,可發生3~4次分株,田間管理的重點是第1~2次分株期間進行。做到前期促早發,中期保穩長,後期不早衰,這是馬蹄高產的重要措施。

1.中耕除草馬蹄從栽植到植株封行,中耕除草2~3次。早栽的,分株次數多,一般可發生4~5次,遲栽的亦3~4次,而中耕除草應在第一二次分株期間進行。

馬蹄栽植後8~10天開始發棵,即可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並同時查苗、補苗。中耕的方法應以馬蹄苗為中心,向四周推泥,疏鬆土層,使其平整,並將雜草埋入土中。在中耕時,發現非蟲傷的葉狀莖發黃,表明下面種薺已腐爛,應及時挖去種球莖,以利生長新根。為了促進馬蹄苗的均衡生長,發現種薺外露時,幼苗呈現盆狀生長,表明栽種過淺,應用手將種薺稍壓一下;而對種薺下沉,栽種過深的馬蹄苗,必須用手伸入土中,輕輕地將幼苗向上挑一挑,使分櫱節不到淹沒過深。

爾後,間隔10天左右再進行一次中耕除草,弄碎泥塊,拔除雜草。但這時植株生長旺盛,不能平腳踏入泥地,而應用腳尖穿入土中,以免踩斷匍匐莖和根系而損傷球莖。到馬蹄分櫱、分株的後期,如植株生長過密,影響通風透光,可結合除草,拔去一部分弱苗。到馬蹄苗封行後,不再下田,以免折斷葉莖狀和踩斷地下匍匐莖。

2.追肥據王槐英等人研究。蘇薺葉莖狀中氮、磷、鉀的含量變化,地上株各生育期有明顯差異,並呈現一定的規律。蘇薺在生長發育前期即母株叢形成時植株體內含氮量較高,7~8月份分櫱分株盛期含量較低,其中以7月上旬分櫱盛期與8月下旬球莖型匍匐莖抽生盛期含量最低,9月上旬以後又逐步上升。說明葉狀莖的分櫱分株及抽生匍匐莖需要大量的氮元素營養,球莖形成期需氮元素營養較少。磷元素在馬蹄植株生育期表現低—高—低的過程,7月上旬最低,然後上升,到7月下旬到8月上旬最高,往後又逐漸降低。這說明分櫱,抽生匍匐莖及結薺需較多的磷元素營養。鉀元素在植物體內各個生長時期均明顯高於氮、磷變化過程與磷相似,7月下旬出現高峰,然後逐步下降,一直到成熟期。這說明馬蹄的生長中後期需要大量的鉀元素營養。此外,鉀對球莖內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和運轉,對澱粉積累及球莖形成層的活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馬蹄的施肥應根據馬蹄生育特性及對氮、磷、鉀的吸收特性,生產上多採用重基肥,輕追肥,施好結薺肥,氮、磷、鉀並重,前氮後鉀的原則。其具體方法是:早水馬蹄以施有機肥為主,並每畝配施20~30千克磷酸鈣,追肥宜少。在生長前期如果追施過多化肥,會引起莖葉生長過旺,群體密度過大,容易感染病害。一般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畝施尿素5~7.5千克。9月中、下旬氣溫下降,進入結球期,每畝施尿素8~10千克,並施入硫酸鉀10千克,以促進後期生長穩健,防止植株生長因脫肥而早衰。如果再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對促進球莖膨大,充實,增加產量效果更明顯。

種植晚水馬蹄,因生長期短,應以速效肥為主,一般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第一次在分櫱分株初期,追施糞肥150~500千克或尿素5~8千克。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每畝撒施尿素8~10千克促使植株早封行。第三次在10月上旬,植株開始結芽時,每畝追施尿素8~10千克,並噴0.2%磷酸二氫鉀作為結薺的接力肥。另外,據湖南益陽地區農科所王小波的試驗報道,馬蹄對肥料的種類要求比較嚴格,有機肥料以施用牛糞最好,化學肥料中氮素肥以施用尿素最好,鉀肥以施用硫酸鉀最好,而含氮的肥料,尤其是含氮的鉀肥(氯化鉀)對馬蹄產量和品質具有不良影響,單位面積上的球莖產量比施用硫酸鉀的下降8.9%,還原糖則下降9.9%,在施用鉀素肥時,以不施或少施氯化鉀為宜。

3.灌水據馬蹄高產所總結的灌水經驗,一般是馬蹄生長的前期淺水勤灌,中期乾濕交替,後期脫水曬田。具體管理方法:早水馬蹄、伏水馬蹄一般在栽植時,田間灌薄層淺水,以1.5~3厘米為宜,在一月內做到乾乾濕濕,以利紮根、還苗。隨着外界氣溫的升高,植株的成長,植株蒸騰量的加大,逐漸加深灌水。到馬蹄的分櫱分株期,可保持3~5厘米的水層,入秋後,進入結球期,應再適當加深水位至6厘米左右,以減少無效分櫱分株,減少養分的消耗,利於提早結球,促進養分向球莖轉運。此後,田間水層逐漸下落,保持乾乾濕濕抑制過旺生長。

晚水馬蹄,在早稻收割後栽植,生長期短,要促進早分櫱分株,整個生長期間不能缺水,但8~9月份不宜灌深水,保持水深3~5厘米。以免影響分櫱分株數目,而造成減產。

在馬蹄水分管理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在馬蹄生長期間,如遇高溫乾旱,水位還應適當加深;遇到刮西北干風天氣,要做到深水滿灌。但在生長期間長期灌水太深,葉狀莖浸水多而見光少,容易倒伏。通常水濕高達30℃以上時,灌水應早晚進行,防止熱傷。

(2)馬蹄田如施用有機肥過多,泥土上浮或過於糊狀時,要適當排水漏田,或每畝施4~5千克明礬粉,以利泥土沉實,促進根的生長。

(3)在田間越冬的球莖,冬季仍需保持田土濕潤,以免土壤發生裂縫,漏入雪水,使球莖遭受凍害七、主要病蟲害

1、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

馬蹄的主要病蟲害有稈枯病、枯萎病、莖腐病、小菌核病、菌核病、灰霉病、球莖褐腐病和球莖幹腐病菌等。

(1)稈枯病俗稱馬蹄溫,稈枯病主要危害馬蹄植株的葉鞘、莖稈和花器。發病初期在葉鞘基部產生暗綠色水漬狀不規則形病斑,逐漸擴展至整個葉鞘。最後,病斑乾燥呈灰白色,上生黑色小點或短條點,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基部葉鞘上的病斑進一步擴展,致使莖稈發病。初呈水浸狀,棱形、橢圓形或不規則的暗綠色斑。病部組織變軟,凹陷易倒伏,其上生黑色小點,有時呈圈狀排列。天氣乾燥時,初為淡褐色小斑點,病斑易失水乾燥,中間灰白色,外圍暗褐色。病斑密集時,可使全稈枯死倒伏,呈暗稻草色。濕度大或早晨露水未乾,病斑表面可見大量淺灰色霉層,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團。為害花器鱗片和穗頸部,引起花序枯死,其癥狀與莖稈部相似。

稈枯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里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成為馬蹄老產區的初侵染病源,新產區則以帶菌球莖為初侵染源。孢子借風雨和灌溉水傳播,從葉片氣孔或穿透表皮直接侵入。在氣溫24~26時,潛育期為6~9天。病部不斷產生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一般在田間6月份開始發病,8~9月份發病較重。馬蹄從出苗到莖稈停止生長均可感染。影響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氣候條件,發病適宜溫度20~29,當氣溫適宜時,濕度決定病害流行程度,在陰雨連綿、濃霧或重霧天氣,病害發展迅速。在田間馬蹄植株封行前,病情發展緩慢。封行後,多雨或霧露多的天氣,相對濕度高,病株率上升最快。連作田塊或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偏施氮肥,特別是早期氮肥施用過多,生長旺盛,薺稈柔嫩,容易感染病害。馬蹄生長後期植株脫肥或經常缺水,使植株莖稈抽生慢,抗病力弱,更加重發病。

稈枯病的防治方法:實行三年以上水旱輪作換茬,特別是老產區,是防治此病的一項重要措施。選用抗病品種,冬季清潔好田園,定植時剔除病弱苗,及時拔除田間病株。加強肥水管理,重施,施足基肥,多施農家肥。營養生長前期少施化肥,在分櫱分株初期施追肥2~3次,結薺時期適當追施氮、磷、鉀速效肥。灌水應避免串灌,漫灌,防止病菌蔓延。移栽時淺水,分灌期1.5~3厘米水層,球莖膨大期的水層4.5~6厘米。藥劑防治可用50%多菌靈或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苯來特800倍液浸種球莖1晝夜。定植前將馬蹄苗在上述藥液中浸18~24小時。發病初期及早噴上述藥液,或45%代森銨可濕性粉劑或20%粉銹乳油1000倍液,每次間隔7~10天,連噴5~8次。

(2)枯萎病馬蹄從種薺到收穫,整個生育期均可以發病。種球出土前芽變褐腐爛。苗期到成株期發病,初莖基部變褐色,植株生長弱,矮小變黃。田間一般出現兩類癥狀即青枯和枯斑。當發病急而比較重的時候,地上部呈青枯癥狀,從葉狀莖上半部開始失水青枯,漸向下擴展,基部腐爛並枯死,長滿粉紅色粘狀物,為病原菌。病株容易拔起或到伏,根系發育不良,多呈黑褐軟腐,一般不結球莖或結成發育不良的白色球莖。發病輕時則表現枯斑,發病比較遲,一般損失較輕。球莖發病,薺肉變褐色,病株莖稈基部維管束有不同程度變褐,但無臭味。秋栽馬蹄一般在9月中下旬開始發病。

枯萎病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等潛伏在種球莖內或附於外表越冬。新病區隨帶菌種球調運而遠距離傳播。帶菌的種球為初侵染源,種下後就會發病,病菌借雨水傳播進行再次侵染。病菌從傷口或直接穿過主表皮侵入。病田的球莖和匍匐莖帶菌率高達20~80%。田間的發病中心,則逐漸向四周蔓延擴大。

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實行二年以上的水旱輪作。在無病田留種,選無病種球栽種,嚴防帶病球莖外運作種球用。藥劑防治可用50%多菌靈600倍液浸種球或栽前浸種苗24小時;田間發病初期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3次,每次間隔7~10天。

(3)莖腐病其癥狀與枯萎病相似,但本病不引起馬蹄莖基部維管束變褐。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殘株上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病菌。颳風暴雨易造成莖稈傷口,有利孢子產生傳播萌發和侵染。在土質瘠薄,土層淺,缺肥,地勢低,灌水過深的田塊容易發病。防治方法可以參見稈枯病。

(4)菌核病類本類病害包括菌核病和小菌核病兩種。菌核病在莖稈基部變褐,最後枯死,病部生黑色小顆粒狀菌核。在貯藏期間也可以侵染球莖,引起腐爛。小菌核病在莖稈基部初生水浸狀腐爛。之後乾枯倒伏,在葉鞘外產生許多黑色小菌核。這兩種菌核病,一般發生較輕,危害損失也較小。其防治方法:馬蹄收穫後,清潔田園,將病殘體集中處理。藥劑防治應在發病初期及時噴50%多菌靈或70%甲基硫菌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20%立枯靈乳油10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每隔5~7天1次,連噴2~3次。

(5)灰霉病此病大多在采後貯藏期間發生,但田間也有發病的。一般在球莖傷口處生灰色霉層,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球莖內部呈深褐色軟腐。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馬蹄的球莖及病殘體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從傷口侵入致病。在貯藏期間濕度大,則發病更重。其防治方法是選用無病種球,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種18~24小時後種植。在田間發病初期噴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貯藏期球莖用45%特克多懸浮劑3000倍液噴淋,並結合冷藏,也有一定的防效。

(6)褐腐病馬蹄球莖褐腐病為貯藏期病害,主要發生在採收後的球莖,在球莖破傷處長出茂密的白色菌絲體,逐漸現粉紅色,薺肉變黃褐色至紅褐色干腐。病菌從傷口侵入引起腐爛。防治方法要選用無病球留種。採收要細心,不要使球莖造成傷口。採收後的球莖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用這些藥液浸球種。

(7)干腐病馬蹄球莖幹腐病一般為採收後的病害,病菌從傷口侵入,在球莖傷口處長滿稠密的白色菌絲體,薺肉呈水漬狀,青褐色或灰褐色,初期一般不發生腐爛。其防治方法:採收要小心挖掘球莖,在運輸過程中盡量避免球莖受傷。球莖貯藏或遠輸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浸泡,待藥液干後再貯藏。

2、主要蟲害及其防治

馬蹄的主要蟲害有白禾螟,又稱紋(野)白螟、白螟。它是馬蹄的一種主要害蟲。

馬蹄白禾螟和形態特徵:成蟲體長11.5~12.6毫米,翅展23~26毫米,雄蛾較小。卵由數十至數百粒積成卵塊,呈長橢圓形如半黃豆狀,上面蓋有棕褐色絨毛。剛孵化的幼蟲體嫩白色,至蛻皮前呈深灰色。蛹體長13~15.5毫米,粗2.8~3.4毫米,圓筒形,初期乳白色,逐漸變成黃色。

馬蹄白禾螟在長江流域一年可發生4代,部分5代,以幼蟲在馬蹄莖稈內結薄繭越冬。入春後,隨氣溫的回升,蟲體離繭轉移到附近的莎草科、禾木科、豆科等雜草和作物上,以取食發育、化蛹、羽化。越冬代幼蟲於5月上旬進入蛹期,5月下旬羽化,成蟲飛向上年的馬蹄田,在遺留球莖抽生的植株上產卵,6月上旬第一代幼蟲出現危害。第二三代在馬蹄栽培田或留種田塊產卵,這兩代幼蟲危害最重。第四代成蟲產卵後,幼蟲不再化蛹,進入越冬期。各代蟲態歷期與氣候有關,氣溫高,發育快,歷期短。成蟲產卵有趨綠茂密性,羽化、交配在夜間進行。交配後第一天晚上產卵90%以上。幼蟲食性較雜,低齡幼蟲有群集性。

馬蹄白禾螟危害癥狀:幼蟲蛀食莖稈,蛀空葉狀莖內橫隔膜,先使莖頂端褪綠枯萎,由上而下漸變紅轉黃,莖稈變褐腐爛,養分和水分輸送受阻,最後全株枯死。分櫱分株期受害,分株減少,苗數不足;結球受害,莖稈枯死,影響球莖膨大,球莖變小而輕,品質變劣,產量銳減。

馬蹄白禾螟的防治,可採取以下措施。

馬蹄收穫後到翌年3月上旬,即越冬幼蟲活動前,及時清除田間遺留的馬蹄殘株枯莖,集中燒毀或深埋,消滅越冬蟲源。5月上旬越冬蛹羽化以前,剷除田間遺留的馬蹄自生苗,杜絕一代蟲子源。為避開第二代白禾螟危害和減輕第三代危害,可以適當推遲到7月栽植,以減少損失。化螟期可以灌深水以淹沒方法殺滅蟲蛹。

藥劑防治可用40%稻蟲凈乳劑或80%敵敵畏乳劑,每畝每次150毫升加水400千克潑澆。採用藥劑防治應根據白禾螟的生活習性和發生規律,防治重點是第二三代,各用藥兩次,第一次在孵化高峰後1~2天,隔7~10天再施用第二次,對早栽生長嫩綠、蟲口較多的田塊,還應該重點用藥。第四代則應在孵化高峰前2~3天施一次。在發生嚴重的地區,種苗在移栽前2~3天用藥液浸或噴淋處理。

此外,還有尖翅小卷蛾、蚜蟲、蠐螬、螻蛄等也應及時進行防治。

食用效果

荸薺甘、寒

能清肺熱,又富含黏液質,有生津潤肺、化痰利腸、通淋利尿、消癰解毒、涼血化濕、消食除脹

主治熱病消渴、黃疸、目赤、咽喉腫痛、小便赤熱短少、外感風熱、痞積等病症。

荸薺具有清熱瀉火的良好功效

應用於肺熱咳嗽,痰濃難咳:荸薺汁1杯,川貝1.5克(研成粉),拌勻服,每天2~3次。既可清熱生津,又可補充營養,最宜用於發燒病人。

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兒童和發燒病人最宜食用,咳嗽多痰、咽干喉痛、消化不良、大小便不利、癌症患者也可多食;對於高血壓、便秘、糖尿病尿多者、小便淋瀝澀通者、尿路感染患者均有一定功效,而且還可預防流腦及流感的傳播。

2.不適宜小兒消化力弱、脾胃虛寒、有血淤者。

藥用價值

荸薺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尚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據化學測定,荸薺含有蛋白質1.5%,脂肪0.1%,糖類18%,澱粉26%,粗纖維3.5%左右。據清代醫學專著《本草求真》記載,它「味甘性寒」,具有「破積攻堅、止血、止痢、解毒、發痘、清色醒酒」之功效。《本草綱目》認為,荸薺能「消渴、溫中益氣,下丹石,消風毒,除胸中實熱。」作粉食能「明耳目,消黃疸,開胃下食,能解毒。療膈氣,消食化銅。治血崩,消蠱毒。」它澱粉含量高,可制澱粉,做粉絲,其殘渣還是養豬的優質飼料。

[臨床應用]

治癌症放療中或放療後引起的津液虧損,大便秘結:生荸薺20枚(洗乾淨,並用溫水燙)榨汁,然後加入半杯甘蔗汁和勻飲用,每日1-2杯。

治陰虛肺燥、痰熱咳嗽:鮮荸薺150克,打碎絞汁,加入藕汁100毫升,梨汁60毫升,蘆根汁60毫升同服。每日1-2次。

用荸薺250克,打碎煎湯代茶飲,連食數日,對黃疸小便不利有效。

將荸薺洗凈去皮,絞汁冷服,每次150克,可治療咽喉腫痛。

用荸薺7-10隻、鮮竹葉30g、鮮白茅根30g煎服。對胃火上炎所致的口臭、口舌生瘡、尿赤、便秘之症有良效,一般3-5劑即可見效。

荸薺洗凈去皮,用水煮熟,將水澄清後喝下,再吃荸薺。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吃5-6個即可,對陰津虛損的便秘有效。

取荸薺250克,生藕150克,白蘿蔔100克,洗凈切片,煎水代茶飲服,可防治鼻出血。

取荸薺500克,洗凈打碎,地榆30克,加紅糖150克,水煎約1小時,每日分兩次服,治療痔瘡出血效果佳。

鮮荸薺還可用來治療酒齇鼻,取鮮荸薺數個,洗凈去皮後攔「腰」切開,將切面緊貼鼻患處輕輕塗抹,使白粉堆積在患處。每次擦過後,切莫立即洗臉,以免影響療效,每日早晚塗抹1次。

荸薺汁、鮮藕汁、梨汁各等量,隨意飲服,可輔助治療發熱煩渴、痰熱咳嗽、津液不足等症。

[用法用量]生食,絞汁,水煎,炒熟均可。每次100-150克。

[宜忌]

脾胃虛寒者不宜食。

[功效]

荸薺中含有磷是根莖蔬菜中最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對牙齒骨骼的發育有很大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因此荸薺適於兒童食用。英國在對荸薺的研究中發現了一種不耐煩的抗菌成分——荸薺英。這種物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抽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降低血壓也有一定效果。這種物質還對肺部、食道和乳腺的癌腫有防治作用。荸薺還有預防急性傳染病的功能,在麻疹、流行性腦膜炎較易發生的春季,荸薺是很好的防病食品。荸薺是寒性食物,有清熱瀉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熱生津,又可補充營養,最宜用於發燒病人。它具有涼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濕祛痰、消食除脹等功效。適合人群:是大眾食品。兒童和發燒病人最宜食用。適用量:每次10個左右。荸薺不宜生吃,因為荸薺生長在泥中,外皮和內部都有可能附着着較多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一定要洗凈煮透後方可食用,而且煮熟的荸薺更甜。荸薺屬於生冷食物,對脾腎虛寒和有血淤的人來說不太適合。